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解紅樓批書人(一)

作者:墨殤

 

    自從現代紅學開始后,脂評便成為《紅樓夢》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筆者現以馮其庸先生校對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彙校》為底本,并甲戌、己卯、庚辰三個版本的影印本為參考,閱讀分析了甲戌、己卯、庚辰、靖藏四個版本的全部脂評,對脂硯齋及脂批作出一些看法。(在此文中,若選取批語出處不止一個版本,或其它版本有類似批語,一般只署其中一個版本的名稱,否則會另外說明)

一、名字

脂硯齋是一個名字,脂評并非由他一人完成,此結論已公認。所以在探究脂硯齋的時候,是不能拋開與他一同批書的其它人的。在甲戌、己卯、庚辰三個早期抄本中,在脂評出現的署名一共四個:脂硯齋,畸笏叟,松齋,梅溪。這四個名字顯然都不可能是真名,只是一個號而已,今天的說法是筆名,但往往筆名就是表達著很重要的意思。

脂硯齋,從字面上解釋,也很好理解。脂,胭脂;硯,文房四寶之一;齋,書齋,連起來一讀,就是用胭脂磨墨寫字的書齋,也不能理解。甲戌本每張書頁的邊上面寫著“石頭記”,這無疑就是書名,但下面寫著的“脂硯齋”,按照題書齋名于書上的傳統習慣,這個名字也很顯然是書齋名。推深一層,將“脂硯”作為書齋名,跟《紅樓夢》這本書及相關評論聯系起來,就相當的值得玩味。筆者每次看到這個名字,都會聯系起《紅樓夢》第一回所提到的“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一句話。而事實上也很容易從字面上看出,“脂硯齋”是與“悼紅軒”遙遙相對的。

 

悼紅軒,也不難理解其隱藏的含義。悼,悼念,悼念的對象是“紅”。從書本上的內容去推測,很容易理解到“紅”便是隱寓在“脂評凡例”中提到的“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那些當日的女子。第五回《紅樓夢引子》所說到的“懷金悼玉”便是非常明顯例子了,而且這些例子在書中也非常的多,舉不勝舉。

《紅樓夢》原書中說曹雪芹在悼紅軒里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哭成此書”?!都t樓夢》的原作者是曹雪芹了,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上,筆者在此也不多費口舌。而作為書齋名,脂硯齋與悼紅軒是等同的,并且從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進一步想象到,曹氏硯脂為墨,撰成此書。為什么這樣說?胭脂是紅色的,并且在甲戌本第一回中的兩個脂批這樣提到:(1)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2)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這兩個脂批都提到了淚,第二個更是非常明白地提出了“血淚”二字,再結合“脂評凡例”中那首詩中的兩句:“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兩點聯系到便馬上可得出結論,脂硯齋說曹雪芹以血淚寫成此書,而以紅色的胭脂硯成墨寫書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以紅色的血淚撰成此書!下面所引批語假如為諸本共有,只注明所出的其中一個版本)

若有人說這本身并不代表什么,而且硬要解釋為胭脂色的硯臺,似也無可厚非,但其顯示的“紅色”是不會變的,隱寓的意思依然應是“血淚”二字。

脂硯齋既然因為曹雪芹的撰書,或者說為了批書,為自己起一個如此沉痛的名字,而曹雪芹又接受一個以血淚寓意的書齋名,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脂硯齋本人與書中的所有一切關系都相當密切。

畸笏叟理解起來復雜一點,“畸”在古漢語中有三義:(一)零星,剩余。(二)不整齊。(三)單數;“笏”是古代官員所執的手板,用以記事,本書中提到一出戲的名字叫做《滿床笏》,即是此意;“叟”不用說了,老頭子,老家伙,從這一點及脂批上推斷,脂批中自稱“老朽”一類自稱的應出于此人之手。這個名字從字面上去解釋很拗口,很難令人滿意。但“笏”字所代表的含義,令筆者有了一種想法,就是畸笏叟曾為官。而“畸笏”的意思就是宦場不但失意、而且現在很落泊的小官,第三節再詳細說。另外,筆者按字面意思將其寓意解為“孤單零落的記事老人”,或“記取一些零散的舊事”。從其批語同樣沉痛的語氣中可感受到,他對這些往事有著一種不堪回首,刻骨鉻心的痛。這位記事人的年紀在他署名出現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少了。并且從所有其署名的批語中可知,這位記事人和脂硯齋一樣,與書中所道一切也非常密切。

