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5):淵明蓮社

【簡介】蓮社,即白蓮社,晉代高僧慧遠、慧永、慧持、劉遺民、雷次宗等十八人在廬山東林寺結(jié)社,同修凈土之業(yè),謝靈運感之,因鑿池植白蓮,號白蓮社。但據(jù)載,謝靈運與淵明均未入社,只不過經(jīng)常和蓮社的人往來而已。

【出典】晉·佚名《蓮社高賢傳·不入社諸賢傳》:“陶潛嘗往廬山,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而行。時慧遠法師與諸賢結(jié)蓮社,以書詔淵明。淵明曰:‘若許飲則往。’許之,遂造焉,忽攢眉而去”。

 

注:飲:指飲酒。造:登門,上門,此指上門入社。攢眉:緊鎖雙眉,皺著雙眉,表示不愉快。

〖釋義〗①淵明雖未曾加入白蓮社,但蓮社之人曾邀請他加入蓮社,后雖退出,但他平時還和蓮社等人經(jīng)常往來。后詩文中常見的“入社陶公”等用典均本此而來,所言即指淵明加入蓮社并和蓮社之人常往來這件事,詩文中引用,借指人與高賢之輩往來為伍。又由于淵明入社不久,便攢眉而去,故詩文中也以“陶靖節(jié)入社”這條用典用作人對某一事物的厭惡的狀語。

【入社陶公】唐·載叔倫《與友人過山寺》詩:“談詩訪靈徹,入社訪陶公”。

【結(jié)社柴桑】唐·劉禹錫《廣宣上人寄在蜀與韋令唱和……》詩:“若許相期同結(jié)社,吾家本自有柴桑”。

【白社同游】唐·劉長卿《同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詩:“白社同游在,滄洲此會稀”。

【陶謝蓮社】元·盧摯《雙調(diào)蟾宮曲·潯陽懷古》曲:“用世何堪,陶謝醺酣,香消蓮社,禪悅誰參”。謝,指謝靈運。

【陶令白蓮社】元·馬致遠《雙調(diào)·夜行船》曲:“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

【陶靖節(jié)入社】清·王韜《后聊齋志異·夢游地獄》:“偶見腥膻,觸鼻欲嘔,甚于陶靖節(jié)之攢眉入社”。

【籃輿訪蓮社】宋·周鍔《佛跡巖》詩:“籃輿訪蓮社,一笑欣自足”。

【籃輿游蓮社】清·蒲松齡《遙和載酒堂唐太史韻》詩:“籃輿載酒入蓮社,遙知德星聚一方”。

【白社陶元亮】唐·李端《奉和秘書元丞杪秋憶終南舊居》詩:“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釋義〗②慧遠、慧永等十八人于廬山東林寺結(jié)社,號白蓮社,同修靜土之業(yè)。后詩文中常見的“白蓮社”這一用典即指此白蓮社,詩文中引用,泛指人們所欽慕的某種團體或社會,也用來借指高賢之輩所聚集之處以及隱士所居之處之稱,也用作詠寫白蓮、蓮花的典實。但引用時,“白蓮社”又引用“遠公社”,省作“白社”、“蓮社”,又由于陶淵明時常和蓮社這些高賢輩往來,并亦曾經(jīng)入社,故“蓮社”又稱“陶社”;又“白社人”、“白社客”這兩條用典即指加入蓮社的這些高士,詩文中引用,借指高賢之人或隱士,由于蓮社是慧遠、慧永等人所創(chuàng),他們都是有名的高僧,故酬贈高僧之類的詩作中常見引用這些典故以為贊美之詞。

【白蓮社】唐·溫庭筠《寄清源寺僧》詩:“白蓮社里如相問,為說游人是姓雷”。宋·陳俞《廬山記·山北》:“遠公(即慧遠)與慧永,……十八人者,同修凈土之法,因號白蓮社十八賢”。元·汪元亨《雙調(diào)·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名勝老空山,魂夢杳長安,且入白蓮社,休題玉筍班”。清·孫枝蔚《憶惜篇寄示燕谷儀三子》詩:“只今老復病,想入白蓮社”。

【遠公社】清·錢謙益《甲子秋北上渡準寄里中游好》詩:“逃蟬定放遠公社,乞食不過漂母祠”。

【白社】南朝·梁·蕭統(tǒng)《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人,青緗未學”。唐·白居易《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游伴,青門遠別離”。唐·賈島《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宋·范仲淹《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明·何景明《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遠公求”。清·吳偉業(yè)《靈巖觀設戒》詩:“不信黃池會,今看白社開”。又《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蟲鶴變余存白社,劫灰飛盡表青山”。沈礪《感懷》詩八:“忘機白社閑揮塵,息影青門學種瓜”。汪文溥《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筑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qū)黃犢”。郁達夫《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詩:“歡聯(lián)白社居千日,淚灑新亭酒一杯”。

【蓮社】唐·戴叔倫《赴撫州對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階》詩:“高會棗樹宅,清言蓮社僧”。元·盧摯《雙調(diào)·蟾宮曲·〈潯陽懷古〉》曲:“香消蓮社,禪悅誰參”。明·何景明《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陶社】唐·張祜《高閑上人》詩:“陶社欣入叟,生怯論經(jīng)儔”。

【陶令蓮】明·吳綃《卜算子·詠蓮》詞:“陶令騰騰醉欲歸,香滿廬山路”。

【白社人】唐·李咸用《與劉三禮陳孝廉言志》詩:“皆期早躡青云路,誰肯長為白社人”。

【白社客】唐·陳子昂《臥疾家園》詩“寧知白社客,不厭青門瓜”。明·何景明《出寺過胡山人家》詩:“那知白社客,更向碧山棲”。

〖釋義〗③淵明入蓮社不久,便攢著雙眉很不愉快地離去。后詩文中常見的“陶令攢眉”等用典均本此而來,所言即指淵明攢眉退出蓮社這件事,詩文中引用,表示人對某一事情、事物很厭惡,也借指人心情很不愉快有樣子。

【陶靖節(jié)攢眉】清·王韜《后聊齋志異·夢游地獄》:“偶見腥膻,觸鼻欲嘔,甚于陶靖節(jié)之攢眉入社”。

【陶令攢眉】明·陸世儀《菩薩蠻·道入東華山,削發(fā)止酒,是日予輩強飲之,道東亦不辭戲作小詞》詞:“遠公昔日開蓮社,陶令攢眉曾一借”。明·湯顯祖《與曾金簡》:“此際弟五柳門中,作陶令之攢眉,何時與仁兄千蓮會上,向遠公而捧腹”。

【陶家攢眉】明·湯顯祖《潔上人重修棲賢》詩:“陶家酒熟公先至,且作攢眉一笑回”。

【攢眉】宋·陳仁杰《沁園春》詞:“我自無憂,何用攢眉,今憂古憂”。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0回:“這里張姑娘攢著眉帶著笑向何小姐道:‘我的姐姐,你老人家怎么了?’”又“才說得這一句,公子便攢著眉搖頭道:‘俗!’”

