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愚(爸媽內參主筆)
墨子曾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
一個人和他的是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父母的高層次,孩子的大幸運,而低層次的父母,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是悲觀主義者。
敏敏現在大學快畢業了,她時常和我說,她一點也不戀家,甚至很討厭家里的壓抑氛圍。因為她的家除了爭吵還是爭吵,有時候能夠安靜地度過一兩天,就是最大的幸福。
敏敏媽媽是個非常愛嘮叨的人,喜歡抱怨和訴苦。每次她回家,聽到的就是她媽媽無休止的訴苦。
每次敏敏媽媽和視頻,都是聽她媽媽抱怨,她甚至插不進一句話。有時候她對她媽媽的勸說還能使得她媽媽脾氣更火爆,說她什么都不懂。
有一次,敏敏本來心情非常好,她開開心心地和媽媽視頻。結果視頻差不多一個小時,都是她媽媽在抱怨她爸爸怎樣怎樣不好,還說她爸爸賺的錢不給她,每天出去也不會說一聲等等。
那一次她覺得真的煩了,因為她媽媽整天除了訴苦還是訴苦,像一個“怨婦”一樣。而在讀書的她,對她媽媽說的也無能為力,有時候總會因為她媽媽說的那些事情,一整天憂心忡忡,心情非常低落。
甚至有時晚上做夢時,夢到自己在家的情形,無休止的爭吵,她會大哭,醒來她時常覺得無力和無奈。
她爸媽的這種環境根本改變不了,敏敏時常勸她的父母不要總是爭吵,希望她的媽媽每天不要想那么多,心情放松點,可是一切收效甚微。
敏敏的爸爸卻總是覺得,她一個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根本沒用,就是浪費錢,還抱怨敏敏不懂事讀書亂花錢。敏敏時常說她真的不知道父愛是什么樣子的,幾乎很少能夠感受到他爸爸的關心。
而她在這種糟糕的原生家庭下, 二十歲以前的她過得極度自卑,極度沒安全感。后來她花了很久的時間,去改變她這種極度自卑和沒有安全感的狀態,當她慢慢克服的時候她覺得那個過程真的很辛苦。
可是她還是怕回家,怕面對她的父母以及家里的壞境。暑假時寧愿去兼職,寧愿一個人住外面,也不愿回家和面對家里無休止地爭吵。
從這看敏敏父母明顯屬于低層次父母。而層次越低的父母,越愛抱怨和訴苦,他們目光、見識短淺,情商低且自控力差。他們是生活的悲觀主義者,而這種環境,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很難變得陽光開朗。
一份網絡調查中表明,在愛抱怨和訴苦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有著這些表現:
1.骨子里的自卑,表面的自大,心底的敏感,臉上的無所。
2.很會察顏觀色,仿佛是天生的技能一樣。
3.什么都不敢和父母說,再多事只有自己默默承受著。
4.過早的早熟,不喜歡撒嬌,不喜歡麻煩別人,生怕被別人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5.社交障礙,再好的天賦再多的想法不會表達,人情世故淡薄,明明內心重感情卻表現很隨意。
6.每次回家后再想我為什么要回來。
7.會直接影響我的戀愛觀和婚姻選擇。
8.從小告訴自己以后不要找父親這樣的老公,不要成為母親這樣的女人,小孩子在爭吵聲中長大,就算不表現出來,心里也會有陰影存在。
9.如果談個男朋友發現他的家庭幸福,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配不上這種人。
10.心中的依靠竟然是同學和朋友。
11.不太敢結婚生子,反正結了也會離啊。
12.所有的人生道理,大徹大悟,都是自己摸索得到。
層次低的父母,他們時常把自己的壞情緒釋放出來,然后無限擴大,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們只顧著自己哭訴痛苦和謾罵,然后延伸到孩子身上,卻忽視了孩子的承受力和對孩子的壞影響。
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為人處世,以及他們的生活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對生活和世界的認知,父母的一些行為也往往在孩子身上折射出來。
一些層次低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孩子身上找問題,總是向孩子抱怨,哭訴著自己多么的不容易,賺錢有多么的辛苦,使勁的向孩子傾倒著滿滿的負面能量,吐槽人情冷暖,感慨世態炎涼。
將自己所有的委屈辛苦和無奈都發泄到孩子身上,無形之中給孩子的成長織下厚重的壓力之網,使得孩子過早地感受到生活的辛酸和沉重。
這對孩子以后的發展埋下了重磅炸彈,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心理很難健康發展。看世界總覺得是灰暗的,人與人之間似乎就是沒有一點人情味。
