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還記得你家的第一臺冰箱是什么牌子的嗎?
記得小時候阿姨家里就有一臺新飛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淇淋和碎冰冰藏著的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后來在阿姨的安利下自家也入手了一臺新飛的冰箱,制冷效果好,又不耗電,爸媽逢人都夸新飛這個牌子好!
后來搬新家了,家里的冰箱升級成了美的冰箱,新飛這個詞漸漸淡出了視線,再一次在網上看到他們的消息時,我是驚訝的:新飛停產了!
網上爆出來的文件
據悉,有記者曾特地打電話去新飛電器公司求證,得到的答案是“情況屬實”。
實在是令人感嘆啊,曾經無比輝煌的家電一霸怎么就落到了停產的境地呢?
輝煌:所向披靡,吊打洋貨!
新飛電器的前身是河南新鄉的一家軍工廠,1983年,軍工廠連年虧損即將瀕臨倒閉之時劉炳銀臨危受命,擔下了這個爛攤子,出任廠長。
當時那個軍工廠真的很窮,拖欠員工三個月的工資都沒發放。為了救活這個廠子,劉炳銀考察許久,大膽的跨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引進冰箱生產線!
從此新飛電器在新飛人的共同努力下踏入正軌。
劉炳銀
1990年董事長劉炳銀用一把錘子,當著眾人的面砸了400臺的不合格冰箱,贏得了一片的掌聲。
新飛獲取消費者的信任靠的是什么?是質量。新飛董事長劉炳銀曾說過:“撬開市場大門的支點,唯有質量,誰砸新飛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
因為新飛的質量,消費者口口相傳,那句“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更是在當時傳遍了神州大地,上個世紀90年代新飛電器一度成為國內的家電巨頭,就連海爾都排在了新飛的后面,國外的那些洋貨根本就沒他們什么事。
然而,就在新飛欲攀巔峰之時,2001年,時年61歲的新飛電器創始人劉炳銀因病去世了,新飛電器的接力棒交給了二代新飛人。
隕落:引進外資,每況愈下
2005年,新飛電器引入外資,新加坡的豐隆集團占了90%的股份,民族的企業中國人卻失去了話語權,換血的開始,也是新飛迅速衰敗的開始......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新飛電器銷售額下降,再也不是國內的家電前三的巨頭了,而是跌到了第五名。
自此,新飛每況愈下,弱者愈弱的新飛淡出了消費者的視線,淪為“雜牌”。
反思:失敗原因
2005年,在政府的主持下,外資企業全面接管新飛集團。
新飛的舊標志和現在的新標志
新加坡的豐隆集團得到控制權以后對新飛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在一次次的改造中,原本的新飛高管都被換成了外國人和一些不了解家電市場的空降兵,新飛原本的精神丟了,品牌形象也丟了.....
新飛是不幸的,和新飛有著同樣命運的格力集團,有一位誓死力爭的董小姐,而新飛呢,自從劉炳銀先生去世以后便像孤兒被賣身,自此便埋下了禍根。
這個時代一直在變化,要想生存就必須得跟上時代的步伐,怎么跟上?研發新產品啊!一個企業只有不斷的顛覆自己,才能獲得進步。比如說華為,一年的研發經費都要花掉幾個億!
當你點進新飛的官網你會發現,新飛商城目前只有五種產品,冰箱、冰柜、洗衣機、空調、電視。但實際卻是空調和電視機早就已經停產了,官網在售的洗衣機也只剩兩款老式小型洗衣機。
在美的、容聲這些家電大戶都在卯足勁兒拼命奔跑之際,新飛集團在頻繁的換高管,丟掉自己的大家電優勢盲目進軍一沒技術二不熟悉的小家電市場,等他們看清市場時,研發新產品的落后的新飛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中高端市場份額漸漸被友商蠶食,接連潰敗,最終淪為了四線城市家電品牌。而冰箱市場的殘酷競爭、制造冰箱原材料價格上漲,新飛集團出現了史上最嚴重的危機,而占股90%的新加坡豐隆集團不愿意再為這個爛攤子輸血的表態,則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時光若是能倒流回2005年,假如新鄉市政府沒有將新飛電器的股份轉賣,或許一切就會不同,可是時光不會倒流,商海沉浮,從沒有“假如”。
一代家電巨頭新飛的隕落告訴了我們:初心不能忘,時代的步伐也必須得跟上,一步錯如果不及時改正,步步都是錯的,不管是人還是企業,落后就要挨打!
最后,向每一位依舊奮斗為中國制造正名的人致敬!振興中國制造需要實干家!
作者:老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