(16):淵明東籬

【簡介】淵明很貧窮,而性喜愛酒愛菊,在住宅東邊籬下種了很多的菊花,常采菊以換取酒資,因此其愛菊的佳話,千古流傳。

【出典】淵明《飲酒》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又《九日閑居詩·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注:結(jié)廬:指建筑房屋。人境:人世間。喧:熱鬧。爾:這樣。東籬:東邊的籬笆園,為淵明種菊的地方。悠然:閑適的樣子。南山:此指廬山,因廬山在淵明家住的南邊,故稱。日夕:早晨和傍晚。重九:即重陽節(jié)。因重陽節(jié)每年定于農(nóng)歷的九月九日,故稱重九。醪:酒。靡由:無卿。九華:指菊花。因菊花呈九片花瓣,故稱。

〖釋義〗①東籬,是淵明種植菊花的地方,后詩文中常見的“陶令東籬”等用典均本此而來,所言即指淵明種菊的這一菊圃,詩文中引用,泛指隱士的莊園和種菊之菊圃,多見用于重九日飲酒賞菊以為詠寫秋菊盛開之景的典實,也借來比喻自然和協(xié)的旨趣和恬淡無為的生活;又“東籬元亮”、“東籬彭澤”、“東籬陶令”這三條用典即指愛菊的陶潛,詩文中引用表示借指愛菊的高雅之士。

【陶令東籬】宋·柳永《愛恩深》詞:“陶令輕回顧,免憔悴東籬,冷煙寒雨”。元·王仲元《雙調(diào)·江兒水·〈嘆世〉》曲:“裴公綠野中,陶令東籬里”。清·崔邁《題扇上菊花》詩:“幾年陶令植東籬,移入齊紈翠一叢”。柳亞子《疊韻和劉契老七月二十日作》詩:“千紅萬柴付輕忘,陶令東籬菊自黃”。

【元亮東籬】顧隨《三疊前韻》詩:“少年西蜀那知老,元亮東籬不自高”。

【東籬】唐·岑參《九日使君席奉錢衛(wèi)中丞赴長水》詩:“為報使君多泛菊,更將弦管醉東籬”。宋·柳永《玉蝴蝶·重陽》詞:“西風吹帽,東籬攜酒,共結(jié)歡游”。宋·李清照《醉花陰·九日》詞:“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元·劉秉忠《雙調(diào)·蟾宮曲》曲:“梧桐一夜初凋,菊綻東籬,佳節(jié)登高”。元·趙顯宏《雙調(diào)·殿前歡·〈閑居〉》曲:“黃花似得淵明意,開遍東籬”。元·曾瑞《正宮·端正好·〈自序〉》曲:“黃菊東籬栽數(shù)科,野菜西山鋤幾陀”。元·關(guān)漢卿《雙調(diào)·碧玉簫》曲:“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元·滕斌《中呂·普天樂》曲:“蝸角名,蠅頭利,輸與淵明陶陶醉,侭黃菊圍繞東籬”。又《中呂·普天樂》曲:“盡是黃菊繞東籬,良田數(shù)畝,黃牛二只,歸去來兮”。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二回:“驀回頭菊綻東籬,又不見寒梅雪里”。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英》:“今作是論,則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矣”。傅桂香《畫菊》詩:“東籬初放蕊,忽驚一葉風”。又《即景》詩:“任是冰花濃似雪,東籬總有傲霜枝”。

【菊籬】唐·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陽游安樂池亭》詩:“蓮沼昔為王儉府,菊籬今作孟嘉杯”。宋·戴復古《沈莊可是以菊花山人》詩:“邊歲修茅屋,三秋繞東籬”。宋·徐以道《廬山得蟹》詩:“時人愛畫陶靖節(jié),菊籬未繞手親折”。宋·陳允平《蕙蘭芳引》詞:“故山鶴怨,流水自菊籬茅屋”。元·蕭國寶《次韻寄梵天方丈古巖》詩:“剖破菊籬花雨散,心歸蓮社色身空”。

【陶籬】宋·林逋《郊園避暑》詩:“況有陶籬趣,歸禽語夕陽”。宋·高子芳《念奴嬌·慶朱察推》詞:“蕭散陶籬,倘伴裴野,風月堪為伴”。宋·王拱辰《耆英會》詩:“蘭叢雖未長羅宅,菊英似亦思陶籬”。

【陶潛籬】唐·李郢《寄友人乞菊栽》詩:“潘岳賦中芳思在,陶潛下綠英無”。唐·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明·吳偉業(yè)《八風詩·東風》詩:“陶潛籬邊吹殘醉,宋玉墻頭送落英”。

【陶潛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明詩別栽集》卷一二徐夜《九月得顧寧人書約游黃山》詩:“陶潛籬下意,誰復繼高吟”。

【陶令籬】唐·李商隱《菊》詩:“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唐·陸龜蒙《幽居有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詩:“陶令接籬堪岸著,梁王高屋好奇來”。宋·曾慥《調(diào)笑令》詞:“陶令籬邊常留宿,秋風一夜摧枯朽”。

【陶家籬】唐·李端《和張尹憶東籬菊》詩:“何事憶陶家,若為籬邊菊”。明·萬惟檀《滴滴金》詞:“陶家籬落叢叢菊,勝黃金,襯寒谷,送酒人來幾時足”.清·宋梿《玉蝴蝶》詞:“深院垂簾,搖漾水紋,不似陶家籬舍”。

【淵明籬】元·盧摯《雙調(diào)·沉醉東風·<閑居>》曲:“學邵平坡前種瓜,學淵明籬下栽花”。明·劉基《桃源憶故人》詞:“淵明籬下黃金藥,還共空尊顦顇”。

【元亮籬】清·吳仁趾《懷吳野人先生》詩:“伯鸞居廡下,元亮老籬邊”。

【陶園】唐·羅隱《貴游》詩:“館陶園外雨初晴,繡轂香車入鳳城”。宋·李曾伯《念奴嬌》詞:“菊老陶園,瓜荒邵圃,空負干時策”。

【淵明菊圃】明·夏言《齊東曲·再次汪生》詞:“傍淵明菊圃,樂意相隨”。

【東籬陶令】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一三《二朱詩詞》:“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傲羲皇”。

