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粥左羅的第 171 期分享。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好,我是粥左羅,這篇講講我是怎么存錢的,存錢如何影響我的職業(yè)發(fā)展、幫助我更快成長的,存錢和不存錢的區(qū)別是什么,為什么不管收入多少都要養(yǎng)成存錢習慣。
P.S.這篇不是廣告,我基于個人經(jīng)歷寫的一些建議,請放心服用。
01
畢業(yè)第五年
我所有的底氣,都來自存款
我2014年大學畢業(yè),從打工到創(chuàng)業(yè),這五年一直發(fā)展得很順利。我寫過很多學習的心得,工作的心得,成長的方法,選擇的策略,但除了這些,還有一點在我的發(fā)展中特別重要,那就是:
我喜歡存錢。
存錢和發(fā)展有什么關系?關系大了,但往往表現(xiàn)的沒那么直接,所以大家不太注意。
我在北京讀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北京還是回老家發(fā)展,就是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無論如何也要留在北京。
大四下半學期我就開始存錢,那時候我做了1000套北京體育大學的明信片在學校賣,也在阿里巴巴上批發(fā)各種明信片賣,畢業(yè)后我大概存了三萬多。
有三萬多塊錢,但我當時住的是680元的地下室,為什么?
因為我知道在北京混下去特別難,必須要做好長期戰(zhàn)斗的準備,即使手里有三萬多,我也從來不亂花,夏天買西瓜每次都是在小區(qū)的小賣鋪買1/4個。我就當那三萬多不存在,全都存在一個平時不用的銀行卡里,放在衣柜里。
這筆錢一是長期戰(zhàn)斗的備用資源,二是可以抵御隨時出現(xiàn)的不確定狀況。
當時吃住條件都很差,我也沒有工作,但我過得有底氣,就是因為我有存款。
存款是如何影響我的職業(yè)發(fā)展的?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2015年8月的一份新媒體工作,之前的那一年我就擺地攤、做服務員、滑板、養(yǎng)魚以及其他很多嘗試。
我個人比較大的一個特點是,在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時候,我會堅決排除那些我不想做的工作。有存款,給了我足夠的底氣去拒絕我所有不喜歡的工作,我寧愿閑著,寧愿處于不停的嘗試狀態(tài),這樣我才在2015年終于找到了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
2015年開始第一份正經(jīng)工作幾個月后,我賺得多了,又開始瘋狂存錢。我一個月能賺兩萬,但我住的是1500元/月的房子,我的衣服都是小幾百的,幾乎不買千元以上的衣服,也很少吃人均一兩百的餐,一個月能存下一萬多。2016年中后,我開始有副業(yè)收入。
2017年春節(jié)時,我就存下了大概接近三十萬,那時候我才畢業(yè)兩年半。
這個對我的職業(yè)發(fā)展影響是:我在第一份工作上做了1.5年想換第二份工作時,我最看中的不再是錢,而是成長、發(fā)展、未來。如果非得從賺錢角度想,你也可以這么想,我不會考慮接下來怎么賺50萬,我考慮的是到底哪份工作可以把我引向100萬、200萬...?
這就是手里有存款的底氣,不差那點錢。
2018年春節(jié),我辭掉了第二份工作。
我準備做自己的公眾號,開啟內容創(chuàng)業(yè)。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這個號可能要做很久才能變現(xiàn),甚至做一年都可能做不起來,但我沒有特別怕。我的底氣在于,我手里的錢夠我花一年的,即使2018年我一分錢不賺,也沒關系,我承受得起。
于是,我走到了今天。
手有余錢,心里不慌,你的每一步都可以走得比別人更穩(wěn),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可以不受制于錢。
02
沒有存款
你會處處受制于錢
沒有存款會怎樣?
