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朝鮮族手鼓舞
手鼓舞是朝鮮族舞蹈表下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舞者左手拿手鼓,右手擊鼓面,邊擊邊舞,表現舞者的愉快、歡樂的心情。手鼓演奏時,左手拿手鼓,右手擊鼓面。擊鼓時“冬”聲,用于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于輕拍?;驌u動鼓時,振動鐵環發“沙沙”之聲。
手鼓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帶鼓棒,另一種帶鐵片。帶鼓棒的手鼓的兩鼓面之間鱺繞著堅韌的絲線,堅固耐用,用右手持20厘米長的細長孤棒。帶鐵片的手鼓,兩層顧眄之間有8個小鐵片,這些鐵片2個一組,按十字形固定在4個點上,這種鼓聲聲音響亮、外形精美。手鼓舞是朝鮮族舞蹈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形成手鼓舞基本拍子的手鼓的擊打,是由跟各種舞蹈節拍融合在一塊兒的巧妙的擺弄和擊打動作組成。舞者表演時,常邊擊邊舞,鼓擊部位、節奏部位,舞蹈動作難度大,并多有朝鮮族大鑼、大金、小金、杖鼓和镲配合伴奏。這種樂器在朝鮮族民間器樂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歌舞中,是重要的伴奏樂器。
圖們市新華街的群眾性手鼓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手鼓又輕又可愛,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最初,新華街居民都紙盒自制手鼓,在民間廣為盛行,后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紙盒手鼓改為牛皮手鼓,手鼓框邊還夾8個鐵片,聲音又大又好看。新華街文化站手鼓隊成立以來,現有120名龐大手鼓隊員,編排了6首活躍、歡快的有朝鮮族風味的大型廣場舞蹈和3個手鼓為主的群舞。因新華街的群眾性手鼓舞發展廣泛,在1993年,新華街被國家文化部授予標準文化站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