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并序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并序
 
施百忍注譯
 
內容提要:序言敬告子敬用心學習書法,點明筆勢要義。接著從十二個方面論述:一、初學綱領,如臨戰陣。二、凝神靜慮,意象紛繁。三、心正筆險,朗潤麗象。四、一點之規,各稟其儀。五、戈筆峨峨,動靜有象。六、勾挑轉折,力敵千鈞。七、橫豎有法,布白有則。八、筆勢十四,并悉不同。九、掠磔合宜,結字緊密。十、體遵正法,可不慎歟!十一、端嚴手指,表記心靈。十二、抓住根本,勿自怠惰。
 
告汝子敬:吾察汝書性過人,仍未閑規矩[1]。父不親教,自古有之[2]。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凡斯字勢[3],猶有十二章,章有指歸[4],定其模楷,詳其舛(chuǎn)謬(miù)[5],撮(cuō)其要實[6],錄此便宜[7]。或變體處多,罕臻其本[8];轉筆處眾,莫識其源。懸針垂露之蹤[9],難為體制;揚波騰氣之勢[10],足可迷人。故辨其由,堪(kān)愈膏肓(huāng)之疾[11]。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12],貽爾藏之,勿播于外,緘之秘之,不可示知諸友。窮研篆籀[13],功省而易成,纂(zuǎn)集精專[14],形彰而勢顯[15]。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筆論,可謂家寶家珍,學而秘之,世有名譽。筆削久矣[16],罕有奇者,始克有成[17],研精覃(yǎn)思[18],考諸規矩,存其要略,以為斯論。初成之時,同學張伯英欲求見之,吾詐云失矣。蓋自秘之甚,不茍傳也[19]。
 
【注】
[1] 閑:通“嫻”。嫻熟。[2] 父不親教,自古有之:這是孟子的觀點。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見《孟子·離婁上》7·18)[3] 字勢:包括點畫、結體、章法三部分。[4] 指歸:主旨。[5] 舛(chuǎn)謬(miù):亦作“ 舛繆 ”。差錯;錯誤。[6] 撮(cuō):抓。要實:要領;實質。[7] 便(biàn)宜:合宜。[8] 臻(zhēn):達到。[9] 懸針垂露:豎畫的不同寫法。懸針的收筆處提筆放開,垂露的收筆處留住回收。[10] 揚波騰氣之勢:捺稱“波”,寫捺講究“一波三折”,富有韻律感。[11] 故辨其由,堪(kān)愈膏肓(huāng)之疾:指辨明各種筆勢的來源,就能治愈各種病筆。堪:能,可以,足以。[12] 《樂毅論》:小楷。書于永和四年(348)。列為王羲之正書第一。[13] 篆籀:指大篆。[14] 纂(zuǎn)集精專:指集成各體精華于一體。[15] 形彰而勢顯:指建立鮮明的風格與豐富的筆勢。[16] 筆削:指著述。[17] 克:能夠。[18] 覃(yǎn)思:深思。[19]“初成之時”等五句:孫過庭《書譜》云:“代傳羲之《與子敬筆勢論》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詳其旨趣,殊非右軍。且右軍位重才高,調清詞雅,聲塵未泯,翰櫝乃存。觀夫致一書、陳一事,造次之際,稽古斯在。豈有貽謀令嗣,道葉(xié)義方,章則頓虧,一至于此!又云與張伯英同學,斯乃更彰虛誕。若指漢末伯英,時代全不相接,必有晉人同號,史傳(zhuàn)何其寂寥!非訓非經,宜從棄擇。”孫過庭所云十章與本篇所述十二章有出入,但孫過庭質疑“與張伯英同學”有理有據,因此,此文是否為王羲之所撰,或者為后人偽托,實在值得探討。若為后人假羲之名而撰,至少在唐朝之時已經流傳,且可視為羲之一脈的書學思想,猶如《莊子》的外篇、雜篇與莊子撰內七篇共同構成了莊子的思想,同樣值得學習。
 
