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昨天,朋友憤憤不平地說”我老公的姥姥又輪到我們家了。一大早,他舅媽就打電話催著讓趕緊去接老人,生怕在她家里多吃一碗飯。“
我隨口說了句”你們不一直都是輪流伺候嗎?也該早就習慣了吧”。結果這貨噼里啪啦地說了一大堆,最后還幽幽地來了一句“人太長壽,純粹就是給女兒添麻煩。”
唉,簡單捋一下吧:
朋友老公的姥姥今年八十多歲,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朋友沒結婚之前,老人就開始輪流養老了。
讓她憤懣的是,婆婆最孝順,每次老人生病,幾乎都是她婆婆顛顛地跑去醫院伺候。剩余兩個女兒也就偶爾送幾次飯,兒子更是連病房都沒進過,最多在樓下轉兩圈就走人。
她婆婆是既出錢又出力,結果兄弟姐妹毫無感激之意,甚至習以為常。老人更是不領她婆婆的情,養老金,高齡補貼等所有財產都給了兒子,平時嘴里念叨最多的也是小女兒。而她婆婆,則是只有被用到了,才會被想起來。
這沒啥,問題是她家孩子出生以后,每次老人輪到家里,婆婆都一心撲到她老娘身上,根本就沒心思看孩子。好幾次孩子都差點出事。
而且讓人無語的是,每次婆婆都要給各家打電話,“我給咱娘買的秋衣在你家嗎?”“去年才買的碎花外套在誰家?”……嗯,老人輪流轉一圈,包袱里就剩幾件臟衣服。
朋友說,輪流伺候真是折騰老人,哪里都不是自己家。她不止一次聽見老人自言自語”整天和要飯一樣,到誰家都不待見“。
講真,沒聽到朋友這一席話之前,我還覺得多子女家庭養老負擔比較輕。但現在想想,子女也有自己的小家要養活。尤其是中年以后,既要養老又要養小。他們不敢生病,不敢休息,更害怕失業……
倘若父母更長壽一些,他們的晚年生活會繼續被帶孩子和伺候老人雙重壓力所捆綁。唉,一邊是自己的孩子和孫輩,一邊是自己的老爹老娘,真是左右為難。
所以啊,為了晚年不折騰自己,不難為子女,還是趁早守好”老三樣“才更踏實和心安。
養好身體是根本
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了。但可別當成耳旁風,這可是至理名言。自己的身體好,凡事都能自理,那就不必依靠子女。不管是想自己單獨住或者想去哪里遛彎,完全跟隨自己的心意即可。
所以,如果你剛剛退休,別整天躺在床上刷手機、看電視。利用閑暇時間,約幾個老伙計去公園里散散步,河邊釣釣魚。
平時別熬夜,注意養生。但凡覺得身體不舒服,就趕緊去看病。可別逞強,以為自己像年輕時候,撐幾天就好了。有時候人要服老,否則小病拖成大病,花錢不說,甚至危及生命。
放好養老錢
中國的父母們,對子女的付出可以說是傾盡所有。但人到晚年,盡量別把自己攢下一輩子的辛苦錢都掏空,來幫扶補貼子女。否則不僅會導致孩子肆無忌憚地繼續啃老,而且也會讓自己的生活極為窘迫。
你要給自己留一點兒養老的本錢,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畢竟哪怕是再孝順的孩子,如果你隔三岔五伸手要錢,他也會反感覺得你貪得無厭拎不清。更何況,以自己要強的個性,也不愿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累贅。
留好老宅子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不管住在哪個子女家里,都不如自己家舒服。一則,兩代人生活習慣和日常作息都不一樣,難免會出現矛盾和摩擦。二則,離開熟悉的環境,總有異鄉人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