松齋,在甲戌本第十三回有一其署名的批語:

“語語見道,句句傷心,讀此一段,幾不知此身為何物矣。松齋?!?br>
并且庚辰本在接著后面又有一條批語提到他的名字:“松齋云好筆力,此方是文字佳處”。梅溪,同樣是庚辰本和甲戌本的第十三回有一條其署名的批語:

“不必看完,見此二句,即欲墮淚。梅溪?!?br>
并且在所有版本的第一回中都有一句“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的話。除此之外,甲戌、己卯、庚辰三個版本都再也不見其名字出現了(其它的版本筆者沒有詳細查過)。僅僅依靠這片言碎語,去猜度此兩人的來由,是相當的困難。但出于直覺,筆者很快便與其他人的號聯系了起來。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名曹沾(雨沾),雪芹,芹溪,芹圃都是他的號。在甲戌本第一回中,還有一條脂批說出了他的弟弟叫做“棠村”,靖藏本中也提到另外一位“杏齋”。綜合幾個名號的規律,都與花木有關,并從他們都曾參與過《紅樓夢》一書的評批,由此可推,他們是與雪芹“物以類聚”的一群人是無疑的。 

筆者不甘于對著這幾個支離破碎的批語無可奈何,故又仔細閱讀了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鑒”,結果有一點小小的發現令筆者驚喜不已。筆者將原文及批語引下:

“代儒夫婦哭的死去活來,大罵道士,“是何妖鏡!己夾:此書不免腐儒一謗。若不早毀此物,己夾: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遺害于世不小?!薄?br>
 此批語出于己卯本,因為書中曾明言“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而在此處明顯是將“風月寶鑒”作為書名處理,故此這兩條批語很可能是出自于梅溪之手。而這兩條批語是夾批,而夾批是在批書人一邊整理一邊批書完成的,因此可推測梅溪亦為本書的傳抄、整理人之一,并且梅溪在整理書稿時也加入了自己的部分批語。翻查己卯本,可輕易已發現很多語氣跟甲戌、庚辰大部分批語不同語氣的批語,可能就是梅溪所加也不定。筆者估計假如再仔細地觀察下去,現應該還會發現其它證據,但此非一時半刻功夫,故不再深究。至于松齋,筆者到目前還沒有什么發現,并且因為名字問題,有點懷疑與蒙府本所署的“立松軒”有關,但苦于沒有找到相關證據,不敢下結論。

松齋和梅溪署名批語僅僅出現在第十三回,并且兩批都是在同一頁內,是否會存在著什么深意?此回的兩條署名批語并沒有很特殊的意義,并且很可能在其它沒有署名的批語中,還存在著兩人的批語,故筆者認為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存在其它意思的可能性不大。

 

二、脂硯

筆者一直都極為重視觀點自創,認為即使自已創立的觀點在別人眼中是非常錯誤、低級可笑的,也只能在往后改正,但決不能將別人已取得之成果據為己有。因此,為避免剽竊之嫌,筆者很少去閱讀紅樓專著。但在撰寫此文時,筆者閱讀了周汝昌先生《紅樓夢新證》的第九章《脂硯齋批》的第一、二節。筆者此次亦非想參考周先生的觀點,而是在網絡中道聽途說地知道了周先生在《紅樓夢新證》中提出脂硯齋是女性,而且是書中湘云的原型,而筆者是一直都不同意這個說法的。

周先生在《紅樓夢新證》中提出脂硯齋是女性的是重要的依據是脂批中那些“女子聲口”,“ 女性感觸會心之語”。語氣本身就帶有非常虛渺,主觀性非常之強的味道,不同的人讀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本也無可厚非,個人觀點不管正確與否或者別人認同與否,總是允許存在的。但周先生論證這個問題接下來的一個證據就非常的令人感到有些不是味道了,現按原文引出:

