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中國傳統六大茶類(綠、紅、白、烏龍、黃、黑)之一,是六大茶類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葉,素為茶中珍品。成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呈白色如銀似雪而得名,故稱“白茶”。白茶原產地主要分布在福鼎、政和、建陽、松溪等地,是福建特有的茶類之一,其中約60%產量產自于福鼎。白茶制造歷史已有200年,由福鼎首創,進而傳到水吉,最后傳到政和。獨特的加工工藝、獨特的原產地環境、獨特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白毫國家級良樹品種造就了福鼎白茶外表天然素雅、內質清甜爽口的獨特品質。白茶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是人們送禮、自品、保健的茶中佳品。
白茶的種類因采摘標準不同而分為芽茶(太姥銀針、白毫銀針)和葉茶(白牡丹、新工藝白茶、貢眉、壽眉);又因其茶樹品種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類,采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樹者稱小白,采自大白茶茶樹者稱大白,采自水仙茶樹者稱水仙白,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在大白茶茶樹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稱白毫銀針;在大白茶或水仙茶樹采一芽二、三葉者,其制成品稱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樹采一芽二、三葉者,制成品稱貢眉、壽眉。以制茶種類說,先有白毫銀針,后有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其中的白毫銀針是福鼎白茶中的極品,位居中國歷史十大名茶之前列,福鼎白茶入駐2010上海世博會聯合國管,太同時姥銀針又是白毫銀針的珍品,更是如今上海世博聯合國館十大名茶及聯合國館專用茶美譽。福鼎白茶正作為中國白茶的代表品牌,正在統領中國白茶市場,銷往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1.太姥銀針 太姥銀針芽針肥壯、滿披白毫、毫香幽顯,世博十大名茶美譽, 她精選蘊育于太姥山麓的國優茶樹良種福鼎大白茶(華茶1號)、福鼎大毫茶(華茶2號)的明前單芽,只采新梢肥壯飽滿之單芽,長度達2.7CM以上,每百克單芽數不多于3200枚,經自然萎凋、烘培干燥特殊白茶工藝精心歷煉制作而成,因僅采春茶頭一兩輪銀針用于制作太姥銀針,因此產量非常有限,極其珍罕,太姥銀針是2010年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及聯合國館專用茶美譽,天毫茶業是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供應商,其出品的太姥銀針獲得2010上海國際茶博會【特別金獎】更顯得品質出眾。太姥銀針等級分為:特級、一級;
2.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茶如其名,芽頭肥壯 身骨重實 滿披白毫,色澤鮮白光潤,閃爍如銀,外形圓緊勻直 芽長近寸 條長挺直 毫鋒畢露,針梗翠綠,潔白似銀鉤,纖細若繡針,柔嫩如雀舌,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銀妝素裹”之美感。銀針沖泡玻璃杯中,婷婷玉立、翩然浮動、上下翻騰,相溶交錯、生機盎然;由于茶芽慢慢下沉時仍挺立水中,世人比喻為“正直之心”。內質香氣鮮爽毫味濃,滋味鮮爽微甜,湯色杏黃明亮,輕輕啜飲,令人心曠神怡 淡雅醇香 毫香幽顯,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及保健價值。白毫銀針分為特級、一、二級
3.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又稱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藝,在萎凋后加入輕揉制成。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略帶褐色;湯色橙紅,滋味濃醇清甘;葉底青灰帶黃,葉脈微紅;新白茶似綠茶但無綠茶之清香,又似紅茶而無酵感,濃醇清甘又有閩北烏龍的“馥郁”,十多年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現其已遠銷歐盟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新工藝白茶于1968年福鼎茶廠為適應港澳市場的需求研制的一個新產品,1969年正式投產時生產量才50多噸,80年代生產量為80噸左右。現在是年生產量逾250噸。新工藝白茶分為特級、一、二、三級
4.貢眉
貢眉茶外形毫心多較肥壯,葉張稍肥嫩,芽葉連枝,葉整緊卷如眉,勻整,破張少,灰綠或墨綠,色澤調和,潔凈,無老梗、枳及臘葉,內質香氣清純,毫香顯,湯色淺橙黃,清澈,滋味清甜酵爽,葉底柔軟、嫩亮、毫芽多;新工藝白茶外形條索粗松尚卷曲,褐綠色,勻整,潔凈,有嫩梗,內質香氣略顯板栗香,酵厚爽適,湯色橙而清澈,葉底勻整舒展。
以本地菜茶茶樹的芽葉制成,這種用菜茶芽葉制成的毛茶稱為“小白”;采用“福鼎大白茶”或“福鼎大白毫”茶樹的芽葉為原料加工貢眉的“大白”。通常,貢眉,有時又被稱為壽眉,是福鼎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貢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質量優于壽眉,但近年來則一般只稱貢眉,而不再有壽眉。產品特征:優質的貢眉成品茶毫心明顯,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澤翠綠,沖泡后湯色呈橙黃色或深黃色,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片迎光看去,可透視出主脈的紅色,品飲時感覺滋味醇爽,香氣鮮純。貢眉分特級和一、二、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