【譯】
告訴你子敬:我發現你在書法上悟性過人,但對于書法的規矩未能嫻熟。父親不親自教兒子,自古有之。今撰述《筆勢論》一篇,開啟你的悟性。《筆勢論》談到書法的字勢,總共有十二章,每章各有主旨,圍繞各個主旨,品定正確的,詳明差錯的,抓住主要的、核心的,寫下合宜的、明白的。有時,形體變化的地方,筆勢字勢變化也多,但很少見到能夠探到根本;圓轉的筆勢用得多,但認識不到它的本源。懸針垂露之豎,較難領略它的的格調;一波三折的捺,生氣波動卻足可迷人。因此,辨析其所以如此的道理,就能治好如入膏肓的病筆。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送給你藏好它,勿使流播于外,封好藏好,不可讓朋友看到。若深入研究篆籀,用功雖少但容易成就。集成各體精華于一體,鮮明的風格與豐富的筆勢就能建立。留意學習的人,兩個月可見其功;不大聰明的人,百日亦知其本。這篇筆論,可謂家寶家珍,學好藏好,一生享有名譽。書法著作久已有之,罕有奇妙之論,終于能夠有成,是精研深思,考諸規矩,存其要略,才形成本文論點。文章初成之時,同學張伯英想求見一下,我詐稱文章丟失了,其實是自己藏起來,放在更加隱秘的地方,這不能隨便給人看啊。
 
創臨章第一
 
【記】初學綱領,如臨戰陣。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shuò)也,墨者兵甲也,水硯者城池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策也,飏揚筆者吉兇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1],點畫者磊落也[2],戈旆(pèi)者斬斫(zhuó)也[3],放縱者快利也[4],著筆者調和也[5],頓角者蹙(cù)捺也[6]。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7],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8],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9]。如其生澀[10],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11],不得計其遍數也。
 
【注】
[1] “夫紙者陣也”等十句:這十句與《題衛夫人<筆陣圖>后》的相關文句基本相同,注解參前文。其中,“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略有出入。《題衛夫人<筆陣圖>后》為“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2]磊落:錯落、圓轉、俊偉。[3] 戈旆:以戈喻鉤,以旆喻撇。斬斫(zhuó):以斬斫喻鉤撇之勢。[4] 放縱:指向右、向左的挑,例如策(短橫)、啄(短撇)。快利:以快利喻策、啄之勢。[5]著筆:即行筆。[6] 頓角:指頓筆調鋒出現的筆觸。蹙(cù)捺:短捺。蹙:局促。[7] 正腳手:指執筆的方法與書寫的姿勢。[8] 似:繼承。[9]抽拔:指空中運筆。抽,拔出。拔:拔起,拔出。[10] 生澀:指行筆厚重使線條富有生澀感。這是毛筆在兩股反向力量的作用下欲快又不能快的行筆。蔡邕云:“澀勢,在于緊駃(jué)戰行之法。”(見《九勢》)[11] 創:開始。滑健:流暢剛健。
 
【譯】
書法的紙,好比是陣地。筆,好比是刀槊。墨,好比是盔甲。硯,好比是城池。本領,好比是主帥。心意,好比是副將。結構,好比是謀略。舉筆,好比是吉兇。行筆,好比是號令。轉折,好比是殺戮。其中,點畫錯落、圓轉、俊偉。鉤撇神駿斬斫,策(短橫)啄(短撇)快捷犀利,行筆時調和筆鋒,頓筆出鋒成短捺。開始學書之時,不可能窮盡字的形勢,可一遍一遍學習:第一遍注意執筆的方法和書寫的姿勢;第二遍稍稍把握字的形勢;第三遍稍稍繼承字的根本;第四遍加強筆墨的遒潤飽滿;第五遍再加強行筆的空中之勢。至于生澀的行筆,不可以就此停滯。寫兩行、三行的字,在開始臨寫時就須流暢剛健,不得以計算遍數學習。
 
啟心章第二
 
【記】凝神靜慮,意象紛繁。
 
欲學書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乃鐘繇弟子。常作是書,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見,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危峰之墜石;□□□□,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之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趨驟[1]。狀如驚蛇之透水[2],激楚浪以成文[3]。似虬龍之蜿蜒,謂其妙也;若鸞鳳之徘徊,言其勇也。擺撥似驚雷掣電[4],此乃飛空妙密[5]。頃刻浮沈(chén)[6],統攝鏗鏘,啟發厥意。能使昏迷之輩,漸覺勝心;博識之流,顯然開朗。
 