我這幾年知道很多這樣的案例:
有些朋友因為北上廣的房租一直上漲,搞得自己特別狼狽,只能一直往郊區(qū)搬,甚至有些直接放棄在北上廣的工作。
有些人因為突然想學個技能,但手里一直沒有余錢,就得臨時開始攢錢,耽誤自己的學習。我們之前辦培訓班,一萬塊的學費,有些同學就是東拼西湊借來的,挺不容易。這是能借到,若借不到呢?可能你就不能來進修了。
有的人的工資吃吃喝喝買衣服,每個月花得挺干凈,于是在學習上舍不得投資自己。買個課,參加個訓練營,都反復糾結。我從2016年,想買啥課就買啥課,我知道一定會買到爛課,但我認為我不能錯過好課,或者說,我算得很明白,幾百元買個課,其中有幾節(jié)聽了很有啟發(fā),我就覺得值了。
有些人手里沒存款,就一直想換工作又不敢換,既是換工作,也不敢給自己太多的空檔期認認真真的找工作。最近我面試一個編輯,聊到工資,他就非常在意底薪上一兩千的差價,如果你有存款有底氣,其實你不會那么看中,你會更在意長期價值。
甚至有些同事突然有機會參加個重要活動,或者上臺演講等,發(fā)現(xiàn)自己連一套好的西裝都買不來。
手里沒存款,心里沒底氣,你會錯過很多機會。
我在第一部分講了我創(chuàng)立這個號的經(jīng)歷。其實身處這個行業(yè),我認識很多有才華的寫手,其中也有一個去嘗試自己做號的,沒做起來,還真就是因為他存款。
自己出來做號,也相當于獨立創(chuàng)業(yè)了,突然斷了收入,不僅如此,還要往里倒貼錢,如果手里沒有一筆存款,真心會覺得很恐怖,你會覺得一個月一個月的好長好長,明明自己才做了兩個月,明明才剛開始,你就會覺得:啊,沒希望啊,做不起來啊... 然后撐不住,灰溜溜又趕緊找份工作去繼續(xù)打工了。
我做這個號整整半年后才有收入的,很多人壓根撐不住半年的。
這是只是舉了一個我熟悉的領域的例子,就像說明一個問題:
有錢的時候,你不覺得它很重要,沒錢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做什么都被它限制。
你在很多關鍵時刻,會因為沒存款錯失機會。
03
全社會都在鼓吹高消費
但別人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
先看幾組數(shù)據(jù):
01 2018年8月,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還款的總額達到了756.67億元。2010年的時候,這個數(shù)據(jù)僅為76.86億元,8年翻了10倍。
02 一位博主做了一個關于90后月薪和存款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4萬多人的評論點贊中,70%的人都有分期負債;20%的年輕人,雖無負債,但也沒有存下什么錢;只有10%的年輕人,每個月有固定存款。
03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1.7億90后中,開通花唄的超過4500萬,平均每4個90后,就有一個使用花唄。
有人月薪3000,信用卡負債100000,感覺走不出來了。
有個人留言:努力了很久買的房子,老公要賣了它還債,信用卡網(wǎng)貸都有。最近我們掉在了網(wǎng)貸的惡性循環(huán)里,我還房貸還了兩年了,我說房子沒了,家就沒了,離婚,我想重新開始,幾個月來,每個晚可能都會想不開,每個早上都要壓抑的給自己希望,工作不順,家也沒了感覺。很糟糕。
全社會都在鼓勵高消費。
名人在鼓勵:
羅永浩一直是我尊重和學習的對象,但有一個觀點,我不認同。他說:年輕人不要存錢,每一分錢都花干凈,你將來一定能賺大錢。
劉強東曾經(jīng)對招的管培生說:我給你們開的年薪要全部花掉,用來買書或者參加各種外部培訓班,絕對不允許你們存一分,也不允許你們寄給家里。
任正非在內部郵件中說:年青人不要存錢,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沒有人脈能做成啥呢?
