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劃、監制:袁載譽,文案:徐茂娜
那是一座豪華尊貴的陵墓,本應是一片清凈之地,讓亡者在那里安息。可是來了一群官兵,他們圍住了陵墓,又破壞了它。陵墓很快變成一灘灰燼,里面的亡人也被他們挖了出來。空氣中彌漫的是淡淡的腐朽氣息,那是生命完結之后的味道。周圍的官兵也不時低聲咒罵,來掘墳這樣晦氣的事情,也不知是倒了什么大霉才遇得上。
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的尸體刺激著他們的眼球,可上頭來的命令這些官兵也不得不從。開始之前可能有不忍,大家心想:“對不住了,王爺,要是您索命就去找那個下令的人吧,千萬別找小的啊。”
他們先用棍子狠狠地敲擊這具尸體,等破壞到一定程度,又換用鞭子進行抽打,最后還將尸體的腦袋砍掉。最后亡者被暴尸于眾,而精心修建的陵墓也不復存在。
這具悲慘的尸體是誰?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嗎?從前文“富麗堂皇”的陵墓,我們不難看出這個人非富即貴。沒錯,他就是清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14個孩子——多爾袞。而死后被掘尸毀墓的故事,記錄在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所著《韃靼戰紀》中。
說起多爾袞,除了他的才干和出身,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和順治帝的母親孝莊太后的往事了。
多爾袞和孝莊太后,他們最初的聯系是多爾袞的哥哥,孝莊皇后的丈夫——皇太極,也就是說這兩個人之間最先是叔嫂身份。本來這兩個人在規矩森嚴的古代不會有什么聯系的,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皇太極突然去世,去世的時候也沒有指定皇位的繼承人。
眾人對于皇位也是虎視眈眈,其中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兩方人,爭得你死我活毫不退讓。但是突然多爾袞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開始支持皇太極第九個兒子稱帝,這時支持豪格的大臣們,也因為尚未解密的原因紛紛倒戈。六歲的順治帝便成為了少年天子,而多爾袞也成了輔政王,福臨的親生母親莊妃搖身一變成了孝莊太后。
孩子年幼,怎么能守好丈夫留下的江山呢?奈何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一介女子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登上了歷史舞臺。
這位母親細細的思考,最終她想到了一個辦法保護孩子,她尋找了自己的小叔多爾袞做強有力的后盾。畢竟當時的多爾袞權力滔天,又正值壯年,精力旺盛,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就在輔佐順治期間,多爾袞先后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和皇父攝政王。
可光是這樣,為什么在他死后會經歷鞭尸掘墳的痛苦呢?不應該作為輔佐帝王的大臣,風光了卻身后事嗎?
許多非官方的歷史有這樣一些傳言,孝莊和多爾袞之間有不可言喻的曖昧。畢竟當時對于順治母子來說,朝堂之上憂患嚴重,皇帝地位不穩,一個女子只能去求多爾袞,而多爾袞也是一個貪戀美色的男子,于是歷史上便有了“太后下嫁”的傳言,雖然沒有明確記錄在史書之中,但是我們依舊能找到蛛絲馬跡。
比如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就暴露了一些訊息。在這之前他被封為叔父攝政王和皇叔父攝政王都有一定道理,因為按照輩分來說,多爾袞的確是順治帝的叔父。但是“皇父”不應該是皇帝對自己父親的稱呼嗎?這是不是就暗示了多爾袞和孝莊之間那不可言喻的關系呢?
還有,在孝莊死后,康熙皇帝并沒有將遺體送去與她丈夫皇太極合葬,這樣并不合當時的體制,而且作為孝莊疼愛的孫子,康熙和孝莊的關系也并不存在故意報復的情況。所以也有這樣的猜測,孝莊和多爾袞之間有私情,對于這樣的關系,康熙不知如何向祖父皇太極交代,于是便放棄了合葬的想法。
從這些捕風捉影的傳言,可以看出這兩人實在有非同常人的關系,孝莊或許真的被迫委身于他,那么這樣一來,孝莊應該心中充滿了對多爾袞的恨意吧,“屈服”非丈夫的男子,是古時女性難以啟齒的羞辱。
同時多爾袞曾經的權勢滔天,深深壓迫著宮中的孤兒寡母。這對于一位青年守寡的女子,是心靈上最無助的傷害。
就是因為這些恨意和不滿,在多爾袞死后,孝莊和順治帝狠狠的爆發了,也就有了開頭那一幕——多爾袞的華麗陵墓被毀,自己更要承受鞭尸之刑。
雖然有人會說太后手段殘忍,不顧多爾袞將孩子扶持上位的恩情。但是作為一名女性,我深知,在逆境之中受到的一切傷害,在之后的人生里,會變成一道道疤,一道道在暗夜里仍然發出疼痛的疤。而自己積攢了那么久的力量,也只是想要讓傷害她的人得到懲罰。
參考資料:多爾袞死后兩個月就被掘尸毀墓,孝莊太后到底為何如此痛恨多爾袞?——歷史黑白灰
《清史稿·后妃列傳》 .南京故宮博物院
詞條“愛新覺羅·多爾袞”
孝莊和多爾袞是什么關系?君臣?叔嫂?夫妻?——夜讀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