本文導讀: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整體身體素質也不斷提高。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離退休后,由于社會地位和交往發生變化,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多愁善感,產生不良心態。
有關專家認為,老年人離退休后生活無憂,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并保持平衡心態十分重要。
笑口常開帶來好身體
步入老年,人們往往特別關注身體健康,對心理健康并不在意。而在現實的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在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不容忽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近三成老人經常郁悶
在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資料中顯示,有28%的老年人有明顯的憂郁、自卑等諸多心理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就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記者專門采訪了心理咨詢師李詠梅。她提到,目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見的病癥主要有三種:
一是由于退休以后,一時難以適應社會角色和社會交往的變化,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多愁善感,產生憂郁心態,時間長了會出現抑郁、傷感、頭暈等癥狀。
二是與子女關系不融洽或是缺少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感情疏遠,產生自卑感、孤獨感,遇事急躁,易動肝火。
三是敏感、多疑,對人有敵視態度,不輕易相信別人。這種現象極易出現在60歲以后的女性身上。為此,一旦患了心理疾病,就要及時地進行心理治療,以免出現嚴重后果。
愉快積極型和直接興趣型的老人對他們身心健康較為有利,而冷漠型、自責型、憤怒型的老人則容易患心理疾病,對身心危害較大。
心理健康也要“補鈣”
天津市社科院老年問題專家郝麥收教授指出,要想解決好當前十分突出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要想方設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社會、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會上應該加強對老年心理問題的重視,加強社區老年文化建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詢機構。其次,子女和晚輩應該重視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應該經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強和老人的交流溝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煩惱,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對生活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自己多關心自己、多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時應培養一些業余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充實起來。返回99健康網首頁>>
(責任編輯:王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