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傷寒論講稿》149-161條----劉希彥
《傷寒論》公益講課。 2014.11.29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講一個很重要的方子,半夏瀉心湯。 為什么說它重要呢,因為它所治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典型的病。什么病呢?虛火。準確講就是 胃虛而有火。 我們這個時代,不運動;口腹之欲不節制;腦力過度開發,思慮多,思則傷脾,這都造成脾胃 虛。然后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熬夜,欲望多,這都造成有火,于是人人都說自己上火,上的 多數就是這種虛火。 虛火有些什么具體的病的表現呢?比方說經常煩躁;各種莫名其妙的炎癥遷延不愈;比方說腸 胃總不好,比方說失眠,這都有可能是虛火。 好,下面進入條文。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 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 主之。但滿而不痛,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 半升(洗) 黃芩 干姜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黃連 一兩 大棗 十二枚(擘) 此條第一句說本是柴胡證,誤用了下藥,如果柴胡證仍在,還是要用柴胡湯。 這說明在仲景的體系里是不管病的來路的,一切以自體當下的反應為基準,有柴胡證仍用柴胡 湯。那些以五運六氣為基準的流派,為什么治病效果不理想,就是因為忽略了人體的反應,對 人體認識很含糊,卻過度的在外因上做文章。我們治的畢竟是人體,藥治不了天地。 有柴胡證用柴胡湯,就算之前用過攻下藥,也不算逆治。服要后會“蒸蒸而振” ,這是陽氣蒸騰 上來了,人會振作振動,津液重新驅邪出表,所以“發熱汗出而解” 。誤下后若出現“心下滿而 硬痛”的結胸證,那就用大陷胸湯。如果只是滿,并不痛,那就是痞,不能用柴胡湯,要用半 夏瀉心湯。 這里著重說一下“痞” 。要把痞弄清楚,就要先說治痞的主方大黃黃連瀉心湯。 瀉心湯的藥物組成是黃連、大黃這兩味藥。我們知道大陷胸湯里有大黃,小陷胸湯里有黃連。 那為什么大小陷胸湯里比瀉心湯要多出杏仁、葶藶子、瓜蔞、半夏、芒硝這幾味藥呢?因為這 幾味藥都有疏散堅結的作用。為什么要疏散?是因為結胸比痞多一個痛的證。這說明,結胸和 痞都是水熱之結,只不過結胸是更堅結的證,所以要用到大量的疏散藥;而“痞”結得沒那么 嚴重,所以只是以黃連大黃這樣的苦降藥為主。大黃黃連瀉心湯中的大黃這一味藥有一點疏散 作用,但還是以攻下為主的,其散堅結的能力不如芒硝。 此條文里說痞是“但滿而不痛”就是這個意思,由這些用藥的法度可推知這些藥物在人體中的 具體作用。 這個半夏瀉心湯治的又是哪一種痞呢?治的是有脾胃虛的痞。痞是結在心下的,也就是胃周圍 的位置。痞是水熱之結,而胃是又虛寒的。這不矛盾,這種胃虛寒,同時又有熱有結滯的現象 在臨證上是非常多見的。脾胃司能量司運化,因脾胃虛,人體的大循環受限,生淤生火很好理 解。 在這個方子里,用黃連是瀉心湯的方義;因為脾胃虛,所以不用大黃,而用半夏來降逆。這兩 味藥事實上也有點小陷胸湯的意思,只是沒有瓜蔞,不以散結為主。參姜草棗是治胃虛寒,也 是救津液的。 剛才順帶說了半夏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陷胸湯的區別。現在再說說半夏瀉心湯和幾個柴 胡湯的區別。 半夏瀉心湯所治以嘔、利、痞為主證的。嘔和利是胃腸的反應,也就是里的反應。痞是結在心 下區域,也是偏向于里的反應,所以,瀉心湯治的是偏里的,只是依寒熱虛實的不同,有單純 的三黃瀉心湯,也有加了建中藥的半夏瀉心湯。 柴胡湯的胸肋滿痛,其實質也是痞結,所以柴胡類方里也有黃芩大黃這樣的去痞的藥,以及半 夏、枳實這樣的散結的藥。柴胡湯也有胃虛,所以有參姜草棗這樣的建中藥。那小柴胡湯和半 夏瀉心湯最重要的區別是什么? 最重要的區別只是一味柴胡。如果去掉柴胡,小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的藥基本上就是一回事了。 柴胡是疏通半表半里的,疏通三焦表里的。這就說明,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相比,只是多了諸 如發熱、往來寒熱這些所謂的半表半里的外感證,所以也就多了柴胡這一味藥。 從這些藥與證的變化之法度中,我們就可以明白這些藥在人體當中的各自的具體作用,將藥物 和人體的病理規律解讀清楚了,我們就可以突破方證相對的束縛,可以開始嘗試運用經方的組 方規律來運用藥物自由組方了。 所以,只要我們以務實的態度,以人體的立場來解讀《傷寒論》 ,以《傷寒論》自身語境體來解 讀《傷寒論》 ,而不是以《黃帝內經》里那些臟腑經絡五運六氣來附會《傷寒論》 ,我們就可以 破解《傷寒論》的組方規律。 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4 11 29 傷寒經方求真群, 《傷寒論》公益講課。 
