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自2013年1月16日于北京正式揭牌至今,已運行了兩周年。在過去的兩年中,新三板先后經歷了全國擴容、交易結算系統及掛牌審查系統上線、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及其競爭機制的完善等重大變革,政策的突破性和包容性始終走在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前端,這一趨勢有望在2015年得到延續。
2013年底,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僅為356家,總市值為553.06億元,到2014年底,掛牌公司達1572家,總市值達4591.42億元。掛牌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額由2013年的10.02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129.99億元,新三板融資功能進一步彰顯。在股票轉讓方面,2013年新三板市場全年成交額為8.14億元,2014年則猛增至130.36億元,股票換手率也由4.47%增長至19.67%。2014年的成績單意味著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的加強以及投資者熱情的逐步上升。
當然新三板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的考驗。盡管做市商制度的落地打破了新三板多年來交易冷清的局面,但目前交易規模及活躍程度仍然有限。以1月13日為例,當天成交股票175只,僅占新三板掛牌股票總量的10.6%。另據媒體報道,2014年全年新三板仍有989家掛牌企業零成交,占比64.47%??梢娦氯迨袌龅牧鲃有跃嚯x滬深交易所市場還有很大的差距。
掛牌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也是投資者普遍面臨的問題,以2014年11月的數據為例,當月新三板市場成交額為21.08億元,其中九鼎投資成交額為3.34億元,秋樂種業成交額為1.00億元,沃捷傳媒成交額為0.95億元,三只“明星股”的成交額便占當月整體成交額的25.09%。2014年全年,僅九鼎投資一只股票的成交額就超過45億,占比超過市場整體成交額的35%。而另一方面,由于新三板本身掛牌門檻比較低,許多掛牌的中小企業發展還不夠成熟,甚至曾出個別企業為了獲得政府補貼而到新三板掛牌的情況。此外,做市商積極性不高、退出機制不完善等都是目前新三板發展的短板。
面對成績與問題并存的現狀,2015年新三板又會有哪些變化?根據目前官方的表態與市場關注的熱點,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將值得期待:
做市商擴容 非券商機構將參與做市
新三板副總經理隋強曾在2014年12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指出,下一步將大力發展做市業務,除推動券商加大做市力度外,研究探索PE/VC、資產管理機構等非券商機構參與做市業務的可能性。當月26日,證監會發布《關于證券經營機構參與全國股轉系統相關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降低新三板做市業務的門檻,做市商主體由目前的證券公司擴圍至符合條件的基金子公司、期貨子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私募基金。
上半年推出競價交易方式
隋強此前曾公開表示,新三板將在2015年上半年推出競價交易方式,全國股轉系統正在抓緊進行技術、制度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競價交易推出后,市場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提升,新三板公開交易市場的特點將凸顯。
由于實施競價交易需要有一定規模的投者和一定程度的成交活躍度,許多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新三板的投資者門檻將有望進一步降低,特別是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證券類資產市值 500萬元人民幣”等條件有望放松。
然而,由于新三板自身的功能定位異于主板市場,再加上掛牌企業業績相對不穩定,風險依然較大。如果短時間大幅降低投資者門檻,同樣會不利于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有業內人士提出,可以在市場分層管理實施后,針對不同風險特征的層次設定差異化門檻。
三季度將就市場分層管理公開征求市場意見
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規模的迅猛增長及競價交易機制提上日程,新三板實施分層管理的必要性日益增強。隨強此前介紹,市場分層方案將于2015年第三季度公開征求市場意見。屆時,新三板的市場分層將對不同層次市場在交易方式、信息披露、股票發行、投資者適當性等方面實行差異化安排。
根據媒體報道,市場將大體分為三層,最高層級挑選最優質企業參與競價交易;第二層級為做市交易;第三層級為協議轉讓,同時配合在各層級間適當降低投資者門檻。
暢通轉板機制
2014年10月17日證監會《關于支持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將推動在創業板設立專門的層次,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后到創業板發行上市。
之前雖已有新三板企業成功登陸主板,然而這些掛牌企業轉至中小板、創業板仍是通過嚴格的IPO審核。轉板制度的推出有望吸引更多尋求上市的企業掛牌新三板,并使新三板對投資者更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