【注】
[1]“欲學書之法”等三十七句:這三十七句與與《題衛夫人<筆陣圖>后》的相關文句基本相同,注解參前文。[2] 透水:跳水。[3] 楚浪:指整齊的漣漪。[4] 擺撥:指運筆的氣勢。掣電:閃電。[5] 妙密:邈遠細密。[6] 浮沈(chén):即浮沉。指空中、紙面的運動。
 
【譯】
將要學習書書,先專心磨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的大小、俯仰、平直、律動、使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如果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齊平,便不叫書法,只不過得到些點畫而已。從前有位叫宋翼的人,常常寫成這個樣子。宋翼是鐘繇的弟子,鐘繇于是呵斥他。于是三年不敢見鐘繇,即潛心改變舊習。后來每作一捺,常一波三折;每作一撇,常藏鋒之后再出鋒;每作一橫,壯闊高遠如列陣排云;每作一斜鉤,筆力雄健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厚重如高峰墜石;每作一趯,峻峭如曲折鋼鉤;每作一豎,強韌如萬歲枯藤;每作一策、啄,勁捷如舉步快走。從筆畫的形勢來看,其狀如驚蛇跳入水中,激起了整齊的漣漪。又似虬龍蜿蜒,稱說其曲線的美妙。或若鸞鳳飛翔,申言其飛動的勇氣。運筆中氣勢像驚雷閃電,這是空中筆法的邈遠細密。頃刻間的空中、紙面運動,其實是精神統攝,故能聽到毛筆與紙張乃至于心臟跳動時的鏗鏘之聲,這就啟發了審美心胸的愉悅。于是,能使心智昏迷的人漸漸體會心靈之美,知識淵博的人境界上更加開朗。
 
視形章第三
 
【記】心正筆險,朗潤麗象。
 
視形象體[1],變貌猶同[2],逐勢瞻顏,高低有趣[3]。分均點畫,遠近相須[4];播布研精,調和筆墨[5]。鋒纖往來,疏密相附[6],鐵點銀鉤,方圓周整[7]。起筆下筆,忖(cǔn)度尋思[8],引說蹤由[9],永傳今古[10]。智者榮身益世,方懷浸潤[11]之深;愚者不俟(sì)[12]佳談,如暗塵之視錦[13]。生而知者發憤,學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金書錦字[14],本領[15]為先,盡說安危,務以平穩為本[16]。分間布白,上下齊平,均其體制[17],大小尤難。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自然寬狹得所,不失其宜。橫則正,如孤舟之橫江渚[18];豎則直,若春筍之抽寒谷。
 
【注】
[1] 視形象體:指書法的各種“法象”,如“列陣排云”、“百鈞弩發”、“高峰墜石”、“曲折鋼鉤”、“萬歲枯藤、”“舉步快走”、“驚蛇透水”、“虬龍蜿蜒”、“鸞鳳徘徊”、“驚雷掣電”等等。[2] 變貌猶同:指點線雖變化萬千,但原理相同。蔡邕云:“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九勢》)[3] 逐勢瞻顏,高低有趣:指筆勢呼應,點畫顧盼,高低錯落,生動有趣。蔡邕云:“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九勢》)[4] 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指點畫分布以均衡為原則,無論遠近,皆須配合。相須: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5] 播布研精,調和筆墨:精研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的來龍去脈,調和筆墨的各種因素。播布:傳布,此處指書法本體的來龍去脈。[6] 鋒纖往來,疏密相附:毛筆往來紙面,切割的空間有疏有密,相互依附。[7] 鐵點銀鉤,方圓周整:指點線剛勁柔媚,方圓變化整齊。[8] 忖(cǔn)度尋思:思量、思考。[9] 引說蹤由:引說各家特點,追蹤所致之由。[10] 永傳古今:繼承傳統,開創新貌。[11] 浸潤:浸染;熏陶。[12] 俟(sì):等待。[13] 暗塵:積累的塵埃。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14] 金書錦字:金和錦都是高貴的東西,以此來形容書法的美麗。[15] 本領:書法的本領為筆法。[16] 安危:指平正與險絕的體勢。以平穩為本:即“平正→險絕→平正”的變化。孫過庭云:“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平正是心,險絕是筆,以平正之心運險絕之筆,直至通會境界,則人書俱老。[17] 體制:式樣。[18] 江渚(zhǔ):江中小洲。亦指江邊。
 