2014 年 12 月 6 日星期六 
大家晚上好
 我一開課的時候就講過,我們這次《傷寒論》的講座是破解《傷寒論》方證背后的人體運行規 律,是破解經方的組方遣藥規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比較注重講解每一種證,每一個方劑背后的人體運行規律。這不是 我的獨創, 這是張仲景的方法,張仲景在《傷寒論》了不談那些金木水火的玄虛,只是將道化于術當中, 談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人體反應 比如汗出體痛嘔煩之類。 而后世中醫,于人體實際是模糊的,于玄虛玄奧一個比一個高深。我只是以仲景之法為法而 已。 仲景沒有講方證后面的人體原則,等于只講了招數,沒有內功心法。如果說我還有所裨益的話, 就是破解了一些這樣的原則。 今天我將要講的這兩條會就是解釋這些原則的。 
151、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做痞,按之自濡,但氣痞爾。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做痞” ,這是說有脈浮緊的表證,下后邪入里,于是形成 了痞。這個痞有所不同, “按之自濡,但氣痞爾” 。要解釋這個情況,就需要和前面的痞證來比 對分析一下。 對不起,剛才網絡中斷了。 大陷胸是痞硬,不按就痛;小陷胸是痞硬,按才痛。這兩個可以理解為已經結至堅硬,才會 有硬和痛。 大黃黃連瀉心湯只是痞,沒有按痛,但是有滿。這個只是水熱之結,沒至堅硬,所以不痛。半 夏瀉心湯痞結的程度應該和這個也一樣,只是同時有胃虛寒。 本條說里有痞,但“按之自濡” ,就是按起來不但不滿,還是軟的。于是這個說了個“氣痞” , 就是水和氣的結,并沒有熱。我們知道熱證一般都容易脹、硬、痛;如果是傷口,熱則會有紅 腫化膿;有風熱證的人頭會腫大,廚師為什么都頭大,因為天天對著火和油煙。這里是軟的, 說明沒有熱,只是水和氣的結了。那用什么方子呢?后面的《金匱要略》里有一個枳實白術湯, 就這兩味藥,治“如旋杯”的痞結,就是身體里面有個東西,從外面能摸到,摸著像盤子一樣, 光滑有形狀,但又沒有感覺,不滿不結痛,這就是氣痞。枳實破氣,白術燥濕。這種情況看起 來好像很嚴重,其實就這兩味簡單的藥就能治好。 很多人驚嘆于經方經常能用簡單的藥治好很復雜的病,又參不透背后的原理,于是說古方學究 天人。其實如果真正參透了人體的規律,參透了藥在人體里面的具體作用,你也可以組出這樣 的方子來。
 153、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 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講到這里,我想插一句, 《傷寒論》里很多條文都是在講誤汗和誤下之后的處理方法。 
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從當時的醫生都喜歡用汗下之劑可以看出,當時醫學的主流應 該是順應人體自己的排病模式來治病的,沒有像后世那樣搞出那么多以藥治病的方法和藥物; 其二,張仲景解釋誤治很多,解釋常態的辨證并不多,甚至沒有專門解釋六經辨證體系為何, 說明六經體系在當時是常識,無須特別解釋。從這兩點可以看出,漢代的醫學并不混亂,至少 在順應人體的治病思路和六經辨證體系上是有普遍共識的。 《傷寒論》其實并不難讀,它是最實在最簡明的醫書,簡明到都是人體實實在在的反應,以及 根據這些反應做出的處理方法,都是可模擬可操作的,沒有一句玄虛之詞。 為什么這樣簡明的醫書現在卻成了難以參透的天書呢?因為我們現在的醫學理論變混亂便復雜 了,反倒背離了最本源的東西。醫學是實踐的學問,當醫學越來越不能治病的時候,我們回過 頭來發現原來漢代的醫學那么簡單,那么有效,于是像我們這樣的覺悟者重新來追尋漢代的醫 學,來破解上古的經方。 此條第一句講的是不該發汗的時候發了汗,感冒沒有好,變成了發熱惡寒的局面;不該用下藥 的時候用了下藥,于是心下痞,且表里陰陽都虛竭了。沒有了陽氣,陰就變成了孤陰,孤陰不 長,這是很危險的局面了。又去用燒針針灸,這是強行的調動陽氣。 這里順便說一下針灸的原理為何?