【東籬元亮】柳亞子《香凝夫人畫梅菊合幅》詩:“東籬元亮賦閑情,南國師雄舊擅名”。

【東籬彭澤】清·劉汝暮《水龍吟》詞:“算遙情約共,東籬彭澤,醉芳洲路”。

〖釋義〗②淵明愛菊,并種植于東籬。后詩文中常見的“陶潛菊花”等用典均本此而來,所言即指淵明種植于東籬的這些菊花,詩文中引用,多見用于重陽佳節(jié)賞菊的詩作中以為詠寫菊花盛開的典實,亦或徑引作菊花的美稱,詠寫淵明其人其事以及人淡泊的胸襟和高雅的情趣的詩文中,最常見引這些典故以為狀詞。

【陶潛菊花】明·湯顯祖《聞俞義與梢懊外除慰贈之》詩:“縣前既有登高處,會待陶潛就菊花”。又《送周咸寧應召公家舒莊僖同里期之》詩:“太史鳥舃鞋影,陶潛偏笑菊叢中。”

【彭澤菊花】清·蒲松齡《挽畢載先生詩序啟》:“彭澤菊花之種,流布鄉(xiāng)鄰”。

【陶令黃花】宋·方岳《滿江紅·九日冶城樓》詞:“且問黃花,陶令后,幾番重九”。柳亞子《次韻和安南》詩:“陶令黃花處士梅,人生能好幾杯開”。

【東籬黃花】陳從周《藝菊歌》:“秋爽宜人,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過后,大家忙著品菊持螯,萬其近幾年來上海的菊市越來越美麗了,批紅判白、人定勝天,如果陶淵明再生的話,那東籬黃花早已遜色了”。

【陶元亮菊】宋·辛棄疾《浣溪沙》詞:“對鄭子真巖石臥,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涌北山移”。

【潯陽籬菊】明·曹元芳《沁園春·題關(guān)蕉鹿小影》詞:“問潯陽籬菊,雨婚煙嫁,香山好友,暮送朝迎”。

【陶潛籬菊】唐·徐光薄《題黃花居宷秋山圖》詩:“屈原江上嬋娟竹,陶潛籬下芳菲菊”。

【陶潛菊】唐·李中《送朐山孫明儲赴壽陽幕府辟命》詩:“菊叢憔悴陶潛去,蓮幕光輝阮瑀來”。

【陶令菊】唐·皇甫冉《和中丞奉使承恩還終南舊居》詩:“謝公山下改,陶令菊猶存”。唐·郎士元《盩厔縣鄭□宅送錢大》詩:“陶令門前菊,余花可贈君”。唐·溫庭筠《贈鄭處士》詩:“醉收陶令菊,貧賣邵平瓜”。宋·吳潛《滿江紅》詞:“且休殢陶令菊,也休羨子猷竹”。宋·元絳《元豐辛酉冬予解組歸吳》詩:“三徑未荒陶令菊,四時長效庾郎花”。宋·李樗大夫妻《謝魏國范夫人》詩:“陶令滿期籬唯有菊,相如四壁便藏書”。明·易震吉《滿江紅·平疇》詞:“聲嘶力竭東坡薄薄酒,罕栽陶令叢叢菊”。柳亞子《六集迷樓……》詩:“枕畔留香陶令菊,車中擲果沈郎錢”。楊天材《對韻全璧續(xù)編》卷下《五·歌》:“三徑就荒,陶令耽菊蕊;六郎受寵,武皇譽美蓮花”。

【陶家菊】唐·司空圖《歌者》詩:“夕陽似照陶家菊,黃蝶無窮厭故枝”。唐·皇甫曾《酬竇拾遺秋日見呈》詩:“欲送近臣朝魏闕,猶憐殘菊在陶家”。清·心遠主人《二刻醒世恒言》卷一六:“天下豈無菊,古今盡屬陶家,花以人靈耳,今有老先生在此,覺滿院之菊皆含陶家風趣”。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再看底下兩句是:孤芳自賞陶家菊,一院秋心夢不成”。又“頭上一簽,上二句居士自然明白了,下二句后來自有明驗,大約居士與‘陶家菊’另有一番因果”。

【陶公菊】清·蒲松齡《王長人園中燕集因懷如水》詩:“籬綻陶公菊,草芳謝氏池”。

【陶宅菊】明·易震吉《鷓鴣天·詠》詞:“何因陶宅開偏盛,愿就先生一劇談”。

【陶籬菊】宋·吳文英《大酺》詞:“任歲晚陶籬菊暗,逋塜梅芳,總輸玉井賞甘液”。

【陶菊】唐·杜牧《將赴湖州留題亭菊》詩:“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趣”。五代·劉兼《木芙蓉》詩:“謝蓮色談爭堪種,陶菊香秾亦含羞”。宋·兒桂孫《賀陳隨隱以布衣除宮掌書》詩:“罍進楚蘭春奏雅,缾分陶菊夜聯(lián)詩”。宋·胡宿《送楊中允宰常熟》詩“陶菊何妨醉,江毫且剩吟”。江毫,用“江淹夢筆”典。

【靖菊】清·李漁《笠翁對韻·〈五微〉二》:“嚴灘對邵圃,靖菊對夷薇”。靖,即“靖節(jié)征士”之省文。

【籬菊】唐·孟浩然《九日懷襄陽》詩:“誰愛籬下菊,也用池上樓”。宋·韓淲《晚雨可愛》詩:“籬菊叢叢潤,畦蔬種種沾”。明·湯顯祖《酒》詩:“若須旋注糟床玉,籬菊參差奈如何”。楊天材《對韻全璧續(xù)編》卷上《三·江》:“隱士耽籬菊,楊妃睡海棠”。

【東籬菊】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詩:“且酌東籬菊,聊祛南國愁”。南朝·陳·張正見《秋晚還彭澤》詩:“自有東籬菊,還持泛濁醪”。唐·劉長卿《過湖南羊處士別業(yè)》詩:“自有東籬菊,年年解作花”。唐·韋應物《贈令孤士曹》詩:“到家俱及東籬菊,何事先歸半日程”。唐·杜牧《江上逢友人》詩:“到時若見東籬菊,為問經(jīng)霜幾度開”。五代·李存朂《一葉落·歌頭》詞:“惜此光陰如流水,東籬菊殘時,嘆蕭索”。宋·歐陽修《漁家傲》詞:“九月重陽還又到,東籬菊放金錢小”。明·湯顯祖《高太仆九月三日天水姬生第八子戲贈》詩:“香懷正滿東籬菊,為香成林桂樹香”。明·夏言《滿江紅·次呂居仁韻》詞:“南山下,東籬菊,北窗外,西潭竹”。清·鄭板橋《畫菊與某官留別》詩:“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清·錢謙益《東皋種菊》詩:“君耕東皋田,復種東籬菊”。明·萬惟檀《河滿子·旅中》詞:“書劍天涯誰是伴?菊英黃綻東籬”。姚家鈞《七十書懷》詩:“流光引我憶童年,水映東籬菊半妍”。李大國《步排律·筆會鳳凰山》詩:“西垅疏蟬鳴警笛,東籬傲菊奏秋笳”。