還有很多大佬說過這樣的話,我明白,他們本意是好的,希望大家把更多的錢投入學習、社交等。
道理是對的,我也鼓勵大家花錢投資自己,但一定是按比例的投資,不要為了花錢而花錢。很多關鍵時刻,你用錢的時候,自己手里有是最好的。
媒體在鼓吹:
如果說大佬們鼓勵大家高消費目的是好的,那么很多媒體,就是單純的壞,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利益。
《別在該買買買的年紀談省錢》
《你舍不得買貴的,是因為潛意識里你覺得自己不配》
《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沒有女人因為買買買而傾家蕩產(chǎn),卻有很多女人因為省省省而人財兩空》
《不給你買YSL的男孩,留著有什么用》
《不給你買iPhonex的男人,不配說愛你》
《女人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20歲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已沒有了任何意義》
廣告在利誘
廣告靠什么給你洗腦?一是制造麻煩,二是制造向往,不論是解決麻煩,還是抵達向往,你掏錢就可以。
如今更可怕的,是娛樂和消費越來越無縫連接了,現(xiàn)在很多人說抖音帶貨能力強,就是因為場景太合適了,一個精心設計的短視頻,讓你看完瞬間擊中,想要,然后廣告彈出來,付款so快,腦子都沒過,簡直是沖動消費的理想APP。
不,這還不是更可怕的,以前基本只有商家做廣告,現(xiàn)在各種借錢給你花的APP都在比商家更瘋狂的打廣告,花唄的廣告《年輕,就是花唄》,京東白條的廣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輕人》,朋友圈廣告中的各種小額貸款,無一不是精心制作的,無一不在告訴你:花錢,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全社會都在鼓勵高消費,可那些鼓勵你,誰會對你的人生負責呢?前有161名女孩裸貸照片流出,后有名牌大學生因欠5萬網(wǎng)貸自殺。
04
不管收入多少
你都要養(yǎng)成存錢的習慣
你為什么存不下錢?
原因無外乎是:錢不夠花、覺得存錢沒啥用、活在當下最重要、認為錢是掙來的不是省來的。
被譽為「歐洲巴菲特」的博多·舍費爾在他的書《財務自由之路》中提到:沒有人能僅僅通過掙錢就變得富有,財富產(chǎn)生于你對金錢的留存。許多人都有一個不明智的想法——等我掙到足夠多的錢,一切都會好轉起來。但實際上,生活水平會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總是和你所擁有的一樣多。更進一步地說——不儲蓄就只能負債。
金融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在19歲時就決定,存下每月收入的50%。他說,這些存下50%的月份是他的「關鍵時刻」。
巴菲特還是一個報童的時候就開始存錢,他存下了他能省下來的每一美元。他說自己的財富秘訣就是:儲蓄,投資;繼續(xù)儲蓄,繼續(xù)投資...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灌毒雞湯,我現(xiàn)在掙的錢都不夠花,哪有錢來儲蓄?
你應該記住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如果你現(xiàn)在掙的錢不夠用,那么就算你掙雙倍的錢,還是會不夠用。
第二句話是:現(xiàn)在就是最佳時機,你以后的消費絕對會比現(xiàn)在更高。
博多·舍費爾還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首先付錢給自己——開始儲蓄。
我們應該自己給自己發(fā)薪水。
將每個月收入的10%存入一個獨立賬戶中,余下的90%用于支付其他開支。
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使用收入的90%生活,和使用100%相比,其實沒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你不信,你就應該去嘗試,如果你去嘗試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你能存下20%、30% 甚至更多。
你逛街的時候付錢給奶茶店、服裝店,雙十一的時候付錢給商家和馬云,還花唄、信用卡的時候付錢給螞蟻金服和銀行。
但是,你什么時候才付錢給自己呢?
我小時候就有存錢的意識,一直到現(xiàn)在,存錢的習慣幫我避免了很多問題,甚至在我個人成長中的很多關鍵節(jié)點都幫了大忙。所以建議你:盡早開始存錢,哪怕比例少一些。英國詩人塞廖爾·約翰遜說:既花錢又存錢的人,是最滿足的人,因為他享受到了兩者的樂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