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浙江省甲縣的李某和江西省的王某是朋友關系。王某的戶籍所在地為江西省乙縣,而從2010年開始,王某就一直在江西省丙縣工作。2014年6月,李某向王某借款100萬元,并向王某出具借條一張,內容為,“今借到王某人民幣100萬元,按月息2分計算利息?!苯钘l落款有李某的簽名和捺印。王某于李某借條出具的當日在浙江省將100萬元匯到李某在浙江省甲縣的銀行賬戶上。李某借款后,按約定向王某償還借款利息至2015年6月。后經王某多次催要,李某均以無償還能力為由拒絕償還借款。2016年6月,王某向江西省丙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李某按約定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分歧】
江西省丙縣對該案是否享有管轄權,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丙縣法院沒有管轄權。根據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本案被告的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顯然不在丙縣。對于本案的合同履行地,因雙方對合同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故接受貨幣的一方為合同履行地,而李某是接收貨幣的一方,故合同履行地在李某所在地。所以丙縣法院對該案沒有管轄權。
第二種觀點認為,丙縣法院享有管轄權。司法解釋中規定,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在王某向李某支付借款后,李某有義務按約定向王某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此時,接收貨幣一方為王某和而非李某,故王某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因王某現經常居住地在丙縣,故丙縣法院對該案享有管轄權。
【評析】
筆者同意上述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备鶕摋l文可知,因合同糾紛提起訴訟,可以從兩個方面確定管轄法院,一是被告住所地,二是合同履行地。民間借貸屬于借款合同糾紛,當然適用該條款。在本案中,因被告住所地不在丙縣,如果依據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法院,丙縣法院當然沒有管轄權。故要解決此問題,需要確定本案的合同履行地。
在本案中,因雙方當事人未約定合同履行地,根據《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睂Υ耍睹裨V法解釋》第十八條也作出的相應的規定,“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惫蕦Α敖邮肇泿乓环健钡睦斫馐墙鉀Q本案的關鍵所在。在本案中對“接收貨幣一方”的理解需要明確兩個內容:一是接收貨幣一方是指借款方,還是指貸款方?二是接收貨幣一方是否僅指住所地,是否包括經常居住地?
按照通說理解,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正確、適當地完成合同中規定的雙方因承擔的義務行為,合同的履行地點即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地方。在借貸合同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一是貸款人按約定向借款人支付貸款的履行行為,二是借款人按約定向貸款人償還借款的履行行為。而這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受貨幣一方”,支付貸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借款人,而償還借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貸款人。在本案中,因李某未按約定向王某償還借款,故王某為接受貨幣一方,所以,王某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從《民訴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焙偷诙幎ǎ跋铝忻袷略V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笨芍鶕话愕墓茌犜瓌t,無論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本案王某的經常居住地在丙縣,故丙縣為法律意義上的王某所在地。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丙縣為本案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即本案的合同履行地,故丙縣法院對該案依法享有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