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改寫:趙以松
中國的第一條標準化鐵路(最初叫唐胥鐵路)和第一個現代化煤礦都起源于唐山,他們都是唐廷樞親自操辦的民族企事業。唐胥鐵路后來延伸成為京奉鐵路、北寧鐵路。但由于開平煤礦被英國人騙占。一奶同胞的兩個單位,已分屬中英兩國,立場不同,產生矛盾,終于反目。中國一方的北寧鐵路局,最終取得斗爭的勝利。
1928年,北伐成功后,民國政府將北京改稱北平,奉天省改稱遼寧省,京奉鐵路改名為北寧鐵路。1931年,北寧鐵路與英占的開灤煤礦發生矛盾,直至升級為風波,相持三四個月,影響很大,這場風波直接促成了天津北寧公園的誕生。
北寧公園,又稱“寧園”,其前身是袁世凱在1906年天津推行新政期間,委派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周學熙籌建的種植園“鑒水軒”。
因為當時計劃在園內為慈禧太后修建行宮,所以鑒水軒沿襲了古典造園手法,具有明顯的皇家園林風格,但慈禧太后1908年就去世了,大概是因為這個緣故,鑒水軒那時一直沒有啟用,尤其后來的一段時間戰亂不斷,鑒水軒也就漸漸荒廢了。
時間到了1931年,這時,北寧鐵路局與英占的開灤發生了摩擦。
要說清這次摩擦的起源,先得普及一下開灤產煤中新煤與舊煤的概念。所謂新煤,即剛由礦井挖出的新煤,內含瓦斯氣,熱值較高。而存放一段時間由于煤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過久,里面的瓦斯就跑掉了些,這叫“自燃性”,因而煤質降低,當然不如剛出井的新煤好。兩種煤單從外表看,很難區別。
(開灤礦物局辦公樓)
北寧鐵路局和開灤訂有購煤合同,合同規定馬家溝煤礦供給鐵路用煤是“出井煤”,也就是新煤。但是,馬家溝煤礦存煤很多,不容易銷出。此時開灤礦區的總負責人總礦師達克爾給馬家溝煤礦的主任礦師黃階平下令,在供給北寧鐵路的煤中摻舊煤。開始只是摻了一部分,見北寧鐵路局沒有察覺,就索性把舊煤完全混充新煤。
紙包不住火,事情很快就敗露了。北寧鐵路局開始發覺煤的火力不如以前,且消耗量明顯增加,于是由鐵路局機務處提出抗議。但開灤卻堅決不承認以舊煤充新煤。鐵路局見開灤一味狡賴,就偷偷派陳頌言、程國祥、周大富三員大將做“煤炭稽查”,以段長的身份去實地檢查。陳頌言等人在古冶、唐山一帶設了卡口,所有開灤供給鐵路用煤的煤車經過都要抽查。他們檢查的辦法是秤重量。因舊煤輕而新煤重,一下就查出來了。
鐵路局攤牌,不接受這種舊煤,要開灤換成新煤。但開灤仍不承認作假,并賄賂了鐵路局車務段長英國人白壽魯,每月津貼400元,要他從中作梗。一逢檢查,這位英國貪官就出來說話:“你們這樣檢查是不行的,妨礙了行車,出了事故誰來負責?”。陳頌言說:“我們是奉鐵路常局長的命令,舊煤不讓通過。”白壽魯搬來他的上司車務處長,英國人司蒂威,說陳頌言妨礙行車安全,請求嚴令禁止。陳頌言直接呈報北寧鐵路局局長常蔭槐,于是常蔭槐把白壽魯調任到皇姑屯擔任站長。
開灤見此招不靈,又來新招,叫唐山大磅房總管賈香庭出面請客,想拉陳頌言下水,再次遭到拒絕。
這樣,開灤萬般無奈,答應換成新煤。但從此開灤與北寧鐵路局開始交惡。
不久,因為胥各莊大岔道附近的一塊土地,北寧鐵路局又與開灤起了摩擦。開灤方面說,在光緒年間這塊土地就批給了開平礦務局,而北寧路局根據文件也說是光緒年間撥給鐵路局的。這一風波,使得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
按照鐵路局與開灤的合同,所有開灤的煤,在岔道上必須在12小時以內裝卸完畢,超過12小時就要罰款。但開灤礦務局總辦那森從來不把中國政府的法令放在眼里。他指示總礦師說:“管它什么法令,你什么時候方便,就什么時候裝卸,不用理他們這一套。”多年來,開灤從沒按照規定時間裝卸完,而鐵路局也沒有按規定處罰。
后來,北寧鐵路局局長常蔭槐調任黑龍江擔任省長,由高紀毅繼任。高紀毅向開灤提出要賠償過時罰款。陳頌言等人在倉庫里找出多少年來的單據等有關文件,日以繼夜精心計算,得出這項損失達4000萬元以上。
鐵路局正式具文向開灤提出罰款,那森回信很強硬,反倒打一耙,誣鐵路局訛詐。后來態度轉變,只表示今后可以改善,不耽誤時間,但不能算舊賬。
這關頭,北寧鐵路局毅然決定拒絕再給開灤運煤。開灤自己雖有機車和車輛,但必須向路局領路牌,沒有路牌不能行車,到站也不準停車。由于鐵路局不給路牌,不給機車,不給車皮,煤運完全停頓下來。天津、上海等地公用事業用煤,都大感恐慌。天津比商電力公司總經理比利時人郭牙魯和一些天津士紳紛紛出來斡旋,經過相當長的談判,鐵路局才準運一部分煤供應公用事業,商業煤仍然停運。
以前掛在北寧鐵路沿線的電桿子上開灤的電報專線,鐵路局通知開灤以后也不準它掛接。它自己掛線,沒有地皮,也不準許它挖坑栽桿子,這給開灤造成很大壓力。天津、北京一些愛國人士和一些民族企業家,借此機會來抵制開灤,提倡運銷山西、山東及京西(北京西面附近各煤礦)各地的煤,以補其缺,各鐵路局也表示給煤商以便利條件。中國政府也借開灤的煤稅過低為由,要給開灤加稅。
那森看到僵局難以化解,長此以往對開灤不利,于是施展政治手腕,托人與北寧鐵路局疏通,開始了和解談判。鐵路局由運輸科長陳頌言為代表,開灤代表是劉義。最初北寧路局提出賠償損失1000萬元,經過長時間艱苦談判,討價還價,反復爭執,最后以400萬元達成協議,即開灤拿出400萬元辦鐵路工人的福利。
風潮平息了,代表了中國一方的北寧鐵路局最終取得斗爭的勝利。北寧鐵路局決定,從這筆錢抽出一部分款項,把當年廢棄的慈禧太后的“鑒水軒”改造成“北寧公園”和“鐵路工人俱樂部”,這就是天津北站北寧公園的來歷。
來源《開灤文博》王冠東《英國統治下的開灤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