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30 09:27 作者: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點擊:74
農民畫藝術
農民畫藝術
綏棱是龍江農民畫的發祥地。農民畫創作活動在綏棱已有一百余年的歷史。早在19世紀末,綏棱就有大量的農民畫創作者分散從事著個體創作。1971年以后,綏棱縣文化館的“集中培訓”,精心扶持,使“綏棱農民畫”的創作群體不斷壯大,骨干作者不斷增多,創作水平也越來越高。當時所創作的4000多幅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東三省和黑龍江省舉辦的各種美術大展,并相繼在其它省市展出,有數百幅農民畫作品獲獎,《中國農民報》、《北京晚報》、《黑龍江日報》、《美術大觀》、《漫畫》以及黑龍江電臺、黑龍江電視臺等二十余家媒體或專題發表推介了“綏棱農民畫”,或宣傳報道了“綏棱農民畫”。2009年3月,綏棱農民畫藝術被列入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綏棱農民畫”成了名副其實的民間藝術的“名片”。目前,綏棱縣是黑龍江省唯一一個,因民間繪畫藝術被授予“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縣份。
綏棱農民畫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
在內容上具有地域性。“綏棱農民畫”誕生在北大荒,其作品大都表現了北大荒這塊神奇土地上特有的民俗風情,氣候地貌特點,表現了北大荒人粗獷豪放、胸襟豁達的內在氣質和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偉大實踐中所顯示出的堅強剛毅、永不服輸的民族精神。
在形式上具有裝飾性。“綏棱農民畫”藝術獨立,風格獨特,畫面不講究透視法則和三度空間,擅用平面構圖,多點觀察的方法,一幅畫里可以同時出現多種角度觀察的物體,喜歡飽滿、協調、追求變異、和諧效果。在形象造型上,既有現代構圖中的點、線、面的結合,又重夸張,講變形,注重形體動態在畫面上的藝術表現力,在整體的藝術效果上帶有較濃的裝飾色彩。
在色彩上具有鮮明性。設色大膽主觀,強調色彩的鮮亮、明快艷麗,融合了敦煌壁畫、民間花布、木板年畫等民間顏色。強調色塊間的對比和在對比中求得和諧統一的效果。善用純色,以好看和抒情為用色標準,不受自然真實色彩的限制。富有強烈的主觀意識,把生活感受和形式語言緊密地融為一體。
在手法上具有原始性。作品造型夸張、浪漫、稚拙,富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大膽生動,無拘無束,把生活感受和形式語言緊密地融為一體。原生態性強,是研究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