【譯】
書法的各種法象,雖千變萬化,但原理相同。如筆勢呼應,點畫顧盼,高低錯落,生動有趣。分布的點畫以均衡為原則,無論遠近,皆須配合。精研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的來龍去脈,調和筆墨的各種因素。使毛筆往來于紙面時,切割的空間疏密有致,相互依附。并使點線剛勁柔媚,方圓變化整齊。觀察思考起筆下筆的地方,引說各家特點,追蹤所致之由。以期繼承傳統,開創新貌。智者藉由書法榮身益世,這才感念在書法上熏陶之深。愚者聽不進有關書法的美談,猶如色彩亮麗的錦繡積累了塵埃。生而知之的人發憤習書,學而知之的人習書忘食。這是妙中增妙,新中更新。想寫一手好字,筆法為先,常人盡說平正險絕,然平正是心,險絕是筆,可見險絕之筆又須以平正之心為本。分間布白,講究上下齊平時的疏密變化,均衡每個字的式樣,大字、小字的協調尤其困難。大字寫得緊,貴在大中見小,小字寫得寬,貴在小中見大。寬緊大小自然合適,不失其宜。橫勢的字,靜正如孤舟漂浮江邊;縱勢的字,生發若春筍抽芽于寒谷。
 
說點章第四
 
【記】 一點之規,各稟其儀。
 
夫著點皆磊磊似大石之當衢[1],或如蹲鴟(chī)[2],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lì)子,存若鶚(è)口[3],尖如鼠屎。如斯之類,各稟其儀,但獲少多,學者開悟。
 
【注】
[1] 衢(qú):大路。[2] 蹲鴟(chī):以蹲伏的鴟比喻點的筆勢。[3] 鶚(è)口:魚鷹的嘴。
 
【譯】
    寫點皆須高大,就像大石頭擋在了大路上,或者像蹲伏的鷂(yào)鷹,或者像蝌蚪,或者像栗子,或者像魚鷹的嘴,或者尖如鼠屎。像這樣一些類型,各有各的儀態,但獲得多少啟發,就看學者個人開悟與否。
 
處戈章第五
 
【記】戈筆峨峨,動靜有象。
 
夫斫戈[1]之法,落竿峨峨[2],如長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復似百鈞之弩初張。處其戈意,妙理難窮。放似弓張箭發,收似虎斗龍躍,直如臨谷之勁松,曲類懸鉤之釣水[3]。崚(líng)嶒(céng)切于云漢[4],倒載隕(yǔn)于山崖[5]。天門騰而地戶躍[6],四海謐而五岳封[7];玉燭明而日月蔽,繡彩亂而錦紋翻[8]。
 
【注】
[1] 斫(zhuó)戈:即“戈”。[2] 峨峨:態度莊重嚴肅。[3] 釣水:指釣魚。[4] 崚(líng)嶒(céng):高聳突兀。切于云漢:極言其高。切:貼近。[5] 倒載:倒臥。隕(yǔn):墜落。[6] 天門、地戶:古代傳說天有門,地有戶,天門在西北,地戶在東南。[7] 謐(mì):安寧、平靜。封:密閉,引申為不動。[8] 亂:理絲。翻:翻卷,即變化。
 
【譯】
    戈筆的法則,落筆時莊重嚴肅,像溪谷旁傾斜的長松,像要傾倒,又像百鈞之弩剛剛張開。處心戈的意味,妙理難以道盡。放似張弓箭發,收似虎斗龍躍,直如臨谷勁松,曲像垂釣魚鉤。或高聳突兀直接云漢,倒臥墜落俯臨山崖。或騰空飛躍如天門地戶,平靜不動如四海五岳。或如玉燭點明而日月隱蔽,繡彩有理而錦紋變化。
 
