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青樓與妓院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地方,妓院才和所謂的開放掛鉤,古代青樓雖然眾多,與古代人是否開放其實是沒有多大關系的。
青樓最初的來歷是非常普通單一的。據史籍資料記載,最開始出現的青樓,實際上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居住之所。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曾經說到:“齊武帝于興光樓上施青漆,謂之青樓”。在樓體外表涂上青色的油漆,這棟樓就是青樓了。這樣看來,青樓與后世誤傳下來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由于青樓在有的時候又可以指代奢華精美的屋舍,與后來出現的煙花之地同等奢華,后世的人就越來越將“青樓”看作是娛樂場所。
隨著朝代的更替,社會生活的進步,古代社會上其實出現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娛樂場所,例如,戲院,勾欄,瓦肆,甚至是娼妓之所等,而青樓只是其中,比較為后人所熟知的一種罷了。
其實,我們一直都誤解了青樓的含義。
古往今來,多數人總是覺得“青樓”就是男子尋歡作樂的煙花之地,不正經女子做皮肉生意的地方。正經人家的女子或者是嫁人了的夫人,一聽到“青樓”二字,這臉色必定是會變得不好看,甚至會毫不掩飾對青樓之地的厭惡與唾棄。
那么青樓真的就如同大家想的那樣如此不堪嗎?它與妓院是指的同一個地方的嗎?
其實并不是這樣,青樓與妓院相差甚遠,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
古時候所說的青樓女子,其實并不是指從事皮肉生意的娼妓,而是指一些文化水平比較高,才華橫溢又精通琴棋書畫,格調比較高的女子群體,她們中的多數往往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才會墜入青樓。
例如柳如是。“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妙齡墜入青樓,文學書畫與藝術才華卻是“秦淮八艷”之首。
青樓女子與娼妓最本質的差別不僅僅在于她們只賣藝不賣身,還在于她們的樣貌比妓院女子要好看的多,接待的客人也多是高官士人、才子詩人等高雅人士,那時候的青樓就像現在的藝術館。
只是因她們中的多數都會些技藝,且在古代時候,從事這種歌舞、琴棋等表演藝術的多為一些年輕美麗的女子,很少是有男子的,受這種原始因素的影響,久而久之,“技”就被寫成了“妓”,青樓女子就被傳得如同娼妓女子一般無二了。但其實她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與青樓女子相反的是,正經人家的女子多數只擅長女紅,并不擅長寫詩或者作畫,她們腦海中相夫教子,出嫁從夫的觀念根深蒂固。
這樣一來,在古代的包辦婚姻制度下,這些正經人家的女子嫁人之后,與她們的相公的共同語言其實是比較少的,這樣的情況之下,她們的丈夫則更愿意去青樓追求一種藝術,或者是找尋內心的知己,一種精神上的共鳴,而并不是去尋求身體上的愉悅。
這也就說明,古代人去青樓與他們開不開放其實是沒有多大關系的,古代人依然就像我們從史籍資料中了解到的那樣——非常保守。
古代男子愛去青樓其實與他們開不開放是不沾邊的。他們去青樓往往都是有“目的”的。對于男子來說,成了親與妻子志趣不合,就喜歡來青樓聽歌看舞;不得志的詩人才子,就希望來青樓找尋知音,有些理想只在青樓可以短暫的實現。對于青樓女子來說,墜入青樓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些原因都可以說明,古代人去青樓并不是因為的思想開放。他們依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去青樓只是純粹欣賞舞蹈,是一種藝術追求,就像現在的人喜歡聽演唱會,賞畫,這二者之間其實是沒有什么差別的。
古代青樓普遍,其實是古人對文化娛樂生活的一種體驗與追求,他們在青樓可以暫時擺脫世俗的禁錮,暫時放下不得志的痛苦,從而達到精神上的愉悅,。而這與他們的思想行為開不開放是完全粘不上邊的。
參考資料:青樓文化:古代青樓普遍,是古代人沒那么傳統,還是另有隱情?——歷史小詞
詞條“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