這里只講人體的運行原理,當人體受到傷害和刺激的時候, 氣血就會往那里匯聚,這是人體的的自保應激機制,所以受傷了會脹會紅會腫。針灸事實上就 是通過這種原理人為的在調集和引導能量,用這種方式來打通經絡,打通人體的循環,達到治 病的目的。六經辨證體系的湯液學也是用藥物恢復人體的能量平衡和循環,而非以藥治病。所 以真正的湯液學和針灸本質上是通的。 用了燒針之后,就是燒過的針來扎,人體發生了胸部的煩熱,這是人體在努力的生成能量,所 謂血虛化燥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血不亢燥起來,怎么加速生成? 如果面色青黃,皮膚跳動,就很難治。因為面色青是肝的本色,面色黃是脾的本色,說明肝 脾都很衰弱了。皮膚跳動,這是在調集津血,說明津血已經很虛少了,不足以供養皮膚了。我 前面說過,類似于煩躁、驚狂、戰栗、抖動,這都是人體調集津血的應激功能。為什么我們遇 冷的時候會寒顫? 因為人體要用這種方式迅速調集津液到體表。為什么我們撒尿的時候也會寒顫,因為排尿時能 量迅速下行,上部能量不夠了,就會用寒顫的方式往上往表調集能量。容易抖腿多為中年人, 因為腎氣虛衰了,就要用抖腿的方式往下部調集能量。 前面的課里說過,下焦有淤血,人就會有“發狂” 、 “如狂”的反應。這里包含前面說的兩個原 理:一是人體有應激機制用能量去化這個淤血,因為淤血為失去活性的血,等同于異物刺激; 二是下焦牽制了能量,到達頭部的能量少了,人就會用發狂這樣極端激動的反應往大腦調集能 量,這也是一種應激自保機制。人體的就是這樣來回的在尋找平衡。所以很多精神病抑郁癥, 以及神經官能疾病諸如帕金森、美尼爾之類,要從淤血,從脾胃津液論治。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解釋太直白,不像別人說的那么高深玄奧。但我們靜下心理性的體察和領 會我們的生理,人體是不是就是用這兩個原則在時時刻刻的防御和平衡呢?《傷寒論》之后的 兩千年,醫學典籍都停留在談玄說奧的層面,只有《傷寒論》里是實實在在的人體反應。只有 實實在在的參透《傷寒論》里人體反應背后的人體規律,并且用順應和協助人體排病之勢的思 維去思考如何治病的時候,才是真正認識醫學的開始。 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4 年 12 月 6 日 
2014.12.21 傷寒經方求真群, 《傷寒論》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今天講附子瀉心湯。講了這個方子,關于痞結證的方子就講得差不多了。 傷寒論沒有專門講治癌的,當時也沒有這個名詞。其實關于結胸和痞的治法里面包含癌腫類疾 病。 所以今天在講完方子會專門講下這個問題。 
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 二兩 黃連 一兩 黃芩 一兩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對于后世的中醫理念來說,這是無法理解也無法解釋的一個方子。三黃是大苦大寒大破之藥; 炮附子是至陽至熱之藥。它們怎么能擱在一起呢? 用《傷寒論》的理念來解釋,它們是不矛盾的。我們還是回歸到人體來講這個問題。 當體表有邪氣的時候,就會發生太陽病,太陽病事實上是通過發熱的方式將津液匯聚于體表來 排病。這個體表之水熱一旦陷入,就有可能在體內形成痞。痞的實質是水熱之結。 有形之痞結形成后短時間是很難有變化的,而病本身有可能會傳變,也許會從三陽病變成三陰 病。痞一旦產生之后,人體的應激模式就要消耗大量的氣血去攻這個痞,如果人體的津血并不 是很充足的話,也會因此漸漸陷入虛證。 如果這個虛主要表現在脾胃上,出現嘔利這樣的證狀,那我們就用半夏瀉心湯,參姜草棗健胃 建中,芩連去痞;如果這個虛表現在表,就是本條說的“惡寒汗出” (這里應該是怕冷而出虛汗 的意思) ,我們前面學過,治表陽虛汗出的是炮附子,于是就有了這個附子瀉心湯。 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人體已經虛寒到要用附子來溫陽了,那這個痞還有可能是水熱之結嗎? 當然有可能。所謂痞,通俗的說就是一個結塊,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不容易和外界交通的東西。 若能與外界交通了它也就自己消散了。所以痞的屬性不會因為外面的環境而改變的。再者,津 液向痞匯聚去攻痞,這個局部往往是不會虛寒的,但它會造成其它地方的虛寒。于是水熱之結 和表之陽虛有了同時存在的可能,攻痞的三黃也就有了和附子同時存在的可能。 那臟結又是什么呢?臟結其實也是一個痞。