健壯章第六
 
【記】勾挑轉折,力敵千鈞。
 
夫以屈腳[1]之法,彎彎如角弓之張,“鳥”、“焉”、“為”、“烏”之類是也。立人[2]之法,如鳥之在柱首,“彳(chì)”、“亻(rén)”之類是也。踠(wǎn)腳之法[3],如壯士之屈臂,“鳳”“飛”“凡”“氣”之例是也。急引急牽[4],如云中之掣電[5],“日”、“月”、“目”、“因”之例是也。踠腳??(tiāo)斡(wò)[6],上捺下撚(niǎn)[7],終始轉折,悉令和韻,勿使蜂腰鶴膝[8]。放縱宜存氣力,視筆取勢。行中廓落[9],如勇士伸鉤[10],方剛對敵。麒麟斗角,虎湊龍牙,筋節拿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11],書進有功也。牽引深妙,皎在目前,發動精神,提撕志意[12],挑剔精思[13],秘不可傳。夫作右邊折角,疾牽下微開,左畔斡轉,令取登對[14],勿使腰中傷慢。視筆取勢,直截[15]向下,趣義常存[16],無不醒悟。
 
【注】
[1] 屈腳:指“??”。[2] 立人:指“彳(chì)”、“亻(rén)”。[3] 踠(wǎn)腳:指“?”。踠,足脛相連的活動部位。[4] 急引急牽:指“??”。毛筆運動方向急劇改變,皆須引牽毛筆,調鋒再行。[5] 掣(chè)電:閃電。[6] 踠腳??(tiāo)斡(wò):指勾挑轉折。[7] 上捺下撚(niǎn):指毛筆在勾挑轉折的地方上下作按留住力量,同時調鋒作勢再運筆。[8] 蜂腰鶴膝:皆為骨節突兀的病筆。[9] 廓落:空闊。[10] 鉤:兵器,形似劍而曲。[11] 放(fāng):通“方”,正;當。[12] 提撕:振作。志意:思想,精神。[13] 挑剔精思:指深入思考。[14] 登對:原為門當戶對,引申為筆勢統一。[15] 直截:指鋪毫行筆。[16] 趣義:意味,法度。
 
【譯】
寫“屈腳”(??)的方法,筆畫彎彎如角弓張開,“鳥”、“焉”、“為”、“烏”之類的字就是。寫“立人”(彳、亻)的方法,好像鳥兒閑在柱子上端,“彳(chì)”、“亻(rén)”之類的偏旁就是。寫“踠(wǎn)腳”(?)的方法,好像壯士屈臂,“鳳”“飛”“凡”“氣”之類的字就是。“急引急牽”(??)的地方,好像云中的閃電垂掛天邊,“日”、“月”、“目”、“因”之類的字就是。諸如勾挑轉折的寫法,須上下作按留住力量,調鋒作勢再行運筆。總之,寫勾挑轉折,要寫得文雅有風度,不能寫成骨節突兀的蜂腰鶴膝。向空中提筆挑出前,宜留住力量,再根據筆道調鋒取勢。行間距離空闊,好像讓給勇士伸鉤,正要對敵戰斗。筆勢字勢如麒麟斗角,虎湊龍牙,筋節拿拳,勇身精健。運用這樣的方法,書法的進步才有功力。勾挑轉折時牽引的深妙,須清清楚楚如在目前。發動精神,振奮志意,深入思考,雖言不可傳,卻能探秘意會。寫右邊的轉折(??),要在轉折直下的地方微微放開,寫左邊的轉折(??),要令前后筆勢統一,不能在轉折的腰部過于遲緩。簡言之,根據筆道調鋒取勢,鋪毫向下發力,意味與法度常存心中,就沒有不清楚明白的。
 
教悟章第七
 
【記】橫豎有法,布白有則。
 
凡字處其中畫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復宜粗于左畔。橫貴乎纖,豎貴乎粗。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當須遞相掩蓋,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鋒,展轉翻筆之處,即宜察而用之。
 
