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西雙版納一帶的哈尼族,棄妻再娶要被頭人罰款,所罰之款三分之二 歸頭人,三分之一歸村寨公共開支。紅河及內陸部份地區,解放前在土司和富裕階級中,也有一夫多妻現 象。這些地區還比較盛行包辦或買賣婚姻,民間流傳的“哭出嫁”一類的民歌,就是這種婚姻狀況的反映 。
青年男女婚前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過去西雙版納有專供青年聚會的“公房”。紅河一帶則在山林中 、田房里圍火對唱,談情說愛。墨江一帶哈尼族青年愛蕩秋千,節日蕩秋千的歡聲笑語中,往往就結下了 美好的姻緣。西雙版納等地,結婚聘禮不重,青年男女只要征得父母同意,便能與自己心愛的人成婚。在 內陸,解放前雖有包辦買賣婚姻存在,但這種情況多限于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一般青年男女,通過互相 了解,多半可以自由結合。
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嚴禁叔伯兄弟、姑舅表以及姨表兄弟姐妹間通婚。同氏族的男女,至少五代后才 能通婚。男子到外村尋偶,須得到該村男青年頭頭“扎達扎”的同意,由“扎達尤”的幫助。墨江等地則 有姑舅表優先婚配的習俗。姑母要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舅父的兒子,即使第二個女兒嫁給外家,還在付 給舅父一種特殊的舅父錢。
哈尼族村寨里都設有專供未婚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叫“扭然”。數對情侶,談情說愛,表達愛慕之情, 各不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