前面說過, “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 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也就是說,三陰病也有可能形成痞。先是三陰病,然后形成 痞,那這個痞一般不會是水熱之結,有可能是寒實,也就是水寒之結。這個寒實也可以下,用 巴豆這樣的溫藥下;還可以有用附子細辛大黃湯來下。 有人會問,不是說臟結不能下嗎?《傷寒論》里沒有說過臟結不能下,只是說過“臟結無陽證, 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這里既然說臟結在虛寒情況下不可以攻,言 下之意是病人沒到那么虛寒的話是可以攻的。其實,原則上陰證是不可以攻的,但不太嚴重的 陰證則是可以攻守兼施的,此所謂變通之道。本條只是虛到“惡寒汗出” ,并沒有虛到四逆和人 靜苔滑的程度,所以結合溫陽藥還是可以攻的。 至此,結胸、臟結和痞的基本原理和治療原則就都講了。 我們可以就此來談談癌癥的問題。癌癥事實上就是身體里面的一個結。既然是個結,不管結在 什么位置,都有可能是結胸、臟結和痞這三個類型。 如果是結胸和痞的類型,我們是可以攻的。這個攻不限于陷胸湯,因為陷胸湯主治中焦;如果 發生在大腸,可以用大柴胡、承氣湯之類的方子來攻。我用大柴胡合散結化瘀藥治過大腸癌, 效果非常好,病人服了有持續的緩瀉,但越瀉精神越好。這是因為結滯去了,被牽制消耗的氣 血少了,精神反而好了。 網上盛傳的一個治消化道癌癥的神方(鐵樹葉、白花蛇舌草、大棗三味合方) ,前兩味藥是偏寒 涼的,能散熱結化癰膿,碰上偏熱偏實的癌癥,藥力雖然不如硝黃迅猛,久服是會有作用的。 如果是臟結的類型,氣血不太虛的話,我們也可以攻,但要結合溫陽建中藥來攻。如果病人津 血太虛,那就不要先急著攻,先溫陽,等陽回津復再攻守兼施,也就是溫下之法,大黃這類的 攻下藥和溫陽藥結合來用。 我治過一個肝癌晚期的病人,末期肝疼已經疼了三四個月了,已經被醫院退回來了。周身黃疸, 面色發黑,也就是到黑疸的程度。 《金匱要略》里說過,黑疸本身就很難治,別說還是晚期肝癌 病人。病人脈弱,別人穿襯衣,他穿毛衣,明顯是陰證,只是胃氣尚存,食欲尚好,勉強可攻。 我用大劑量的附子干姜和小劑量的攻下散結藥治療一個月,病人全身退黃,眼球恢復白色,還 帶人上山砍了一車樹親自運到鄰縣去賣了,當初來就診的時候連走路都走不動了。 有人會說,老師你在講到病的時候從來不出方子,是不是留一手。其實講辨證和藥理就可以了, 你就可以用這套理論根據具體情況去組方子。方子是隨證而設,因人而異的。我就算貼一個方 子放在這,也只是個案而已,不能施之于所有人。若有人拿這去治所有人的腸癌,可能會治好 一些,也會耽誤很多人。 《傷寒論》講的是治理人體,治理人體各種失衡的局面,而不是講治病。人體治好了,病也就 自己好了; 人體治不好, 用再多藥去治病也不會有效果。 人體失衡的方式就這么幾種, 《傷寒論》 里基礎方也就那個幾個,藥也就是常規那么幾十味,臨證去化裁組合就好了。此所謂辨證施治, 而非辨病施治。后世好以某藥治某病入手學醫,起手就低了,療效自然不會好。 好,今天就講到這里了。歡迎大家加入傳播古中醫理念的微信平臺——希彥館。 謝謝大家。 20141221 
2014 年 12 月 27 日星期六 傷寒經方求真群, 《傷寒論》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前面講過一個半夏瀉心湯,說是治我們的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運動少則脾胃不運,思慮多則 克傷脾胃,貪口腹之欲則脾胃負擔重,因此多數人的脾胃是虛的;加之欲望多且喜熬夜,便會 有虛火。 火盛于上,元氣虛于下,便會上熱下寒,陰陽逆亂。這種情況便有用半夏瀉心湯的機會。接下 來講的兩個方子是半夏瀉心湯的變化方,和半夏瀉心湯合稱三瀉心湯。
 157、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 姜瀉心湯主之。 生姜瀉心湯方 生姜 四兩 (切) 甘草 三兩 (炙) 人參 三兩 干姜 一兩 黃芩 三兩 半夏 半升 (洗) 黃連 一兩 大棗 十二枚(擘) 此條的證狀是汗出表病解除之后出現的,應該是發汗太過了,傷了津液和胃氣,表病并沒有真 正的去,而是內陷了,于是“胃中不合,心下痞硬” 。 下面說“肋下有水氣” ,這個“肋下”在這里有些難解。因為后面說的是腹中雷鳴和腹瀉,可見 這個水氣應該在腸道。這個“肋下”疑是錯簡。 這個方子和小柴胡湯很接近,之所以沒有柴胡就是因為沒有肋下滿痛這樣的半表半里證。這也 能佐證提到“肋下”是有誤的。這個方子是治以腸胃為主的消化道反應的,也就是治陽明區域。 我們已經基本熟悉仲景的組方規律,可以試著自己來辨證組方。 “胃中不和” ,是汗后津液虛所致,參姜草棗是適用的。 “心下痞硬”用黃芩黃連。 “干噫食臭”這是胃弱而上逆,是嘔的類似證,用半夏生姜。 “腹中雷鳴下利” ,這個證以前沒出現過,這里講一下。腹瀉這個證,如果有腹滿痛、屎屁多而 臭、肛門灼熱,一般來講是腸中有熱。在這里只是腹中雷鳴,沒有腹滿痛這樣的承氣湯證,說 明有熱而不重。其實這個熱是胃弱中焦痞結造成的,中焦痞結上下就不交通,上下不交通,大 腸里的水熱就不能吸收和運化出去,于是淤而生熱。首先是建中健胃,運化有了,熱也就去了。 結合用黃芩黃連引熱下行,輔助祛邪。 有醫家說,這個方子和半夏瀉心湯比,這個方子是偏向于治胃寒的,因為加了四兩生姜。但是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還減了二兩干姜,半夏瀉心湯的干姜是三兩,這里是一兩。要說溫中,干 姜還更合用。所以,這個方子應該是偏向于治胃逆的才對,也就是這里說的“干噫” 。 方后的注解有“瀉肝”的這樣的說法,顯然是后世醫家加上去的。 《傷寒論》的原文里沒有這樣 的說法,仲景辨證分表里陰陽,而不取五行臟腑。
 158、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 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 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 四兩(炙) 黃芩 三兩 半夏 半升(洗) 大棗 十二枚(擘) 黃連 一兩 干 姜 三兩 條文中說,病人一天腹瀉幾十次, “谷不化” ,大便里有未消化的食物,且“腹中雷鳴” 。同時病 人有“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 ,這是胃虛的范疇。醫生只看到了心下痞,沒看到胃虛, 便用了攻下的藥,于是痞更嚴重了。 “此非結熱” ,意思不是單純熱證的水熱之結,主要是因為 胃中虛造成的心下痞硬。 這種情況用甘草瀉心湯。炙甘草干姜大棗溫中建中,芩連去痞,半夏散結降逆。 這個方子是半夏瀉心湯去了人參,來好像很嚴重,其實就這兩味簡單的藥就能治好。
很多人驚嘆于經方經常能用簡單的藥治好很復雜的病,又參不透背后的原理,于是說古方學究天人。其實如果真正參透了人體的規律,參透了藥在人體里面的具體作用,你也可以組出這樣的方子來。
153、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講到這里,我想插一句,《傷寒論》里很多條文都是在講誤汗和誤下之后的處理方法。
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從當時的醫生都喜歡用汗下之劑可以看出,當時醫學的主流應該是順應人體自己的排病模式來治病的,沒有像后世那樣搞出那么多以藥治病的方法和藥物;其二,張仲景解釋誤治很多,解釋常態的辨證并不多,甚至沒有專門解釋六經辨證體系為何,說明六經體系在當時是常識,無須特別解釋。從這兩點可以看出,漢代的醫學并不混亂,至少在順應人體的治病思路和六經辨證體系上是有普遍共識的。
《傷寒論》其實并不難讀,它是最實在最簡明的醫書,簡明到都是人體實實在在的反應,以及根據這些反應做出的處理方法,都是可模擬可操作的,沒有一句玄虛之詞。
為什么這樣簡明的醫書現在卻成了難以參透的天書呢?因為我們現在的醫學理論變混亂便復雜了,反倒背離了最本源的東西。醫學是實踐的學問,當醫學越來越不能治病的時候,我們回過頭來發現原來漢代的醫學那么簡單,那么有效,于是像我們這樣的覺悟者重新來追尋漢代的醫學,來破解上古的經方。
此條第一句講的是不該發汗的時候發了汗,感冒沒有好,變成了發熱惡寒的局面;不該用下藥的時候用了下藥,于是心下痞,且表里陰陽都虛竭了。沒有了陽氣,陰就變成了孤陰,孤陰不長,這是很危險的局面了。又去用燒針針灸,這是強行的調動陽氣。
這里順便說一下針灸的原理為何?這里只講人體的運行原理,當人體受到傷害和刺激的時候,氣血就會往那里匯聚,這是人體的的自保應激機制,所以受傷了會脹會紅會腫。針灸事實上就是通過這種原理人為的在調集和引導能量,用這種方式來打通經絡,打通人體的循環,達到治病的目的。六經辨證體系的湯液學也是用藥物恢復人體的能量平衡和循環,而非以藥治病。所以真正的湯液學和針灸本質上是通的。
用了燒針之后,就是燒過的針來扎,人體發生了胸部的煩熱,這是人體在努力的生成能量,所謂血虛化燥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血不亢燥起來,怎么加速生成?
如果面色青黃,皮膚跳動,就很難治。因為面色青是肝的本色,面色黃是脾的本色,說明肝脾都很衰弱了。皮膚跳動,這是在調集津血,說明津血已經很虛少了,不足以供養皮膚了。我前面說過,類似于煩躁、驚狂、戰栗、抖動,這都是人體調集津血的應激功能。為什么我們遇冷的時候會寒顫?