【淵明菊】宋·葛剡《滿江紅》詞:“悠然意,淵明菊,真如指,國士竹”。明·易震吉《浪淘沙·詠》詞:“一徑破籬遮,栽就芳葩,淵明何用古今夸”。明·楊臣錚《龍文鞭影》卷上:“淵明賞菊,和靖觀梅”。

【元亮菊】明·易震吉《玉蝴蝶·懷》詞:“銓次梅花,伯仲龜蒙,結(jié)好元亮鐘情”。

【彭澤菊】唐·李顯《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詩:“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明·劉基《阮郎歸·題畫扇》詞:“彭澤菊,首陽薇,不知今是非”。又《漁歌子·為趙德懷賦》詞:“彭澤菊,首陽薇,白酒蒼苔獨掩扉”。又《和李子庚》詩:“籬下舊存彭澤菊,林間新長首陽薇”。康志陽《賀從政伯父名心正七十大壽》聯(lián):“心清栽滿彭澤菊,閑情有賦,休身桑梓平安日;正直開遍河陽花,功業(yè)建成,衣舞椿萱幸福時”。

【南山菊】宋·張炎《臺城路》詞:“東晉圖書,南山杞菊,誰識幽居懷抱”。

【晉人菊】宋·張炎《瑤臺聚八仙·為焦云隱賦》詞:“行藏也須在我,笑晉人菊,出岫方濃。”淵明,東晉末年人,故稱。

【柴桑菊】宋·劉克莊《賀新郎》詞:“九年前拜懸車表,試回春,柴桑菊老,玄都花少”。明·劉基《渡江云·秋懷》詞:“慘惻望鄉(xiāng)情,柴桑舊菊,為誰猶擢金英”。明·劉榮嗣《踏莎行·送丁退庵》詞:“桃源流水浪痕香,柴桑叢菊霜花曉”。

【柴桑花】宋·劉辰翁《金縷曲·壽朱氏老人七十三歲》詞:“寂寞柴桑寒花外,還有白衣來否?”

【彭澤花】清·慕真山人《青樓夢》第四四回:“挹香道:‘如今我做蟹菊,……其詩云:彭澤疏花霜十里,秋江舊夢月三更’。”

【東籬花】唐·高適《重陽》詩:“節(jié)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明·萬惟檀《沁園春·客邸九日》詞:“忽東籬花綻,卻見蝶妒,北村柳老,怕有鸞猜”。

【陶家種】明·佚名《明珠緣》第一二回:“陶家種是姚家種,九月香于三月香”。

【陶家金英】明·易震吉《浪淘沙·詠菊》詞:“但看金英開滿砌,便是陶家”。

〖釋義〗③“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詩句是淵明描寫自己在東籬下采菊時的神情,詩句既自然而又很灑脫,充分地反映了詩人無拘無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出入神化。后詩文中常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用典均本此詩句而來,詩文中引用,多用作描寫隱士歸隱于田園其愛菊、采菊的高尚情趣,也借指悠閑自得的田園生活,或用作詠寫秋景、重陽、秋菊及其盛開的典實。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蘇軾《東坡題跋》卷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也”。宋·陳善《捫虱新話》下集卷三:“陶淵明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意望山,適舉首而見之,故悠然忘情,趣閑而累遠,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間求之”。宋·蔡啟《蔡寬夫詩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基閑遠自得之意直若超然邈出宇宙之外。俗本多以‘見’字為‘望’字,若爾,便有褰裳濡足之態(tài)矣。乃知一字之誤,害理有如是者”。魯迅《魏晉風度文化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雖然如此,他卻毫不以為意,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自然狀態(tài)實在不易模仿。他窮到衣服也破爛不堪,而還在東籬下采菊,偶然抬起頭來,悠然見到了南山,這是何等自然”。周瘦鵑《秋菊有佳色》:“‘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這是晉代高士陶淵明詩中的名句,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為千古所傳誦,一方面也就使他成了一位熱愛菊花的代表人物”。2001年第2期《三湘風紀·梅靜〈現(xiàn)代貪官幽默故事·獄中才想“采菊東籬下”〉》:“徐炳松當官時伸長手臂勞錢,直到身陷囹圄方覺生命之寶貴,此時他才知錢不是萬能的,倒不如學個陶淵明種幾畝地自得其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2003年第1期《老年人·彭國梁〈章克標“百歲新郎”傳奇〉》:“林青想念她的兒女,她有一個兒子在湖北的保康山區(qū),于是她便和章先生商量,是否可以到鄉(xiāng)下去過一段‘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采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2001年7月13日《湖南日報·李麗娟〈陶潛的菊花〉詩》:“‘采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花香酒香、遠山的鳥飛去,歲月留下余音裊裊 ”。康按:幽,當時“悠”字之誤。

【采菊東籬,悠然見山】宋·趙善括《醉落魄》詞:“歸兮學取陶彭澤,采菊東籬,悠然見山色”。

【采菊東籬下】明·易震吉《水調(diào)歌閑·采菊東籬下》詞:“采菊東籬下,短袖暗香生”。

【采菊東籬】清·彭襄《書屈陶合刻后》詩:“滋蘭九畹心偏遠,采菊東籬句有神”。清·浩歌子《螢窗異草·弱翠》:“采菊東籬學隱倫,指塵猶帶露華新”。清·戴廷棟《金菊對芙蓉·詠菊》詞:“采菊東籬,風寒露冷,重陽節(jié)物全非”。柳亞子《春宵暝想寫寄希伏宜山》詩:“莫教比例陶元亮,采菊東籬駘宕懷”。

【東籬采菊】明·易震吉《沁園春·過陶靖節(jié)故里》詞:“記取南村卜寓,抗言談昔,東籬采菊,泛酒怡情”。清·陳元輔《九日侯硯德病起招尋王氏南園》詩:“卻憶先朝王相國,東籬采菊笑顏看”。

【采東籬菊】明·易震吉《醉公子·登高》詞:“誰采東籬菊,南山剛在日,想起那先生,壺觴管傾”。

【采東籬菊】唐·吳筠《陶征君》詩:“歸來北窗下,復采東籬菊”。

【東籬摘菊】清·蒲松齡《用高少宰題》詩:“東籬摘菊才盈把,正是籃輿引醉時”。

【彭澤采菊】清·顧我锜《九晶登高縹緲峰》詩:“彭澤把盞正采菊,中山搖筆還題糕”。

【陶潛采菊】楊天材《對韻全璧續(xù)編》卷下《十四·鹽》:“赤壁鏖兵,江上吟詩雄孟德;縣衙解印,籬過采菊樂陶潛”。

【南山采花】清·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六七回:“海瑞坦然道:‘我早知得罪鄢氏,憶把此官會諸度外,南山采花,流芳千古,我還李感謝鄢公呢’。”

