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粥方適用于小便不利、遺精、陽痿、早泄、神經(jīng)衰弱、眩暈、腰痛、崩漏帶下、流產(chǎn)等疾病的治療或預防,此方選自《粥譜》。
菟絲子30~60克(新鮮者可用60~100克),粳米2兩,白糖適量。
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腿腳軟弱無力,陽萎,遺精,早泄,小便頻數(shù),尿有余瀝,頭暈眼花,視力不清,耳鳴耳聾,以及婦人帶下病,習慣性流產(chǎn)。
先將菟絲子洗凈后搗碎,或用新鮮菟絲子60∽100克搗爛,加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米煮粥,粥將成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菟絲子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因菟絲子大多寄生在黃豆千上,所以人們又稱“纏豆藤”、“豆寄生”。以顆粒飽滿、色灰黃、無雜質(zhì)者為佳。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主產(chǎn)于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據(jù)祖國醫(yī)學文獻記載,菟絲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早在我國第一本藥物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因它具有補益強壯作用又無毒性,被列為“上品”藥材,說“菟絲子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久服明目,輕身延年。”由于菟絲子性柔潤而多液,不溫不燥,補而不膩,功能滋補肝腎,為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不論屬于腎陰虛或腎陽虛,都可應用。它的“明目,輕身延年”的作用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例如清代名醫(yī)黃宮繡解釋說,菟絲子“久服明目輕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視,肝開竅于目,瞳子神光屬腎,肝腎實則目自明,臟實精滿則身自輕,延年可必矣。”無怪乎古代很多延壽的中成藥如“延齡廣嗣丸”、“神仙益壽酒”、“長生不老丹”等都有菟絲子的成分。用菟絲子同粳米煮粥,還能增強補益脾胃的作用。所以,《粥譜?粥品六?卉藥類》中說:“菟絲子粥補衛(wèi)氣。”對于肝腎脾胃不足,體弱虛衰羸瘦的中老年人,堅持經(jīng)常吃些菟絲子粥,對補益強壯,養(yǎng)生延年是頗有準備益的。
另外,對于有習慣性流產(chǎn)孕婦,受孕后經(jīng)常吃些菟絲子粥,可以起到補腎保胎的作用。
菟絲子粥是和緩的補養(yǎng)強壯性藥粥,若要達到予期效果,須堅持長期食用。以7~10天為一療程,分早晚二次服食。每隔3~5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