因為人體要用這種方式迅速調集津液到體表。為什么我們撒尿的時候也會寒顫,因為排尿時能量迅速下行,上部能量不夠了,就會用寒顫的方式往上往表調集能量。容易抖腿多為中年人,因為腎氣虛衰了,就要用抖腿的方式往下部調集能量。
前面的課里說過,下焦有淤血,人就會有“發狂”、“如狂”的反應。這里包含前面說的兩個原理:一是人體有應激機制用能量去化這個淤血,因為淤血為失去活性的血,等同于異物刺激;二是下焦牽制了能量,到達頭部的能量少了,人就會用發狂這樣極端激動的反應往大腦調集能量,這也是一種應激自保機制。人體的就是這樣來回的在尋找平衡。所以很多精神病抑郁癥,以及神經官能疾病諸如帕金森、美尼爾之類,要從淤血,從脾胃津液論治。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解釋太直白,不像別人說的那么高深玄奧。但我們靜下心理性的體察和領會我們的生理,人體是不是就是用這兩個原則在時時刻刻的防御和平衡呢?《傷寒論》之后的兩千年,醫學典籍都停留在談玄說奧的層面,只有《傷寒論》里是實實在在的人體反應。只有實實在在的參透《傷寒論》里人體反應背后的人體規律,并且用順應和協助人體排病之勢的思維去思考如何治病的時候,才是真正認識醫學的開始。
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4年12月6日
2014.12.21
傷寒經方求真群,《傷寒論》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今天講附子瀉心湯。講了這個方子,關于痞結證的方子就講得差不多了。
傷寒論沒有專門講治癌的,當時也沒有這個名詞。其實關于結胸和痞的治法里面包含癌腫類疾病。
所以今天在講完方子會專門講下這個問題。
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對于后世的中醫理念來說,這是無法理解也無法解釋的一個方子。三黃是大苦大寒大破之藥;炮附子是至陽至熱之藥。它們怎么能擱在一起呢?
用《傷寒論》的理念來解釋,它們是不矛盾的。我們還是回歸到人體來講這個問題。
當體表有邪氣的時候,就會發生太陽病,太陽病事實上是通過發熱的方式將津液匯聚于體表來排病。這個體表之水熱一旦陷入,就有可能在體內形成痞。痞的實質是水熱之結。
有形之痞結形成后短時間是很難有變化的,而病本身有可能會傳變,也許會從三陽病變成三陰病。痞一旦產生之后,人體的應激模式就要消耗大量的氣血去攻這個痞,如果人體的津血并不是很充足的話,也會因此漸漸陷入虛證。
如果這個虛主要表現在脾胃上,出現嘔利這樣的證狀,那我們就用半夏瀉心湯,參姜草棗健胃建中,芩連去痞;如果這個虛表現在表,就是本條說的“惡寒汗出”(這里應該是怕冷而出虛汗的意思),我們前面學過,治表陽虛汗出的是炮附子,于是就有了這個附子瀉心湯。
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人體已經虛寒到要用附子來溫陽了,那這個痞還有可能是水熱之結嗎?當然有可能。所謂痞,通俗的說就是一個結塊,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不容易和外界交通的東西。若能與外界交通了它也就自己消散了。所以痞的屬性不會因為外面的環境而改變的。再者,津液向痞匯聚去攻痞,這個局部往往是不會虛寒的,但它會造成其它地方的虛寒。于是水熱之結和表之陽虛有了同時存在的可能,攻痞的三黃也就有了和附子同時存在的可能。
那臟結又是什么呢?臟結其實也是一個痞。前面說過,“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也就是說,三陰病也有可能形成痞。先是三陰病,然后形成痞,那這個痞一般不會是水熱之結,有可能是寒實,也就是水寒之結。這個寒實也可以下,用巴豆這樣的溫藥下;還可以有用附子細辛大黃湯來下。
有人會問,不是說臟結不能下嗎?《傷寒論》里沒有說過臟結不能下,只是說過“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這里既然說臟結在虛寒情況下不可以攻,言下之意是病人沒到那么虛寒的話是可以攻的。其實,原則上陰證是不可以攻的,但不太嚴重的陰證則是可以攻守兼施的,此所謂變通之道。本條只是虛到“惡寒汗出”,并沒有虛到四逆和人靜苔滑的程度,所以結合溫陽藥還是可以攻的。
至此,結胸、臟結和痞的基本原理和治療原則就都講了。
我們可以就此來談談癌癥的問題。癌癥事實上就是身體里面的一個結。既然是個結,不管結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是結胸、臟結和痞這三個類型。
如果是結胸和痞的類型,我們是可以攻的。這個攻不限于陷胸湯,因為陷胸湯主治中焦;如果發生在大腸,可以用大柴胡、承氣湯之類的方子來攻。我用大柴胡合散結化瘀藥治過大腸癌,效果非常好,病人服了有持續的緩瀉,但越瀉精神越好。這是因為結滯去了,被牽制消耗的氣血少了,精神反而好了。