【悠然見南山】宋·劉子翚《悠然堂》詩:“悠然見南山,高風邈相望”。宋·袁去華《六州歌頭·淵明祠》詞:“正悠然見南山處,無窮景,與心會有誰知”。明·王昌會《詩話類編》卷三“詩有格有韻,淵明‘悠然見南山’句,格高也”。

【悠然對南山】宋·張炎《征招·答仇山村見寄》詞:“京洛染緇塵,悠然意獨對南山一笑”。

【悠然南望】唐·皎然《九月十日》詩:“悠然南望意,自有峴山情”。

【淵明南山】宋·仇遠《秋蕊香》詞:“霜華侵鬢,淵明老南山曉,啼紅怨綠骎骎少”。

【陶令南山】唐·錢起《晚過橫霸寄張籃田》詩:“林端忽見南山色,馬上還吟陶令詩”。

【南山】明·劉征仲《鷓鴣天·秋菊》詞:“年年輸與陶彭澤,獨對南山把一觴”。

〖釋義〗③淵明在詩中,有“悠然見南山”句,以“悠然”一詞來形容閑適的情趣、淡泊的心境。后詩文中常見的“悠然”、“悠然柴桑”、“陶然”這三條用典即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表示人之閑適、淡泊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人的醉酒的樣子。一說,“陶然”一詞本淵明《時運》詩:“揮茲一觴,陶然自樂”語而來。

【悠然】唐·虞世南《出塞》詩:“誓將絕沙漠,悠然去玉門”。唐·杜甫《寄賈司馬嚴使君》詩:“故人俱不利,謫宦兩悠然”。宋·張炎《臺城路·歸杭》詞:“雨后云西,晴光水北,一洗悠然心眼”。宋·詹初《出心原》詩:“對之兩無言,悠然鳴素琴”。明·張居正《送毛青城謫滇南》詩:“浮名看自薄,謫宦轉(zhuǎn)悠然”。清·閔麟嗣《玉淵潭》詩:“我有悠然心,六虛任周遍”。清·華龍翔《翠聲閣》詩:“獨坐泯見聞,悠然自來會”。葉圣陶《游臨潼》詩“葆池里只剩荷梗了,幾只鴨悠然浮在池面”。

【悠然柴桑】宋·歐陽鈇《禾二子》詩:“何須待門生,悠然柴桑間”。

【陶然】唐·韋應物《九日灃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詩:“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期理”。唐·黃滔《書崔少府居》詩:“魯史蜀琴旁,陶然舉一觴”。唐·韓愈《送區(qū)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機,投竿而漁,陶然以樂”。宋·葉適《朝請大夫直龍圖閣致仕沈公墓志銘》:“人視之憒憒,而公陶然以自樂,不顧也”。明·高啟《立秋前三日周南飲雷大作醉后走筆書壁間》詩:“本杯不覺已陶然,此身竟到無何有”。清·曹寅《飲浭酒》詩:“眷言酌昆友,陶然知水奇”。清·厲鶚《東城雜記·灌園生》:“歌既闕,幽情暢,白露下,初月上,陶然一適,混乎無象”。郭沫若《牧羊哀話》二:“西望那夕陽光里的金剛,色相莊嚴,云煙浮動,我抽刀斷水魂,早已陶沉醉,脫殼優(yōu)游”。葉圣陶《城中·前途》:“假如提起斟著,就有瑪瑙色的陳紹流出來,觸著鼻觀便覺陶然”。

〖釋義〗④淵明詩中有“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以及“山氣日夕佳”等句,前兩句暗示自己落居在偏僻的山村,后一句說明了自己的住房雖在偏僻山野,但住宅區(qū)的四周的景色卻非常宜人。后詩文中常見的“結(jié)廬人境,車馬不喧”這一用典即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借來形容一個人建房在偏僻的山村而甘愿淡泊的心境;又“結(jié)廬”這一用典也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表示造房、建房之意;又“山氣日夕佳”、“南山日夕佳”、“日夕佳”、這些用典均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表示山色白天和黑夜都美麗宜人(日夕,即白天和黑夜的意思);又“日夕佳氣”、“山氣”這兩條用典也本此而來,詩文中引用借指山的氣象和景色。

【結(jié)廬人境,車馬不喧】宋·米友仁《訴衷情·淵明詩》詞:“結(jié)廬人境羨陶潛,車馬不來喧”。

【結(jié)廬】唐·李德輿《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詩:“結(jié)廬常占練湖春,猶寄藜床與幅巾”。唐·蘇  《閑園即事寄韋侍郎》詩:“結(jié)廬東城下,直望江南山”。唐·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結(jié)廬黃河曲,垂釣長河里”。明·夏言《浣溪沙》詞:“結(jié)廬吾已對靈山,西望鵝峰只尺間”。《全唐詩》卷二0六“杜甫”名下簡介:“乃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枕江結(jié)廬,縱酒嘯歌其中”。王達民《度暑深林》詩:“無怪古來多隱逸,結(jié)廬也欲效淵明”。

【日夕佳】唐·王維《贈裴十迪》詩:“風景日夕佳,與君賦新詩”。唐·劉禹錫《送蘄州李郎中赴任》詩:“楚關(guān)蘄水路非賒,東望云山日夕佳”。金·蔡圭《霫川道中》詩:“扇底無殘暑,西風日夕佳”。

【山氣日夕佳】明·易震吉《卜算子》詞:“山氣日夕佳,延眺山之下”。

【南山日夕佳】宋·曾慥《調(diào)笑令》詞引詩句:“豈惟此菊有佳色,上有南山日夕佳”。

【日夕佳氣】明·盧龍云《好事近·晚夏望新涼》詞:“可權(quán)轉(zhuǎn)屬蓐收,氣佳秋日夕”。

【日氣】宋·葉夢得《念奴嬌·歸渡揚子江作雜用淵明語》詞:“倦鳥知還,晚云遙映,山氣欲黃昏”。

〖釋義〗④淵明歸隱,有愛酒、愛菊、愛柳這些高雅的情趣,后詩文中常見的“陶家愛”等用典即指淵明的這些高雅的興趣和愛好,詩文中引用,借來比喻人隱居愛酒、愛柳、愛菊以及隱逸的這些情趣,意隨引文而異;又“淵明佳節(jié)”本淵明重陽飲酒賞菊這一事而來,詩文引用,代指重陽飲酒賞菊這一季節(jié);又由于淵明愛菊,并有佳詩流傳于世,故亦以“南山詩”、“陶詩”這兩條用典即指淵明所作的這一《飲酒》詩,詩文中引用,借作詠寫菊花的典實。

