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7屆的研究生,學的是化學專業。當初從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考入了985院校的研究生,我滿懷著期待,憧憬著未來,單純的認為前途一片光明,我可以在這里大展拳腳。可現實卻狠狠的給了我一記耳光,研一的時候曾一度想要輟學。”相信很多讀研的學生都有類似的想法,尤其是理工類的研究生,究竟研究生的現實到底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滿懷希望的讀研后卻越來越不開心?
1.和導師的關系緊張
研究生都有自己相應的導師,自己的課題,能否畢業的生死大權都掌握在導師的手中。而大部分的導師是不同于高中或本科老師,導師也是有科研任務的,所以導師都希望學生聽自己的話,并且科研能力強。如果在課題完成過程中,沒有按照導師的想法,也沒有和導師很好的溝通,那么很有可能導師會對你有意見。自己也會感覺壓力很大,擔心論文無法發表,能否按時畢業的問題。
2.課題壓力大
多數專業和學校對研究生畢業的要求是必須發表一篇SCI論文,這不是輕易就可以完成的。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都需要自己一一去解決,有些困難甚至你用了所有可用的方法仍沒法解決,如果再次換課題的話,時間上又來不及,所以完成課題的壓力可想而知。
3.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少
對于理工科類的研究生,研究生期間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泡在實驗室里的,導師管得松的話還好一些,管得緊的學生壓根沒有自己可以支配的自由時間,每周休息一天,每天都要按時去實驗室,導師會時刻監督,節假日也不是按國家法定的時間放假,寒暑假的時間也很短。說起來是學生,但是工作時間遠遠比上班的時間還要長。感覺人生只有工作沒有生活,長期以往,就會越來越不開心。
4.經濟的壓力
研究生國家會有補貼,不同的學校不同,大約是每月500-800元,這幾百塊錢,連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而且研究生也不好意思在向父母要錢,如果導師好的話,每月發幾百塊錢還好,但很多導師自己的科研經費都不足,哪來的錢再發給學生。所以導致了學生抱怨,老師無奈。
雖然很多學生在研究生期間經歷了很多困難和不愉快,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研究生都是能畢業的,準研究生或者正在備戰的學生們不要擔心。也要相信所有的困難都是人生的一場歷練,未來的道路定會因為歷練而更加的絢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