網上盛傳的一個治消化道癌癥的神方(鐵樹葉、白花蛇舌草、大棗三味合方),前兩味藥是偏寒涼的,能散熱結化癰膿,碰上偏熱偏實的癌癥,藥力雖然不如硝黃迅猛,久服是會有作用的。如果是臟結的類型,氣血不太虛的話,我們也可以攻,但要結合溫陽建中藥來攻。如果病人津血太虛,那就不要先急著攻,先溫陽,等陽回津復再攻守兼施,也就是溫下之法,大黃這類的攻下藥和溫陽藥結合來用。
我治過一個肝癌晚期的病人,末期肝疼已經疼了三四個月了,已經被醫院退回來了。周身黃疸,面色發黑,也就是到黑疸的程度。《金匱要略》里說過,黑疸本身就很難治,別說還是晚期肝癌病人。病人脈弱,別人穿襯衣,他穿毛衣,明顯是陰證,只是胃氣尚存,食欲尚好,勉強可攻。我用大劑量的附子干姜和小劑量的攻下散結藥治療一個月,病人全身退黃,眼球恢復白色,還帶人上山砍了一車樹親自運到鄰縣去賣了,當初來就診的時候連走路都走不動了。
有人會說,老師你在講到病的時候從來不出方子,是不是留一手。其實講辨證和藥理就可以了,你就可以用這套理論根據具體情況去組方子。方子是隨證而設,因人而異的。我就算貼一個方子放在這,也只是個案而已,不能施之于所有人。若有人拿這去治所有人的腸癌,可能會治好一些,也會耽誤很多人。
《傷寒論》講的是治理人體,治理人體各種失衡的局面,而不是講治病。人體治好了,病也就自己好了;人體治不好,用再多藥去治病也不會有效果。人體失衡的方式就這么幾種,《傷寒論》里基礎方也就那個幾個,藥也就是常規那么幾十味,臨證去化裁組合就好了。此所謂辨證施治,而非辨病施治。后世好以某藥治某病入手學醫,起手就低了,療效自然不會好。
好,今天就講到這里了。歡迎大家加入傳播古中醫理念的微信平臺——希彥館。
謝謝大家。
20141221
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
傷寒經方求真群,《傷寒論》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前面講過一個半夏瀉心湯,說是治我們的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運動少則脾胃不運,思慮多則克傷脾胃,貪口腹之欲則脾胃負擔重,因此多數人的脾胃是虛的;加之欲望多且喜熬夜,便會有虛火。
火盛于上,元氣虛于下,便會上熱下寒,陰陽逆亂。這種情況便有用半夏瀉心湯的機會。接下來講的兩個方子是半夏瀉心湯的變化方,和半夏瀉心湯合稱三瀉心湯。
157、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生姜瀉心湯方
生姜四兩(切)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干姜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此條的證狀是汗出表病解除之后出現的,應該是發汗太過了,傷了津液和胃氣,表病并沒有真正的去,而是內陷了,于是“胃中不合,心下痞硬”。
下面說“肋下有水氣”,這個“肋下”在這里有些難解。因為后面說的是腹中雷鳴和腹瀉,可見這個水氣應該在腸道。這個“肋下”疑是錯簡。
這個方子和小柴胡湯很接近,之所以沒有柴胡就是因為沒有肋下滿痛這樣的半表半里證。這也能佐證提到“肋下”是有誤的。這個方子是治以腸胃為主的消化道反應的,也就是治陽明區域。我們已經基本熟悉仲景的組方規律,可以試著自己來辨證組方。
“胃中不和”,是汗后津液虛所致,參姜草棗是適用的。
“心下痞硬”用黃芩黃連。
“干噫食臭”這是胃弱而上逆,是嘔的類似證,用半夏生姜。
“腹中雷鳴下利”,這個證以前沒出現過,這里講一下。腹瀉這個證,如果有腹滿痛、屎屁多而臭、肛門灼熱,一般來講是腸中有熱。在這里只是腹中雷鳴,沒有腹滿痛這樣的承氣湯證,說明有熱而不重。其實這個熱是胃弱中焦痞結造成的,中焦痞結上下就不交通,上下不交通,大腸里的水熱就不能吸收和運化出去,于是淤而生熱。首先是建中健胃,運化有了,熱也就去了。結合用黃芩黃連引熱下行,輔助祛邪。
有醫家說,這個方子和半夏瀉心湯比,這個方子是偏向于治胃寒的,因為加了四兩生姜。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還減了二兩干姜,半夏瀉心湯的干姜是三兩,這里是一兩。要說溫中,干姜還更合用。所以,這個方子應該是偏向于治胃逆的才對,也就是這里說的“干噫”。
方后的注解有“瀉肝”的這樣的說法,顯然是后世醫家加上去的。《傷寒論》的原文里沒有這樣的說法,仲景辨證分表里陰陽,而不取五行臟腑。
158、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炙)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黃連一兩干姜三兩
