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我國的傳統觀念,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影響頗深。然而,又有哪個為人父母的,想成為自己孩子的負擔呢?
隨著社會福利保障的完善,城鄉養老保障制度也在不斷進步,尤其是農村的養老政策發生了不少變化。那么,今年農村的養老保險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養老金作為社會福利保障的村,據了解,直到今年已經連續十二年上調養老金了。目前,多數農村地區的基礎養老金已經由之前的每月55元調升至了每月70元。
對于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很多農民朋友有些誤解,認為這個保險和養老保險是一回事。
實際上,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是對土地被征收的農民,在原有的養老保險基礎上的又一次補貼。通過參保,失地農民每月領取定額的養老金。
由于養老保險屬于“多繳多得”,有些年輕的時候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的農民很吃虧。這項改革在部分省份試點,農民可以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可以在60歲之后每月領取固定養老金,每月最高可領1300元。
依據2017年的新農保政策,農村年滿60歲的農民可以不用繳費直接領取基礎養老金,也就是每年840元。
農村的高齡老人可以每個月領取高齡津貼。但是各地經濟狀況不同,高齡補助的津貼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據悉,隨著2017年新農保政策的調整,外出務工農民在外地繳納的養老金可以轉移到農村老家了。這樣一來,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將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