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寫入民法總則草案三審稿民事權利一章。
這一草案于12月19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進行審議,如果審議中意見比較一致,擬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此外本次會議還審議電子商務法、環境保護稅法、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中醫藥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多部草案。
民法總則明年將上全國人代會審議
民法總則草案已經常委會兩次審議,本次常委會進行三審。如果審議中意見比較一致,擬提請明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新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民法總則二審稿時,一些專家提出,中央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民法與社會生活和社會道德觀念緊密相連,應當在民法總則中倡導體現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加相關內容。
根據建議,三審稿第五章民事權利中,133條規定,“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應當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逼渲小佰`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增加的內容。
故意犯罪 血親也不得恢復監護人資格
恢復監護人資格的規定在草案一審、二審存在較多爭論,專家提出,未成年人父母監護人資格的恢復應當有一定限制條件,
三審稿將相關條文修改為“被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后,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愿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新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同時終止?!?/p>
其中“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是新增的限制條件。
這是因為,有的專家認為,在對未成年人有性侵害、嚴重虐待等故意犯罪的情況下,不能恢復他們的監護人資格。另外,提出被監護人子女的監護人資格也應當允許恢復。
征收征用不動產、動產應給予補償
民事權利是民法總則的核心內容,草案三審稿還充實了民事權利的相關內容。
比如,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權利,不受干涉等。
草案第117條還增加“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救助人免于承擔民事責任
有的專家提出,為匡正社會風氣,鼓勵和保護見義勇為行為,應在民法總則中明確為保護他人而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應免于承擔民事責任。
三審稿增加規定: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電子商務法草案初審 騷擾威脅刪除差評違法
本次常委會會議初次審議全國人大財經委提請審議的電子商務法草案。
電子商務法將電子商務定義為:“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進行商品交易或者服務交易的經營活動?!?/p>
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億萬元。我國電子商務交易市場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一。
臨時出售個人閑置物品不屬于電商經營者
草案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作出明確規定:“指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和電子商務經營者”。淘寶網、京東等都屬于第三方平臺。
草案還規定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但是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以個人技能提供勞務、家庭手工業、農產品自產自銷以及依照法律法規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的除外。
不過具體哪些需要登記、哪些不需要登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草案同時規定,自然人通過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應當向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提交其姓名、地址、身份證明、聯系方式等真實信息。
對于朋友圈微商是否屬于電子商務經營者,接近立法相關人士表示,這要看其是否構成經營活動,也就是以盈利為目的,持續性的經營活動。如果構成經營活動則屬于本法規范疇。
如果沒有構成經營活動則不在本法規定范疇內,他舉例說,畢業大學生臨時出售個人閑置物品,就不屬于經營活動,但受到民商法約束。
騷擾刪差評違法
近幾年,曾出現網購給差評,賣家使用“呼死你”軟件頻繁騷擾買家的新聞。
此次草案特別提出,從事電子商務活動,不得“騷擾或者威脅交易對方,迫使其違背意愿作出、修改、刪除商品或者服務評價”。
此外,草案還規定從事電子商務活動,不得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有償或者以其他條件換取有力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者他人提升商業信譽;不得以違背事實的惡意評價損害他人商業信譽、不得發布不是信用評價信息等。
第三方平臺明知售假未有措施 情節嚴重吊銷執照
此次草案也關注到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包括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
草案規定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應當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明知平臺內電子商務經營者侵犯知識產權的,應當依法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
若明知平臺內經營者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由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并處以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并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快遞運輸禁運品最高罰款50萬
草案對快遞物流與交付作出專門規定,“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在攬收電子商務交易物品時應當履行查驗義務,不得違法攬收國家規定的禁止和限制寄遞、運輸的物品。”
并規定寄遞、運輸違禁品的,最高可處以50萬罰款。
此外,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在服務過程中,電子商務交易物品發生延誤、丟失、損毀或者短少的,應當依法賠償。
責任編輯:劉洋 SN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