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 方
形形色色的處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含義,認準處方,知道調劑規則,你都了解嗎
1、 處方直接寫藥名
(1) 炒
A、清炒品:紫蘇子、萊菔子、王不留行、谷芽、麥芽、酸棗仁、蔓荊子、蒼耳子、牛蒡子、白芥子
B、麩炒品:僵蠶、白術、枳殼
(2) 制:炮制品
川烏和草烏(水制)、天南星(礬制)、附子(炮制)、吳茱萸(甘草水制)、遠志(甘草水制去芯)、厚樸(姜制)
(3) 炒或炙
燙制品:龜甲、鱉甲、穿山甲
蜜制品:枇杷葉、馬兜鈴
醋制品:延胡索
鹽制品:補骨脂、益智仁
(4) 煅:煅制品
花蕊石、鐘乳石、自然銅、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
(5) 炒或炭:炭制品
干漆、炮姜、地榆、側柏葉、蒲黃
調劑流程:收(審)方、計價、調配、復核、發藥
2、 四查十對
查處方,查藥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藥合理性
對科別、對姓名、對年齡、對藥名、對劑型、對規格、對數量、對藥品性狀、對用法用量、對臨床診斷。
3. 中成藥每張處方不應超過5種。
4. 特殊中藥處方調劑
《中國藥典》對需特殊處理的品種都有明確的規定。藥物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往明在藥品之后上方,并加括號對藥物的產地、炮制有特殊要求,應在藥名之前寫出。1.先煎(1) 礦石類、貝殼類、動物角甲類飲片: 如生石膏、生磁石、生赭石、生紫石英、生寒水石、自然銅、生龍骨、生龍齒、生瓦楞子、生石訣明、生牡蠣、生蛤殼、生珍珠母、龜甲、鱉甲、水牛角片、鹿角霜等。(2) 某些有毒飲片: 如含毒性成分烏頭堿的制川烏和制草烏。2.后下(1) 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 如薄荷、砂仁、豆蔻、降香、沉香、魚腥草等。(2) 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壞的飲片: 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大黃等。3.包煎(1) 含黏液質較多的飲片: 如車前子、葶藶子。(2) 富含絨毛的飲片宜: 如旋覆花、辛夷等。(3) 花粉等微小飲片: 如蒲黃、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等。4.另煎一些貴重中藥: 如人參(30-40min)、西洋參、西紅花、羚羊角等。5.沖服一些用量少、貴重中藥: 如三七、鹿茸、羚羊角、紫河車、蘄蛇、金錢白花蛇、琥珀、雷丸、沉香等。6.烊化一些膠類、蜜膏類中藥: 如阿膠、鹿角膠、鱉甲膠、龜鹿二仙膠、飴糖、蜂蜜等
7. 罌粟殼必須憑有麻醉藥處方權的執業醫師簽名的淡紅色麻醉藥處方方可調配,每張處方不得超過三日用量,連續使用不得超過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為每天3~6g.處方保存三年備查
8. 牛黃 每次0.2-0.5g;羚羊角 煎服1-3g;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每次 0.06-0.1g;蟾蜍每次0.015-0.03g;硫黃 1-3g
雄黃每次0.15-0.3g;巴豆 每次 0.1-0.3g;砒石每次0.002-0.0048
朱砂 每次 0.3-1g;細辛 入丸散劑0.5-1g
馬錢子 日服 0.3-0.6g人參 挽救虛脫15-30%
石膏 煎服 15-60g,宜打碎先煎; 內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醋制檳榔 單用殺蟲60-120g甘遂 每次 0.5-1g
9、飲片規格
極薄片的規格要求是 0.5mm薄片的規格要求是 1-2mm
厚片的規格要求是 2-4mm 細絲的規格要求是 2-3mm
寬絲的規格要求是 5-10mm 段的規格要求是 10-15mm
10、飲片規格
極薄片的規格要求是 0.5mm 薄片的規格要求是 1-2mm
厚片的規格要求是 2-4mm 細絲的規格要求是 2-3mm
寬絲的規格要求是 5-10mm 段的規格要求是 10-15mm
11、 毒性藥材
"大毒"者10 種
生川鳥、馬錢子、馬錢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紅粉、鬧洋花、生草鳥、斑蝥。"有毒"者38 種:
干漆、土荊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烏、天南星、木鱉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華山參、全蝎、關木通、蕪花、蒼耳子、兩頭尖、附子、苦楝皮、金錢白花蛇、京大戟、制草烏、牽牛子、輕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陸、硫磺、雄黃、蓖麻子、蘄蛇、罌粟殼、蜈蚣、蟾酥。 "小毒"者24 種:
丁公藤、九里香、土鱉蟲、川楝子、小葉蓮、水蛭、北豆根、地楓皮、紅大戟、兩面針、吳茱萸、苦木、苦杏仁、草烏葉、南鶴虱、鴉膽子、重樓、急性子、蛇床子、豬牙皂、蒺藜、鶴虱、綿馬貫眾、艾葉。
12具有腎毒性的中藥材
常見的有蒼耳子、鴨膽子、常山、白果、篦麻子、馬錢子、半夏、雷公藤、班螫、鉛粉、鉛丹、密陀僧、雄黃、砒霜、白降丹、輕粉、水銀等。
13.