【陶家愛】宋·鄭清之《念奴嬌·菊》詞:“雅韻清虛,幽香淡泊,惟有陶家愛”。

【淵明愛】唐·錢起《藍上授采石芥寄前李明府》詩:“淵明遺愛處,山芥綠芳初”。

【陶淵明愛菊】宋·周敦頤《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眾,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陶氏愛菊】劉盼遂、郭預衡《中國歷代散文選·周敦頤〈愛蓮說〉》:“晉陶淵明獨愛菊”。注:“前人對陶氏之愛菊,也有評論,‘淵明之屬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見方孝儒《遜志齋集》卷六)”。

【愛菊柴桑】明·高啟《菊鄰》詩:“幽人苦愛菊,自是柴桑論”。

【淵明雅興】宋·張掄《醉落魄·詠秋》詞:“淵明雅興誰能續(xù),東籬千古遺高躅”。

【陶雅興】宋·張榘《念奴嬌》詞:“嚼征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陶家興】唐·錢起《九日田舍》詩:“今日陶家野性偏,東籬黃菊映秋田”。明·楊慎《漢宮春·菊席》詞:“千古陶家清興,有何人,提著冷落東籬”。

【柴桑興】唐·曹松《贈雷卿張明府》詩:“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東籬興】唐·溫庭筠《送北陽袁明府》詩:“莫作東籬興,青云有故人”。宋·姚述堯《南歌子·呈府判刪定黃子升》詞:“北闕心猶壯,東籬興未蘭”。

【彭澤興】唐·蕭穎士《重陽陪元魯山德秀登北城》詩“彭澤興不淺,臨風動歸心”。

【彭澤意】唐·王績《贈學仙者》詩:“誰知彭澤意,更覓阮步兵”。

【陶家趣】唐·孟浩然《李氏園林臥疾》詩:“我愛陶家趣,園林無俗情”。

【東籬趣】宋·黃機《酹江月》詞:“東籬成趣,有西風解事,催開叢菊”。

【悠然趣】宋·趙玉淵《念奴嬌》詞:“破帽欹風,空尊眠月,也有悠然趣”。

【陶趣】《清詩別裁集》卷二一卜煥《愛菊》詩自品云:“花品人品并見,不學陶,自足陶趣”。

【陶情】宋·無名氏《滿江紅》詞:“笑陶情松菊,主人懶散,誰識東山真捷徑”。

【陶性】唐·高正臣《晦日置酒林亭》詩:“忘杯寄尊酒,陶性狎山家”。

【陶情性】宋·無名氏《鷓鴣天·遏云致語筵會作》詞:“三杯盞陶情性,對月臨風自賞心”。

【陶家心】唐·曹松《贈余干袁明府》詩:“一雨西城色,陶家心自清”。

【柴桑心】宋·黃升《賀新郎·菊》詞:“柴桑心事君知否?把人間功名富貴付與塵垢”。宋·嚴濟翁《風入松·癸巳壽須溪》詞:“不是柴桑心遠,等閑過了元嘉”。

【淵明意】宋·無名氏《霜葉飛》詞:“況衰晚淵明意薄,重陽羞對吟酌”。宋·陳允平《點絳唇》詞:“一曲秋風,寫盡淵明意”。

【斜川意】宋·張炎《壺中天·詠靜鏡園池》詞:“徑松存,彷佛斜川深意”。

【陶詩】明·易震吉《菩薩蠻·詠菊》詞:“品紅題綠后,多把伊窮究,而我愛陶詩,歌呼馨酒卮”。又《菩薩蠻·詠菊》詞:“陶詩鼎鼎不君重,老人喜向東籬誦”。

【南山詩】清·錢謙益《東皋種菊》詩:“高詠南山詩,悠然想淵明”。

【淵明佳節(jié)】清·何采《滿江紅·九日雨中飲潁長亭子》詞:“采菊東籬,應喚作淵明佳節(jié)”。

〖釋義〗⑥淵明愛菊,是他用菊之畏寒霜之傲骨及其清姿來比喻自己清高的這一節(jié)操。后詩文中常見的“彭澤清操”、“陶家風致”這兩條用典即指淵明的這一清高的節(jié)操,詩文中引用,多用來比喻菊花清麗無比的姿容。

【彭澤清操】明·佚名《明珠緣》第一二回“誰言彭澤清操遠,籬下披金富貴長”。

【陶家風致】明·張肎《臨江仙·詠菊籬》詞:“陶家風致有誰知?眾芳搖落后,對此頗相宜”

(17):淵明閑情

【出典】淵明歸隱后,作有《閑情賦》,述寫自己歸隱后閑適自樂的情懷。

〖釋義〗淵明歸隱后,無拘無束,閑適自得,因作《閑情賦》來述寫他的這種生活。后詩文中常見的“陶令閑情”、“閑情”、“閑情賦”等用典均本此而來,所言即指淵明歸隱后所過的這種自由閑適的生活以及他為了述寫他的這種生活而作的這篇《閑情賦》,詩文中引用,泛指人的閑適之情,某此地方也以“閑情”借指閑散的心情,也指男女之情。但詩文中引用,“閑”又作“閑”。康按:閑,音xian,與“閑”音同。古訓“閑”字無閑暇意,而往往為“閑”之通假,今漢字簡化字表上,凡遇“閑”字之閑暇意時,均簡作“閑”。閑,繁體作“閑”,閑,今《簡化字表》未作簡化。

【陶令閒情】宋·仇遠《慶春宮》詞:“有誰知得,庾信閒愁,陶令閒情”。

【閑情陶令】柳亞子《答一廠……》詩:“將母介推君未隱,閑情陶令我休猜”(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柳亞子文集·磨劍室詩詞集》)。

【閒心陶君】唐·韓翃《贈兗州孟都督》詩:“閒心近掩陶使君,詩心遙齊謝康樂”。

【陶令賦閑情】柳亞子《迷樓曲》詩:“豈有楊  酬夙愿,翻教陶令賦閑情”(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柳亞子文集·磨劍室詩詞集》)。

【淵明賦閒情】宋·向子諲《滿江紅》詞:“老我來,懶更作淵明閒情賦”。宋·楊澤民《太春宮》詞:“舊歡重理,莫笑淵明,卻賦閒情”

【元亮賦閑情】柳亞子《香凝夫人畫梅菊合幅》詩:“東籬元亮賦閑情,南國師雄舊擅名”(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柳亞子文集·磨劍室詩詞集》)。