【譯】
處在字中間的筆畫的寫法,都不得偏左或偏右,左右兩豎畫,右邊的豎畫宜粗于左邊。橫畫貴在纖美,豎畫貴在粗獷。點線之間、字之間、行之間的留白,遠近均衡,上呼下應,各得其所,自然平穩。把握黑白之間遞相掩蓋的原則,不可孤露某個字及某個筆畫的牙鋒,特別在展轉翻筆的地方,即宜細察并加以化用。
 
觀形章第八
 
【記】筆勢十四,并悉不同。
 
  夫臨文用筆之法,復有數勢,并悉不同。或有藏鋒者大[1],(藏鋒在于腹內而起。)側筆者乏 [2],(亦不宜抽細而且緊。)押筆者入[3],(從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牽,押即合也。)結筆者撮[4],(漸次相就,必始然矣。參乎妙理,察其徑趣。)憩筆者俟失[5],(憩筆之勢,視其長短,俟(sì)失,右腳須欠也。)息筆者逼逐[6],(息止之勢向上,久久而緊抽也。)蹙(cù)筆者將[7],(蹙,即捺角也;將,謂劣盡也。緩下筆,要得所,不宜長不宜短也。)戰筆者合[8],(戰,陣也;合,葉也。緩不宜長及短也。)厥筆者成機[9],(促抽上勿使傷長。厥,謂其美也,視形勢成機,是臨事而成最妙處。)帶筆者盡[10],(細抽勿賒也。帶是回轉走入之類,裝束身體,字含鮮潔,起下筆之勢,法有輕重也。盡為其著而后反筆抽之。)翻筆者先然[11],(翻轉筆勢,急而疾也,亦不宜長腰短項。)疊筆者時劣[12],(緩不宜長。)起筆者不下[13],(于腹內舉,勿使露筆,起止取勢,令不失節。)打筆者廣度[14]。(打廣而就狹,廣謂快健,又不宜遲及修補也。)
 
【注】
[1] 藏鋒者大:藏鋒筆力大,厚重巋然。王羲之《書論》云:“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于點畫瑕玷(diàn)也。”蔡邕《九勢》云:“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2] 側筆者乏:側鋒筆力小,輕盈流暢。側筆即側鋒。側鋒亦為點畫的出入之跡,常見于行草的落筆及映帶。[3] 押筆者入:押筆須殺鋒入紙,力透紙背。押即按。毛筆由上而下發力,要留得住,有彈性,避免筆毫趴伏于紙上。押同“壓”。[4] 結筆者撮:結筆是把筆毫聚攏起來,使毛筆不失彈性。撮(cuō):聚起。[5] 憩(qì)筆者俟失:憩筆時筆鋒繼續運動至筆畫的末梢時再停息。俟(sì):等待。[6] 息筆者逼逐:息筆在積蓄中醞釀筆勢猶如逼逐。逼逐:猶驅逐。[7] 蹙(cù)筆者將:指捺筆的勢由強轉弱。蹙筆:即捺。將:指捺腳從強到弱的變化。[8] 戰筆者合:毛筆如入陣地,點線無不和洽。合:葉(xié)韻。[9] 厥筆者成機:指融合各種筆勢應合宜。孫過庭云:“濟成厥美,各有攸宜。”厥(jué):其,指各種筆勢。機:合宜。[10] 帶筆者盡:映帶的筆畫要盡美。[11] 翻筆者先然:翻筆時引導前進的樣子。先:前進;引導。[12] 疊筆者時劣:疊筆時紙面與空中的交界處要細致。疊筆:指筆畫的連續運動。劣:本義為弱小,引申為細致。[13] 起筆者不下:起筆時筆不塌下。[14] 打筆者廣度:空中打筆做點有寬宏的氣度。
 
