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騰格里”,蒙古語音譯,意為“天”。蒙古族薩滿教觀念之一。指上層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 自然現象的“先主”;還包含“命運”的意思。祭“騰格里”是蒙古族重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傳統奶制 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紅祭”兩種祭法。近代東部盟旗的民間祭天活動,多在七月初七或初 八進行。
祭火,蒙古族的牧民、獵民十分崇拜火,這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篤信具有自然屬性和萬物有靈觀念的薩滿教 ,認為火是天地分開時產生的,于是對“渥德噶賴汗·額赫”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陰歷 臘月二十三舉行,在長者的主持下將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謝火神爺的庇佑,祈禱來 年人畜兩旺、五谷豐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舉行。此外還有很多有關火的禁忌反映蒙古 人對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潑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亂搗,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在每年水草豐美時節舉行。敖包是石堆意思。即在地 面開闊、風景優美的山地高處,用石頭堆一座圓形實心塔,頂端立系有經文布條或牲畜毛角的長桿。屆時 ,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禱告詞,男女老少膜拜祈禱,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祭祀儀式結束后,常 舉行賽馬、射箭、摔交等競技活動。敖包祭是蒙古人為紀念發祥地額爾古納山林地帶而形成,表示對自己 祖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無限崇敬。這一信奉薩滿教時最重要的祭掃儀式,現已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活 動。
宗教音樂,也叫薩滿教歌舞,由蒙古族薩滿巫師表演。使用圓形單鼓伴奏,鼓柄環上套有 銅錢等金屬物 ,搖之沙沙作響。以鼓鞭敲擊鼓面,按鼓點節奏而舞。祭祀歌曲、巫術歌曲等,則以吟誦及祝辭為主,舞 蹈成分較少。表演形式多為獨舞,亦有集體歌舞,可吸收圍觀群眾參加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