【五柳賦情】唐·崔道融《讀杜紫微集》詩:“還有枉拋心力處,多于五柳賦閑情”。

【陶彭澤閑閒情】清·陳球《燕山外史》卷五:“陶彭澤閒情蕭散,得酒忘歸”。

【彭澤閑情】柳亞子《次韻和楚傖題〈迷樓集〉之作即寄廣州》詩:“彭澤閑情原有托,汝南月旦豈容拘”。

【閑情】宋·梅堯臣《和公儀龍圖憶小鶴》詩:“閑情且與稻梁飽,寄語休將雞鶩驅(qū)”。清·朱祖謀《望江南·雜題我朝諸名家詞集后》詞:“自是傷心成結(jié)習,不辭累德為閑情”。清·王式丹《蕭尺森凌敲臺圖》詩:“毋乃義熙老處士,獨依松菊歌閑情”。趙樹理《小二黑結(jié)婚》:“除了幾個光棍,差不多沒有那些閑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永嘉四靈詩集·徐照〈送□上人〈化緣〉》詩:“暫勞曾共說,終日遂閑情”。柳亞子《自吳門歸梨里……》詩:“豈意江湖成袖手,翻勞閨閫罵閑情”。又《再和震殊……》詩:“一賦閑情銷未得,成灰成骨倘能來”(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柳亞子文集·磨劍室詩詞集》)。

【閒情】唐·皎然《酬烏程楊明儲雨后小亭對月見呈》詩:“夜涼喜無訟,霽色搖閒情”。唐·唐昭宗《巫同一段云》詞:“青鳥不來愁絕,忍看鴛鴦雙結(jié),春風一竺少年心,閑情恨不禁”。元·仇遠《閑居十韻》詩四:“鶯花韋曲舊時游,老去閒情已五休”。清·侯方域《管夫人畫竹記》:“抑文敏夫婦借以寫其‘彼黍離離’之感耶?何其有閒情而為此也”。

【閑情淵明】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永嘉四靈詩集·徐照〈題鮑使君林園》詩:“閑情卻多官意懶,帝人傳說似淵明”。

【陶潛身閒】唐·皇甫冉《送朱逸人》詩:“雖在風塵里,陶潛自身閒”。

【柴桑閑】唐·耿湋送《崔明府赴青城》詩:“當似遺民去,柴桑正自閑”。

【閑情賦】柳亞子《六集迷樓……》詩:“寄語柴桑陶處士,閑情賦后好重來(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柳亞子文集·磨劍室詩詞集》)。”康志陽《賀從政伯父名心正七十大壽》聞:“心清栽滿彭澤菊,閑情有賦,休身桑梓平安日;正值開遍河陽花,功業(yè)建成,衣舞椿萱幸福時”。2003年第1期《老年人·陶俊新〈對菊〉詩》:“嗤點閑情賦,平生愛此君”。

【賦閒情】清·朱彝尊《臺城路·題孫赤崖垂綸圖》詞:“才賦閒情,便教寫入畫圖去”。

(18):淵明甲子

【出典】南朝·梁·沈約《宋書·陶潛傳》:“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注:義熙: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年號,安帝乃東晉最后一個皇帝。晉氏:指晉代皇帝,猶言晉室。永初: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年號,劉裕代晉而稱帝建宋朝。甲子:古時以天干、地支依次相配得甲子、乙丑、……至癸亥等六十韻,為舊時農(nóng)歷紀年之法,統(tǒng)稱六十甲子。甲為天干之首,子居地支首位,故稱。

〖釋義〗淵明生活在晉、宋之間,但其世代深受晉恩,祖父陶侃是晉室宰輔,因此淵明在東晉滅亡之后,懷念故國,此后作文記年不用宋帝年號,統(tǒng)用甲子紀年,以示懷念故國之情。后詩文中常見的“彭澤甲子”等用典均本此而來,即指淵明作文紀年不用劉宋年號這件事,詩文中引用,表示不忘國恥對故國的深切懷念之情;“義熙處士”這一用典指陶潛。

【彭澤甲子】清·李崧《贈戴南枝》詩:“獨書甲子依彭澤,老向乾坤哭富春”。清·彭襄《書屈陶合刻后》詩:“變風以后數(shù)靈均,彭澤天然見性真,對酒不忘書甲子,懷沙空自嘆庚寅”。

【柴桑甲子】清·張杉《懷家雪峰》詩:“柴桑甲子同元亮,筆冢風流繼永和”。

【稱熙甲子】柳亞子《浙游雜詩》詩:“只有東籬陶處士,義熙甲子坐忘機”。又《為香凝先生題畫》詩:“義熙甲子今何世,敢似羲皇以上人”。

【甲子義熙】清·胡會思《吳門值錢飲光惠詩賦答》詩:“前代清流端禮石,荒江甲子義熙年”。

【甲子】明·王寵《入消夏灣》詩:“雞犬自甲子,衣冠乃秦民”。

【義熙】清·馬長海《讀陶詩》詩:“義熙尚有關(guān)心事,豈便羲皇以上人”。

【陶潛義熙】宋·洪貴叔《送僧歸蜀》詩:“棄官杜甫蜀天寶,辭令陶潛嘆義熙”。

【陶潛義熙】柳亞子《“英雄末路”作詩人“兩首”》詩二:“蘇軾刊章元祐黨,陶潛縱酒義熙身”。

【彭澤晉年】元·薩都刺《上趙涼國公》詩:“新亭不必悲王導,彭澤何曾改晉年”。

【彭澤恥為二姓臣】清·翁荃《讀武侯靖節(jié)合集》詩:“彭澤歸去來,恥為二姓臣”。

【義熙處士】清·王式丹《蕭尺森凌敲臺圖》詩:“毋乃義熙老處士,獨依松菊歌閑情”。

(19):淵明癡男

【簡介】相傳淵明有五個兒子,個個都很愚蠢。

【出典】淵明《責子》詩:“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好文術(shù)。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粟。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注:子:兒子。按:《詩紀》卷三五此詩題下有注語云五子之名為舒儼、宣俟、雍份、端佚、通佟,又云:凡五人,舒、宣、雍、端、通,皆小名。肌膚不復實:指人老皮膚起了皺紋。好紙筆:指喜愛文事、讀書。阿:無實義。無匹:指沒有婚配、結(jié)婚,這兒言下之意是找不到對象,沒有女子看得起他。匹,義同“配”。文術(shù):指文學。杯中物:指酒。

〖釋義〗淵明聰慧而五個兒子都很愚蠢。后詩文中常見的“陶令癡男”等用典均本此而來,所言即指陶淵明的這五個愚蠢的兒子,詩文中引用,借來比喻父慧而子愚或用作子女有負父母之望的典實。