【譯】
書寫漢字的用筆方法,又有數種勢,并都不同。有藏鋒的大力,(藏鋒從筆畫內部起筆。)側筆的輕盈,(側鋒也不宜寫得又細又急)押筆的入紙,(從筆畫的內部發力作提按。又云:順著筆道行筆,使筆鋒與筆畫相合。)結筆的撮毫,(漸次將筆毫聚攏起來,必然像未運筆前的毛錐子一樣。參悟其中的妙理,觀察這一方法的旨趣。)憩筆的化勢,(憩筆的筆勢,要看筆毫的長短,待筆鋒運至筆畫末梢后停息,接著再提筆。)息筆的積勢,(息止的勢積蓄向上,久久提按,紙筆緊密。)蹙筆的捺勢,(蹙筆,就是捺腳;將,就是捺腳從強到弱的變化。緩慢下筆,位置要對,捺較不宜長也不宜短。)戰筆的葉韻,(戰,是陣地;合,是點線葉韻。運筆慢些,點線不宜太長也不宜太短。)厥筆的融合,(毛筆要能提得起來,不要因為長鋒而有所妨礙。厥,意味著各種筆勢的美,看準形勢把握時機,這是隨機應變最妙的地方。)帶筆的盡美,(提筆的游絲不要寫長。帶筆是回轉這類筆畫的映帶。好像把字裝束一番,使字顯得鮮活整潔,起下筆的勢,有輕也有重,盡量使映帶顯著而后翻轉毛筆提起。)翻筆的引導,(翻轉筆勢,要靈活快捷,不宜像蜂腰鶴膝一般,把中間寫長,把兩頭寫短。)疊筆的細致,(可寫緩慢,但不宜寫長。)起筆的剛健,(筆鋒在筆畫內衄挫,不露于外,起止取勢,令不失節奏。)打筆的寬宏。(打筆的心態寬宏但書寫的點很小,廣是暢快勁健,又不宜遲緩以及修補。)
 
開要章第九
 
【記】掠磔合宜,結字緊密。
 
夫作字之勢,飭甚為難[1],鋒铦(xiān)來去之則[2],反復還往之法,在乎精熟尋察[3],然后下筆。作丿字不宜遲,?不宜緩,而腳不宜賒(shē)[4],腹不宜促[5],又不宜斜角,不宜峻[6],不用作其棱角[7]。二字合體,并不宜闊,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注】
[1] 飭(shì):痛“飾”。[2] 鋒铦(xiān):筆鋒。[3] 精熟尋察:指精熟的技巧與嫻熟的筆理。尋察,查究考察。[4] 賒(shē):長。[5] 促:短。[6] 峻:陡峭。[7] 棱角:即尖角。
 
【譯】
寫字的筆勢,難以掩飾。筆鋒來去的原則,反復往返的方法,在于精熟的技巧與嫻熟的筆理,然后下筆。寫丿不宜遲,?不宜緩,且捺腳不宜長,筆畫的中部不宜短,還不宜造作地把捺腳寫成斜角、陡峭、尖角等。左右合體的字,不宜寫闊。上下合體的字,不宜寫長。筆畫少的字不宜寫小,筆畫多的字不宜寫大。密勝于疏,短勝于長。
 
節制章第十
 
【記】體遵正法,可不慎歟!
 
夫學書作字之體,須遵正法。字之形勢不得上寬下窄;(如是則是頭輕尾重,不相勝任。)不宜傷密,密則似疴(kē)瘵(zhài)纏身[1];(不舒展也。)復不宜傷疏,疏則似溺水之禽[2];(諸處傷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肢無力。)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蛤(há)蟆(má)。(言其闊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歟!
 
【注】
[1] 疴(kē)瘵(zhài):病。[2] 溺(nì)水:淹沒水里。
 
【譯】
學習書法的結體,必須遵循正法。字的形勢不得上寬下窄;(如果這樣就顯得頭輕尾重,不相勝任。)不宜傷密,密則像久病纏身;(不舒展啊。)復不宜傷疏,疏則似溺水的鳥禽;(各部力不從心。)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肢無力。)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的蛤蟆。(這是太寬闊了。)這都是結體的大忌,能不謹慎嗎?
 