愛抱怨和訴苦的父母,他們常常釋放出的這種負面“毒氣”,也會日侵月累地侵蝕孩子“純真陽光”的內心,長大后也會變成一個愛抱怨、沒耐心、毫無擔當、只會推卸責任的人。
所以高層次父母的教育和生活方式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而低層次的父母,他們的抱怨和訴苦,只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我曾經教的一個中考班的學生雯雯,她是一個非常安靜和努力的女孩,同時也非常的自卑敏感。
我注意到她是因為,她在我的課堂上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而且抽到她回答問題她站起來會發抖,而且回答問題的聲音非常的小,有時候甚至是不回答問題,就是一直低著頭看著書本,一動不動,你也拿她沒辦法。
她和同學的相處也是非常小心翼翼,總是在討好別人,生怕惹別人不高興。
雯雯的作文寫的非常好,我也是他們寫作班的老師,慢慢地我就通過她的文字了解她。也時常在她的作文本上寫下大段的評語,鼓勵她也欣賞她的寫作才華。
學生們都和我妹妹年紀相仿,我在課后和學生們的相處就像是他們的姐姐一樣。因文字之源,雯雯那次寫了一封信給我,使得我了解到她總是這樣沉默和小心翼翼的原因。
雯雯的父母幾乎一整天都看不到蹤影,雯雯每天早上都是在對面街買包子吃,她的媽媽為了賺錢整天就是在廠里和別人“搶”活做,連吃飯的時間都是爭分奪秒,而她一年吃到媽媽親手做的熱騰騰的飯菜很少。
雯雯的媽媽是一個十分要強的女人,經常和她的父親吵架,總是指責丈夫的種種不是,每每都有“潑婦罵街”氣勢。她的爸爸卻是個不思進取的人,還常常拿雯雯做出氣筒,總說雯雯上學和補習浪費家里的錢。
她媽媽每次在家的時候,就把雯雯當成抱怨和訴苦的對象,常常成為媽媽負面情緒的回收站,對這種處境雯雯時常覺得老天對她太不公平了。
在這種父母相互指責,總是抱怨和訴苦的環境下成長的雯雯,從小就非常的成熟懂事,也變得越來越沉默敏感。她總是害怕自己會惹別人不高興,總是小心翼翼地和別人相處。
從雯雯的身上,我們能看出她的爸媽明顯是屬于低層次的父母。眼界狹窄,見識短淺,自以為是,控制不住情緒,把孩子當成他們的情緒垃圾桶,卻絲毫不考慮他們的那些行為,最終會給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帶來怎樣的影響。
所以總的來說,愛抱怨和訴苦的低層次父母,簡直就是禍害。他們只顧著自己一時傾訴和抱怨的“快感”,卻忽視這種負能量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壞影響。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越訴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我特別喜歡《幸福來敲門》中的黑人爸爸克里斯,即使在他事事不如意,生活潦倒,工作不順,婚姻破裂的時候,仍然充滿希望,從來都沒有向孩子抱怨和訴苦過一句。
他總是教育他兒子:不要輕易放棄,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從不因為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殘酷,傾瀉一句抱怨的負能量話語。
我記得最深的一個場景,就是他不能回去房子里住的時候,他帶著兒子在地鐵的公共廁所里過夜。他沒有告訴兒子沒有房子住的事實,而是說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地鐵的衛生間)。
在別人敲門時,里面的加納把腳悄悄地抵住門,直到外面的人走開。而那時的加納,一滴淚水在他稚嫩黝黑的臉頰劃過。最后,在鋪著幾張紙的冰冷地板上,加納在父親的懷里沉沉睡去。
而這一切,告訴我們父母,無論多么糟糕的生活,都請別無休止的抱怨。要微笑樂觀,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通過努力生活會變得更好。
高層次的父母,從不向孩子抱怨和訴苦,他們更在意孩子精神心理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鼓勵,保證孩子內心的富足和安定。
對于孩子來說,高層次的父母,是他們最大的幸運。而最好的教育和環境,就是爸爸愛媽媽,家庭和諧而溫馨的氛圍。
作者簡介:若愚,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95后追逐夢想的英語專業姑娘,時常覺得自己智商情商不在線,喜歡寫溫暖治愈的文字,熱愛閱讀,喜歡一切溫暖文藝的東西。簡書@若愚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