【陶令癡男】清·蒲松齡《又與燕老啟》:“若舍孫男似陶令之癡男,止解抓梨覓棗”。

【陶令五男】唐·裴迪《春晶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逸人不遇》詩:“陶令五男曾不有,蔣生三徑枉相過”。清·蒲松齡《八月為畢載覆顏山趙啟》:“及陶令五男,未了禽犢之愛”。

【淵明五男】清·蒲松齡《讀〈劍男集〉有感》詩:“淵明有五男,頑鈍紙筆疏”。

【先生五男】唐·白居易《訪陶公舊宅》詩:“先生有五男,與之同饑寒”。

【柴桑五男】明·湯顯祖《甌江別鄭生孔授時生可諫朱生九綸輩》詩:“他晶柴桑歸醉后,籃輿相伴五男兒”。

【陶令多男】清·蒲松齡《代畢刺史與趙膏如啟》:“又如陶令五男,群焉惟棗粟”。

附錄:

一:【淵明酒足】淵明有詩句云:“飲酒常不足”。后詩文中遂變引為飲酒致醉的典實。如下:

〖酒足淵明〗唐·白居易《首夏》詩:“食飽慚伯到夷,酒足愧淵明”。

〖酒足陶潛〗唐·白居易《書事詠懷》詩:“金多輸陸賈,酒足勝陶潛”。

二:【陶令滿人間】清·錢謙益《得許同生書寄示似歸去來兮辭》詩:“未敢援毫輕屬和,正愁陶令滿人間”。清·錢曾注引宋·洪邁《容齋隨筆》:“今人好和《歸去來辭》,予歸敬晁以道所言,其答《持國書》云:‘足下愛淵明所賦《歸去來》,遂同東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建是靖國間,東坡和《歸去來》,初至京師,其門下賓客從而和者數(shù)人,皆自謂得意也。陶淵明紛然一日滿人前矣’。”此指文章傳播很廣,為眾人所喜詠樂頌。

三:【齷齪東籬】唐·李白《九晶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詩:“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宋·曹冠《八六子·九日》詞:“也勝齷齪東籬醉中歸”。即本李詩句而來。

四:【淵明師田水】《云仙散錄·〈淵明別傳〉》:“淵明嘗聞田水聲,倚杖久聽,嘆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將剖胸襟,洗荊棘,此水過吾師丈人矣’。”

〖師田水〗清·張穆《百字令·自題煙雨耕圖……》詞:“一笑竹垞當年,長楊奏賦,負吾師田水”。

五:【淵明醉石】江州德化縣楚城鄉(xiāng)(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乃淵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在此地立陶淵明祠,祠前橫小溪,溪中盤屹一石,人稱之為淵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攜酒擷菊,酹奠祠下,歲以為常。事見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宋·陳舜俞《廬山記》:“又三里過栗里源,有陶令醉石。陶令名潛,或曰字淵明,……所居粟里,有大石,仰臥懸瀑,平廣可坐十余人,元亮自放以酒,故名醉石”(一本作“陶淵明所居栗里有廣石,淵明嘗醉眠其上,名醉石”)。康按:淵明醉石,其地說法不一,《朱子語類》卷一三八:“廬山有淵明古跡處,曰上京,……江中有一盤石,石上有痕,云淵明醉臥于其石上,名淵明醉石”。

〖陶淵明醉石〗唐·隱光有《題陶淵明醉石》詩一首。

〖陶公醉石〗宋·朱熹有《陶公醉石歸去來館》詩一首,云:“及此逢醉石,謂言公所眠”。

〖陶潛醉石〗唐·王貞白有書《陶潛醉石》詩一首。

〖醉石〗明·今釋《小重山·題歸云來圖》詞:“黃花照眠一尊開,睡鄉(xiāng)從此入,醉石不生苔”。

六:【柴桑主】《南史·〈隱逸傳·陶潛傳〉》中記,潛嘗在彭澤縣令位上,曾派一雇工回鄉(xiāng)去柴桑家中去幫助他的兒子耕種,詒子書云:“此亦人子也,可善待之。”據(jù)此,后因以“柴桑主”為淵明其人的代兒,借指善待雇工的東家。明·屠隆《綵毫記·廬山受枉》:“嘆傭奴自賣朱家魯,少小蒙恩絕鞭笞,不減柴桑主”。

七:【停云】淵明《停云》詩:“靄靄停云,濛濛時雨”。詩自序:“停云,思親友也”。后遂引為思親友的典實。明·顧大典《青衫記·夢得刺江》:“乍離渾身是膽闥,能無戀闕之心,遠別朋儕,未免停云之想”。清·趙翼《李雨村觀察挽詩》詩:“八表停云空目極,更從何處寄相思”。郁達夫《贈女學士李輝群》詩:“春申江上賦停云,黃鶴樓頭始識君”。

〖停云落月〗落月,出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原意是:皎潔的月光照進屋里,引起了對朋友的懷念之情。后人緣于此,便將淵明之“停云”與之聯(lián)用,多見用于書札中,表示對朋友的思慕。

〖落月屋梁〗本杜甫詩而來,見前[停云落月]條下引文。亦為對友人的懷念之詞。金·元好問《五月十一日樗軒老忌辰追懷》詩:“遺后交情老更傷,每逢此日倍難忘。神光何處埋泉壤,落月無言滿屋梁”。清·黃宗羲《南雷詩□·寄周子佩》詩:“落月屋梁入夢,未知何日遂征帆”。

八:【元亮井】淵明《歸田園居》詩:“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后以“元亮井”為憶歸之典。唐·李商隱《二月二日》詩:“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清·姚鼐《哭魚門》詩:“送別議取元亮井,論文曾許伯牙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淺談陶淵明《飲酒》詩的文化蘊含
蘇東坡不但是陶淵明的超級粉絲,更是他的隔世知音
御定歷代題畫詩類 卷三十七
陶淵明《飲酒》詩賞析
陶淵明《飲酒》其五:陶淵明的靜美世界與陶式幽默
“悠然見南山”—尋訪陶公遺蹤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保康县| 侯马市| 江安县| 邯郸县| 南昌县| 裕民县| 许昌市| 延庆县| 东阿县| 西乌珠穆沁旗| 皋兰县| 茶陵县| 偏关县| 靖西县| 邳州市| 巴楚县| 启东市| 普安县| 龙井市| 大名县| 克山县| 桂林市| 鄯善县| 大安市| 天镇县| 龙泉市| 增城市| 隆子县| 本溪市| 莱西市| 汶川县| 深水埗区| 清水河县| 凭祥市| 于田县| 甘孜县| 府谷县| 塘沽区| 侯马市|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