察論章第十一
 
【記】端嚴手指,表記心靈。
 
臨書安帖之方[1],至妙無窮。或有回鸞返鵲之飾[2],變體則于行中[3];或有生成臨谷之戈[4],放龍箋于紙上[5]。徹筆則峰煙云起[6],如萬劍之相成;落紙則椑(pí)楯(dùn)施張[7],蹙踏江波之錦[8]。若不端嚴手指[9],無以表記心靈,吾務斯道,廢寢忘餐,懸歷歲年[10],乃今稍稱矣。
 
【注】
[1] 臨書安帖:指臨摹學習書法。[2] 回鸞返鵲:用以形容書法筆勢的縈回繚繞,喜氣安詳。鸞,傳說鳳凰一類的鳥。鵲,喜鵲鳥。民間傳說聽見它叫將有喜事來臨。[3] 體則:指字的樣式。[4] 臨谷之戈:《處戈章第五》云:“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長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復似百鈞之弩初張。”[5]放:書法用語,相當于蔡邕所言“散”,是調心之后的放開。龍箋:亦作“ 龍牋 ”。原指繪龍的箋紙,這里比喻書如游龍。[6] 徹筆:指通透的點線。[7] 椑(pí)楯(dùn):橢圓形的盾。椑:橢圓形。楯:同“盾”。[8] 蹙(cǜ)踏:踩踏。蹙,同“蹴”,踏,踩。[9] 端嚴手指:指把握筆法。[10] 懸:牽掛,用心。
 
【譯】
臨摹學習書法的方法,至妙無窮。有的筆勢如鸞鵲縈回繚繞,喜氣安詳,一行之中,體勢多變;有的生成像戈筆倚臨溪谷那般意味無窮,敞開心靈書如游龍躍然于紙上。點線通透則峰煙四起,如同萬劍相生相成;落紙行筆,如椑楯施張,騰撲伏蹲,踩踏于如錦的江波之上。若無筆法,則無以表記心靈。我致力于書法的學習,竟至廢寢忘餐,如此用心已歷多年,直到現在,才稍微稱心。
 
譬成章第十二
 
【記】抓住根本,勿自怠惰。
 
凡學書之道,有多種焉。初業書要類乎本[1],緩筆定其形勢,忙則失其規矩。若擬目前要急之用[2],厥(jué)理難成。但取形質快健,手腕輕便,方圓大小各不相犯。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筆勢;莫以字大難,而慢展毫頭[3]。如是則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gōng)。予《樂毅論》一本,書為家寶,學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難學而自惰焉。
 
【注】
[1] 業書:指學習書法。類乎本:指接近書法的根本。[2] 擬目前要急之用:指以某種世俗目的學習書法。[3] 毫頭:指筆鋒。
 
【譯】
大凡學習書法,方法有多種。初學者要在入門時就接近根本,慢運筆以確定字體的形勢,匆忙運筆就會失去規矩。若以某種世俗目的學習書法,理所難成。關鍵在得到暢快剛健的筆勢,而手腕卻不失輕便,并使方圓大小各不相犯。不要以為字小容易,而忙行筆勢;不要以為字大難寫,而慢展毫頭。如果這樣則筋骨都不相稱,生動之筆、死板之筆相互混雜。倘若一點寫不好,就像美人病了一目;一畫寫不好,就像壯士折了一胳膊。我寫的《樂毅論》一本,是傳家之寶,學《樂毅論》有所成,其它的也都會成就,不要以難學而偷懶怠惰。

 上一篇: 王羲之:用筆賦
 下一篇: 王羲之:書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楷書: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附:原文 譯文)
【轉載】學習書法的程序
王羲之著《筆勢論》原譯文
行書的用筆和用墨
記住它,你就是專家了!
王羲之最漂亮的100個字,香艷極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鸡泽县| 长宁区| 斗六市| 安多县| 桦川县| 婺源县| 赫章县| 如皋市| 卢龙县| 谷城县| 乌审旗| 甘泉县| 海丰县| 翁源县| 玛纳斯县| 辰溪县| 静安区| 佛冈县| 鄂尔多斯市| 武平县| 宁阳县| 石河子市| 阿克苏市| 昭平县| 福贡县| 五河县| 天门市| 宜宾县| 蓬安县| 驻马店市| 霍城县| 富源县| 新乡县| 佳木斯市| 甘德县| 错那县| 奉新县| 新闻| 平凉市|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