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
1,漢武帝下令,主管單位對官居兩千石卻不能舉薦人才的,制定處罰規定
2,衛子夫生皇子劉據,被立為皇后
3,主父偃上書,所奏九件事,八件成為律令,唯獨進諫不要發動攻打匈奴的戰爭,沒有被采納
【學以致用】
01,領導者的第一職責是什么?
當然是培養新的領導者
康熙對雍正說過一句話,要干大事業,第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要有接班人的培育計劃
當年,教員領導5000人進攻長沙,在瀏陽文家市的時候,只剩下不到一千人,然后拉著這些人上山
即使在這么點人的情況下, 教員首先想的是要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先成立教導大隊。
很多人不了解這段歷史,或者是了解了,沒有重視這個細節
如果你是老板,如果你剛好經歷過,當你的團隊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后繼無力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這個“教導大隊”的重要意義
這一定是需要有很高的政治眼光才能看到這一點,并提前布局
有的老板或許會認為,公司還小,也就10來個人,還沒有到這一步。
但其實恰好相反,建立了這個步驟,才有可能讓你的團隊能夠迅速的擴大,并且在擴大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純色度,而不會過快被稀釋
我們給企業做的股權激勵方案,里面的進入條件就會有一項考核標準:人才培育
這就是用機制的力量,會驅動員工自動自發地去培養人
所謂的自動自發,就是培養的人都跟他有關,利益有關,職位提升有關,年底分紅有關
有了這個動作,就沒有人逼著他去做這個事情,除非他甘愿做基層,不想要高收入。如果真是這樣的人,估計公司也得把他請走了
對于一家企業來講,人才由兩部分生產出來:
1是空降,外部輸血
2是內部晉升,自我造血
外部的只能解決短期的任務,如同一個人受傷了要輸血,總不可能長期這樣。
第二個有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思想純正,文化認同感更高
很多企業在學習華為,學習它的各個方面,包括文化,激勵,人才,成功的路徑等等
但是有兩個很小的細節,估計也有很多人沒有關注到
1,華為初期的時候,是不在社會上招人的,直接從學校里面招人
這些人來,大部分都是10年,15年以上的,有的變成了世界級的專家,他們都是在這里得到成長的,榮譽都屬于他們
那么,他們剛進來的時候,對華為來說有個重大的好處就是:
一張白紙
這張白紙,老板想繪畫出什么圖畫,夢想,沒有干擾
第2,任老當時比這些剛進來的學生大了20多歲,已經突破了人性束縛。不像現在有的老板,還在與員工搶功勞,抱著那個100%股權在手一直不敢分配。更low的就在于扣員工的提成了。有這樣的行為,怎么能學得了別人的方法呢。
所以,任何一個事業想要可持續地發展,基業長青,都依賴于源源不斷的人才。如果一個領導者,他的部門只能出業績不能出人才,那么他負責的領域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和危機,給公司造成很大的麻煩, 要么是有可能人不干了,這個部分塌陷了, 要么他就會向公司提要求,威脅公司。
回到武帝這里, 他的做法怎么樣呢?
我們講,懲罰不是目的,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既然同樣是手段,那么到底是懲罰好,還是設計一個讓人發自內心去做的機制好?
比如,我們在激勵的過程中,人才推薦板塊,我們推出了一個伯樂機制(舉個小小的例子)
招過來的人,從入職,到晉升,到做出業績等等多個板塊,都會與推薦人有關,直接發錢,業績的百分比算成獎金給到被推薦人。留的時間越長,做的貢獻越大,就會一直有。
那么,這個政策下,人力資源部會去招人,財務部,前臺等等公司所有人員工都會想辦法感召身邊的高手過來
為什么是高手過來?
1,他能力越強,過來之后就會成為你的下屬,他的實力越強,業績更多,你的升職更快
2,業績越高,你得到的獎金越多啊
所以,不需要老板苦口婆心地說,用機制,用白紙黑字講話,還省掉一筆招聘費
這個是激勵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懂得這個原理,背后的方法就自然冒出來了
因此,如果出現武帝手下的那些員工那樣,如果一直沒有提拔人才,可能就影響你的收入,升職就更不用想了,如果再整頓下,向這種人基本上就被刷下去了。
武帝時期,整個公司都是他的,跳槽沒戲?,F在的企業里面,這家公司不好,還可以換下一家,即使這家公司還不錯,他只要是個人才,也想到更好的地方去展示下。內心相當老大的人,擋是擋不住的。所以,獎勵,激勵更好過懲罰,激勵的政策要更多。
用海洋老師的話講:你能成就多少人,你就能有多大成就
成就人,先從自己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