14、與藥名有關的術語(1)炮制類:酒蒸大黃、蜜炙麻黃、炒山藥。(2)修治類:遠志去心、山茱萸去核、烏梢蛇去頭和鱗片。(3)產地類:懷山藥、田三七、東阿膠、杭白芍、廣藿香、江枳殼。(4)品質類:明天麻、子黃芩、左牡蠣、左秦艽、金毛狗脊、鵝枳實、馬蹄決明、九孔石決明。(5)季節、新陳類:綿茵陳、陳香櫞、陳皮、嫩桂枝、鮮蘆根、鮮茅根、霜桑葉、陳佛手
(6)顏色、氣味類:紫丹參、香白芷、苦杏
15中成藥外用方法
(1) 調敷患處:將藥物用適當的液體調成糊狀,敷布于患處。如:七厘散、五虎丹(白酒調敷);治療癰腫瘡毒的紫金錠、蟾酥錠(用醋調敷);用香油調敷的黃水瘡藥,花椒油調的四圣散
(2) 涂患處:洗凈患處直接涂抹如,獾油、癬藥水
(3) 貼患處:膏藥制劑直接貼在患處,狗皮膏藥、傷濕止痛膏
(4) 撒布患處:將藥粉直接撒布與患處,生肌散、珍珠散
(5) 吹布患處:用小紙筒裝少許藥粉吹之使散步于患處,吹耳的紅棉散,吹咽喉用的錫類散、珠黃散、吹牙齦用的冰硼散
16、 十八反: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元具戰草,諸參辛勺叛藜蘆
17、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一見樸硝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妊娠禁忌:芫斑水蛭與虻蟲,烏頭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銀既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棱莪赭石蕪花麝,大戟蟬蛻黃雌雄,砒石硝黃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兼通草,矍麥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鱉爪甲,地膽茅根與庶蟲。
18、 證候禁忌
體虛多汗忌用發汗藥(以免加重出汗而傷陰津);陽虛里寒者忌用寒涼藥(以免傷陽生寒);陰虛內熱者忌用苦寒清熱藥(以免苦燥傷陰);陰虛津虧者忌用淡滲利濕藥(以免加重陰液損傷);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忌用苦寒或瀉下藥(以免再傷脾胃);陰虛火旺者忌用溫熱藥(以免助熱傷陰);濕熱瀉痢者忌用澀腸止瀉藥(以免妨礙清熱解毒、燥濕止痢);脫證神昏者忌用開竅藥(以免耗傷正氣)
19、 授乳期婦女忌用麥芽,體虛多汗者忌用麻黃,濕盛水腫者忌用甘草,肝功不全者忌用黃藥子,腎功不全者忌用馬兜鈴
20、 兒童中成藥的使用
(1) 優先選用兒童專用藥
(2) 非兒童專用中成藥應結合具體病情,在保證有效和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兒童體重和年齡選擇相應藥量
(3) 3歲以內:成人用量的1/4;3-5歲:1/3成人量;5-10歲:1/2成人量;10歲以上與成人劑量相差不多即可
(4) 兒童使用中成藥種類不宜多,應盡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徑,慎重使用中藥注射劑
(5) 根據治療效果,應盡量縮短兒童用藥療程,即時減藥或停藥
21. 滴丸劑主要供口服用多用于病情急重患者服用時應仔細看好藥物服用方法,劑量不能過大;宜少量開水送服,有的可直接含于舌下,保存中不宜受熱。
22. 中藥煎煮
一般藥:一煎沸后20分鐘,二煎沸后15分鐘
解表藥:一煎沸后武火10-15分鐘,二煎沸后5-10分鐘
滋補藥:一煎沸后30分鐘,二煎沸后20分鐘
煎湯代水用于質地松泡、用量較大、泥土類慮不凈藥渣的藥先煎30-40分鐘
羚羊角、水牛角質堅者單煎2-3小時
貴重藥材需要另外煎煮,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羚羊角
每劑藥煎出的總量成人為400-6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