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說
從事社群營銷服務工作這幾年,很多人都在問我社群是什么?
在我看來,社群就是一群人共同干一件事情,達成共同的目標。
所以我每次在給一些企業做頂層設計的時候都會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1、明確使命“我們為什么要在一起”。
2、設計儀式“我們如何達到目標”。
3、提供反饋“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使命源于沖突即“理想和現實的區別”。
所以在構建社群使命的時候,我們需要通過營造“沖突”來構建“使命”。
在構建沖突的時候,可以問自己“我們要告訴成員們,我們一起要改變什么?一起做出哪些讓自己自豪的事情?”。
針對于為什么要加入一個群,我總結出以下6點:
1、聯絡需要:同事、老鄉、同學、家長保持互相聯系。
2、工作需要:對內信息通報,對外客戶服務。
3、交友需要:找到同行、同好、同城等等。
4、學習需要:尋求比自己更專業的人幫助。
5、宣傳需要:加入群是未來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6、生活需要:吃飯、聚會、旅游有人需要臨時有一個圈子。
在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除了要清晰使命,還需要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
如果社群成員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也無法形成固定的習慣,更無法對下次的活動有所預期和準備,那應該讓成員們養成習慣。
相對固定和嚴格限制的時間才能培養出期待感;需要讓成員參與一些事情,強化儀式行為,比如互相打分,參與評選,榮譽上榜,輪流做莊分享等。
提供反饋目的是逐步提高成員對社群的依賴,反饋就是明確的讓成員知道“我離目標還有多遠”,或者“現在在哪,舉例目標還有多遠,下一個目標是什么”,從而讓用戶上癮。
下面我就以整理生活為實例,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講解。
整理生活并不是簡單的收納用品銷售商,它由三部分組成:產品解決方案、培訓、整理服務。
常見的家居環境如衣帽間、廚房、兒童房、浴室、洗衣晾曬、梳妝臺、書房等,整理生活都可以解決用品收納問題,使小小的空間發揮最大的效能。
群主的職責重大
代表整理生活品牌形象,分院微信群的發展與日常管理,各分院特色課程及欄目開發,各地區線下沙龍及培訓組織,各地區整理服務市場的開拓,全權代表該地區域社群產品銷售,授權開拓當地禮品市場。
同好決定了社群的定位
行為最愛好整理;標簽是整理達人、整理師;三觀是希望通過整理讓生活更美好、最求生活品質。
我們是誰?你不喜歡家里亂七八糟,不喜歡各種關系錯綜復雜,你向往整潔的家庭,向往寧靜的港灣。我們理解你,【整理生活學院】為你而來。這里有一群和你一樣愛整理愛生活愛分享的人,有一對一的整理高手幫你解決你生活中的難題,是一個可以探討整理生活的心靈棲息地,讓我們一起通過整理,讓生活更美好。
結構決定了社群的存活
真正愛好整理的人成為優質成員,通過各種推廣,成員自動要求加入,而不是群主把自己的朋友全拉進來;鼓勵大家自主分享,發揮意見領袖;在規范的群規及寬松的環境下,形成規范。
群規
同時規范管理,要有群規,可以讓申請加入社群者先閱讀公告中的群規并只有資源加入者才能進群。群規如下:
1、邀請入群,管理規范,歡迎推薦愛好整理的同道中人入群,有其他意圖的慎入。
2、主題是家居整理,歡迎大家交流,提問,曬圖,也可以@整理師,整理無關的話題請勿談,請不要再本群閑聊;不談政治、不談宗教、不到雞湯、不發廣告,請大家知覺維護純潔世界。
輸出決定了社群的價值
1、知識干貨。知識干貨指的是關于任何物品、空間整理的方法、技巧等干貨內容,知識干貨來自總群的內容輸出、培訓、分享,來自自己的整理成果,類似“核心粉絲”的案例,從其他地方學習、摘抄的內容或者圖片視頻,來自群內粉絲的分享、邀約的作品。
2、咨詢解答。回答粉絲遇到的整理難題,給出解決方案。
3、信息咨詢。關于整理發展的最新前沿資訊、案例、整理用品等。
4、歸屬感。社群運營的目標形成歸屬感。
5、參與感。通過活動分享互動、游戲互動等制造。
在我看來,再小的領域,也有自己的社群,社群將成為專業人士的路由器。基于智能分工的硬盤人,脫離組織后,成為基于專業技能的U盤人;加入社群后,成為基于信任代理的路由人。
下期預告:
農產品有一個特點是季節性強,集中上市,如何脫穎而出?如何講好故事,如何運用社群來做營銷,培育自己的粉絲?下期《一笑說:社群》為大家揭曉!
《一笑說》每晚8點更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