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是脊柱負重較大、活動較靈活的部位,是支持人體上半部的主要支點,能做前屈、后伸、側屈和旋轉等活動。腰椎的穩定性主要靠韌帶、肌肉和關節突等組織的支持,棘上韌帶跨過各棘突點,連貫脊柱全長;棘間韌帶在兩棘突之間,兩韌帶有防止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黃韌帶是毗鄰椎板相互連接的黃色彈性組織,在下腰段椎管內整個后壁以及關節囊表層全為韌帶所覆蓋;前縱韌帶位于椎體前方,上自枕骨向下延伸至骶骨,附于椎骨緣、椎間盤,此韌帶寬大而堅韌,對支持脊柱起到重要的作用;后縱韌帶位于椎體后緣,是椎管的前壁,它的兩側較薄,中央較厚,并與椎間盤緊密相連;另外,從第5腰椎橫突向髂骨嵴有髂韌帶連接,從橫突向骶骨翼有腰骶韌帶連接,有穩定骶關節的作用。
1.有明顯的腰部外傷史,腰部劇痛,活動不便,坐臥、翻身困難,甚至不能起床,強迫體位,咳嗽、深呼吸時疼痛加重。也有的患者外傷腰部后,腰部疼痛并不劇烈,還可繼續工作,數小時后或1~2天后腰痛才逐漸加重。
2.檢查:
(1)壓痛點:可觸及明顯的壓痛點,并以此可判斷出受損的肌肉、韌帶。壓痛點位于棘突上,并可觸及韌帶剝離感,多屬于棘上韌帶損傷;壓痛點位于相鄰的兩棘突間,多見于棘間韌帶損傷;壓痛點位于第2~4腰椎橫突,多見于腰大肌損傷;壓痛點位于髂嵴,多見于腰方肌損傷;壓痛點位于腰骶三角處,多見于豎脊肌損傷;壓痛點為棘突旁,多見于腰椎小關節錯位。
(2)功能活動受限:可出現明顯的功能活動障礙,可表現為單一方向,也可以出現幾個方向,主要與受損的肌肉、韌帶有關。
(3)脊柱側彎:疼痛可引起肌肉保護性痙攣,不對稱的肌痙攣可導致脊柱生理曲度的改變,有的是前凸減小,有的是向左右側彎,通常脊柱多向患側傾斜。【病因病機】
急性腰扭傷多發生在腰骶、骶髂關節和椎間關節等部位。腰骶關節是脊柱的樞紐,骶髂關節是軀干與下肢連接的橋梁,身體的重力以及外來的沖擊力多集中在這些部位,故容易受傷。當脊柱屈曲時,兩旁的豎脊肌(尤其是骶髂肌)收縮,以抵抗體重和維持軀干的位置,如負重過大,易造成肌纖維撕裂;當脊柱完全屈曲時,主要靠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后縱韌帶。髂腰韌帶等來維持軀干的位置,易造成韌帶損傷。急性腰扭傷輕者可致豎脊肌和我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撕裂,較重的可致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撕裂;椎間小關節突過度牽拉或扭轉可致骨關節錯縫或滑膜嵌頓。急性腰扭傷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勞損,時常發作。
《靈樞·百病始生》說:“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中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趺打損傷。猛然搬動過自物體、或姿勢不當驟然用力,損傷筋肉、脈絡,血脈破損血溢出脈外,瘀血凝滯,脈絡阻塞,則產生瘀血腫痛、活動受限等癥。
【辨證與針刺治療】
主癥:受傷之后隨即感到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天樞能伸直,屈伸俯仰,轉身起坐則疼痛加劇,整個腰部不能活動,呈強直狀,嚴重者不能起床,深呼吸、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劇。輕者受傷后尚能繼續工作,數小時后或次日疼痛加重。舌質黯紅,或有瘀斑,脈弦或澀。
治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取穴:阿是穴、養老、委中。
操作:通常情況下應先針刺養老穴,一側腰痛針健側,兩側疼痛者針雙側。針刺時患者掌心向胸,采用0.30mm×40mm的毫針,針尖向肘部斜刺,得氣后用捻轉瀉法,并有針感向肘部傳導。阿是穴用刺絡撥火罐法,委中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由黯紅變紅為止。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應穴、壓痛點。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于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臨床上醫生根據按壓式病人有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皮膚變化而予以臨時認定。
【病因病機】
急性腰扭傷多發生在腰骶、骶髂關節和椎間關節等部位。腰骶關節是脊柱的樞紐,骶髂關節是軀干與下肢連接的橋梁,身體的重力以及外來的沖擊力多集中在這些部位,故容易受傷。當脊柱屈曲時,兩旁的豎脊肌(尤其是骶髂肌)收縮,以抵抗體重和維持軀干的位置,如負重過大,易造成肌纖維撕裂;當脊柱完全屈曲時,主要靠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后縱韌帶。髂腰韌帶等來維持軀干的位置,易造成韌帶損傷。急性腰扭傷輕者可致豎脊肌和我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撕裂,較重的可致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撕裂;椎間小關節突過度牽拉或扭轉可致骨關節錯縫或滑膜嵌頓。急性腰扭傷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勞損,時常發作。
《靈樞·百病始生》說:“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中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趺打損傷。猛然搬動過自物體、或姿勢不當驟然用力,損傷筋肉、脈絡,血脈破損血溢出脈外,瘀血凝滯,脈絡阻塞,則產生瘀血腫痛、活動受限等癥。
【辨證與針刺治療】
主癥:受傷之后隨即感到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天樞能伸直,屈伸俯仰,轉身起坐則疼痛加劇,整個腰部不能活動,呈強直狀,嚴重者不能起床,深呼吸、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劇。輕者受傷后尚能繼續工作,數小時后或次日疼痛加重。舌質黯紅,或有瘀斑,脈弦或澀。
治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取穴:阿是穴、養老、委中。
操作:通常情況下應先針刺養老穴,一側腰痛針健側,兩側疼痛者針雙側。針刺時患者掌心向胸,采用0.30mm×40mm的毫針,針尖向肘部斜刺,得氣后用捻轉瀉法,并有針感向肘部傳導。阿是穴用刺絡撥火罐法,委中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由黯紅變紅為止。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應穴、壓痛點。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于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臨床上醫生根據按壓式病人有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皮膚變化而予以臨時認定。
委中——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三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是穴。微通法:腰痛,濕疹。毫針直刺,進針深0.5~1寸,局部酸脹針感,或麻電感向足底放散。溫通法:溫灸3~5分鐘。強通法:
治療牛皮癬,嘔吐,泄瀉,陰癢(肝經濕
熱),神經性皮炎,急性腰扭傷。三棱針緩刺出血至血液自然凝固。
方義:本病的病變部位主要位于足太陽經以及督脈,本證是由于瘀血凝滯、脈絡阻塞、經絡氣血不通所致,治當活血祛瘀疏通經脈。養老屬于手太陽經,手太陽經通于足太陽經,并交會于督脈;養老以是手太陽經的郄穴,郄穴功善急性疼痛和血份疾病的治療,故養老可用于急發表要扭傷,并且有非常好的效果。阿是穴刺絡撥罐,清除局部瘀血的阻塞,疏通經絡氣血的閉阻。委中屬于足太陽經,又為血之郄穴,善于治療血份疾病,點刺出血,可產除太陽經的瘀血,通經止痛,正如《素問·刺腰痛》曰:“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
【針經】
1.針刺養老穴治療急性腰痛有非常好的效果,針刺后施以捻轉瀉法,然后令患者活動腰部,并逐漸加大活動范圍,疼痛多能即可減輕,獲立竿見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