條文中說,病人一天腹瀉幾十次,“谷不化”,大便里有未消化的食物,且“腹中雷鳴”。同時病人有“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這是胃虛的范疇。醫生只看到了心下痞,沒看到胃虛,便用了攻下的藥,于是痞更嚴重了。“此非結熱”,意思不是單純熱證的水熱之結,主要是因為胃中虛造成的心下痞硬。
這種情況用甘草瀉心湯。炙甘草干姜大棗溫中建中,芩連去痞,半夏散結降逆。
這個方子是半夏瀉心湯去了人參,將炙甘草增為四兩。按照這個證情來說,增加炙甘草是對的,嚴重腹瀉,津液一定是大虛了的,人參也可以不去,很多醫家用這個方子是保留人參的。現在說一下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的區別。
這三個方子都是主治嘔、逆、痞的。也就是胃虛心下痞結造成的上吐下瀉,上下不交通。若以半夏瀉心湯為基礎方,如果胃逆明顯,就減干姜,重用生姜,變化為生姜瀉心湯。如果津液虛明顯,就用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這個方子很有意思。后面的《金匱要略》里說可以治狐惑病。這個狐惑病主要的癥狀是諸如喉、陰、眼、口等等身體粘膜組織的炎癥和潰瘍。據我的臨床經驗,久治不愈的炎癥上火,只要是有胃虛津液虛的,用這個方子是有速效的,往往一兩劑便可痊愈大半。慢性腹瀉和胃病,往往是因為腸胃粘膜組織的炎癥和潰瘍,也是這個方子的適用范疇。
炙甘草有緩急迫的作用。這種陰火虛火往往有煩躁不安,尤其是潰瘍類疾病,比如口腔潰瘍,兼有劇烈的疼痛。取甘草的甘緩之性,這也是增量炙甘草的另一個原因。
因為這三個瀉心湯經常運用于治療上熱下寒,也有人把它歸入厥陰類方的范疇。由此可看出,運用經方重要的是明白人體運行原理,明白這個方子作用人體的何種失衡。這樣才能靈活運用。方證相對不是不可以,但勢必局限了對經方的運用。
今天就講到這里。歡迎大家加入傳播傳統經方中醫的公益微信平臺“希彥館”,關注和轉發也是為恢復傳統古中醫貢獻您的一份力量。
謝謝大家。
十一月初六
十一月小
甲午年丙子月壬申日
生肖馬
一九第6天日十二建成
西歷2015.01.10
農歷甲午年丁丑月丙戌日生肖馬
傷寒經方求真群,公益講課。
有請劉希彥老師。
大家晚上好
前面我們講過關于痞結的病,也就是身體長了個腫塊的病,有兩種基本情況。
一種是水熱之結,;一種是水寒之結。
水熱之結用芩連硝黃來下,水寒之結可以用干姜附子合大黃來下。
如同時有胃虛,可以用半夏瀉心湯,也就是脾四味合芩連夏。
那還有沒有其它情況呢?還有一種就是氣痞。也就是說這個痞結是以氣為主的,當然里面一定有水,但它的特點是還有氣。就是我們下面要學的這個方子。
161、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旋覆代赭湯方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吐下之后,心下痞硬。前面講過這種情況是水與熱結在了心下。這一條的證和前面略有不同,就是有“噫氣不除”這個證。老往上嗝氣,而且嗝氣后痞硬也不解除。這是水與氣結在心下了。看方子,參姜草棗夏,這五個藥和半夏瀉心湯一樣。這是建中降逆的。半夏瀉心湯里還有黃芩和黃連兩味藥是降熱的。這里換成了旋覆花和代赭石。因為這里是水和氣之結,旋覆花是散結氣的。《神龍本草經》謂“旋覆花,味咸、溫。主治結氣、肋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代赭石是赤鐵礦的氧化物,是鐵氧化合而成的。金石類的藥物一般都重鎮降逆,引能量下行。代赭石就是這類藥的代表。后世的張錫純善用此藥,其用不外乎頂巔之疾、上盛上逆之疾。婦人難產之際,急服此藥,可順產,我試過確實有驗。此藥重鎮破關格之力由此可見一斑。
前面說過,對于痞結,經方用藥是辛開苦破之法。這里的旋覆花主要是辛開,代赭石是破降。代赭石沒有芩連的苦寒,用在這里是合適的。
至此,痞結的幾種主要類型就講完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第35 講 痞證及其類證
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
2014年6月劉希顏老師答疑
新冠后,高燒完了又低燒,退燒后又發燒,得趕緊用小柴胡湯!
【真傳一刻】第70期:馬新童-痰飲病臨證體會
JT傷寒論慢慢教(第九期)9.6.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江北区| 菏泽市| 天台县| 普安县| 花垣县| 兴业县| 西乌珠穆沁旗| 高邑县| 长汀县| 佛学| 旺苍县| 绥棱县| 兴城市| 阳谷县| 太和县| 新巴尔虎右旗| 改则县| 乐至县| 增城市| 冀州市| 永济市| 阜新| 平罗县| 武定县| 湘潭县| 泰和县| 高阳县| 宕昌县| 巴东县| 湖州市| 彭水| 张北县| 红河县| 天门市| 延川县| 万宁市| 奉化市| 康乐县| 太仆寺旗| 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