“第二十七回《葬花吟》上眉批云: 余讀《葬花吟》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 …… 凡此,都分明是女性體會女性的感情,不然便很可怪了。”

周先生引此批語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認為這幾句話表達了一種女性體會女性的感情。對這一點,基于“各人觀點”的問題,筆者不作評價,但筆者將此批語周先生省略的部分引全時,問題就出現了:

“……舉筆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寶玉,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過玉兄后文再批?!编嫖?!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故擲筆以待。”

此批出自于甲戌側批和庚辰眉批,對照其它脂硯齋所作的批語,按照周先生所提到的“語氣”來看,這條批語應是出于脂硯齋之手。而在接下來的批語中這位“客”所說的“先生”應該就是脂硯齋無疑。很奇怪,假如脂硯齋是女性,為何這位“客”稱“她”為先生?從這位“客”的說話可知,此人應該讀過《紅樓夢》,或者說至少對此書有了解,更何況接下來同樣是甲戌庚辰的第二十八回中馬上對“客”作了如下的批語:

“不言煉句煉字辭藻工拙,只想景想情想事想理,反復推求悲傷感慨,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顰兒之知己,玉兄外實無一人。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無疑。余幾作點金為鐵之人,笨甚笨甚!”

在庚辰本第二十一回的回前詩中更是有“茜紗公已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的句子,而這一位又是無名的“客”作的,并且這位客更是“深知擬書底里”,第二個批語更是說到“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無疑”。因此,此人甚至為雪芹也不奇怪。在那個時候能讀《紅》一書,并且能說這樣說話的,必定就是作者身邊非常熟悉的人,“深知擬書底里”甚至更就是脂批的本身的參加者也說不定。當然,“先生”也不一定是用于男性,也可以用于女性,如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等。但這是對這些知識淵博的女性的尊稱,其中隱含著“老師”之意。但脂硯齋假如作為女性,能夠取得這樣地位?可以說完全不可能。并且從上面的分析可知這位“客”與脂研齋的關系相當的熟悉密切,這樣有必要這樣對作為女性的脂研齋稱先生嗎?以這樣的關系,對于女生,如果出于尊重,稱呼為“君”豈不更妥?若關系親密些,更可稱“卿”,而稱“先生”是令人感到很奇怪的。

筆者在此再引一段原文和批語:

“寶玉聽了,帶著奶娘小廝們,一溜煙就出園來。庚辰本有側批:不肖子弟來看形容。余初看之,不覺怒焉,蓋謂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寫其照,何獨余哉?信筆書之,供諸大眾同一發笑?!?br>
此段文字及批語出在第十七回寫寶玉知道賈璉帶賈政一干人到園中游玩時的情景,從批語中可知,脂硯齋看到此“大怒”,因他在幼年時亦曾學寶玉一樣的紈绔子弟,曾做過如書中所寫的事情。這兒最關鍵的是寫到“帶著奶娘小廝們”,請試想想,古代的一位大家小姐有哪一位是帶著小廝的?更何況是到自己家里的園子瀏覽?筆者在此再摘兩條批語:

“《水滸》文法用的恰,當是蕓哥眼中也。(甲戌本第二十六回側批)”

“這一節對《水滸記》楊志賣刀遇設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多矣。己卯冬夜,脂硯。(庚辰本第二十四回眉批)”

“近之拳譜中有坐馬勢,便似螂之蹲立。昔人愛輕捷便俏,閑取一螂,觀其仰頭疊胸之勢。今四字無出處,卻寫盡矣。脂硯齋評。(庚辰本第四十九回夾批)”

請各位細思一下,那時的女子去看《水滸傳》已相當的出奇,居然還會知道幾招花拳繡腿,本身令人感到滑稽。而作為“她”這樣出身大家的人,在這兒居然還要對一個招式不怎么雅觀的“坐馬勢”去評論,更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此兩個批語都有署名是出自脂硯齋之手,其可信程度是非常高的。書中類似的例子并不少見,也不多列。

還有一點,在《紅樓夢新證》的第九章中,周先生在前一節推測畸笏叟和脂硯齋同一個人。當時靖藏本還沒出現,出現這個觀點并不出奇。但是,接下來周先生對于脂硯齋是女性的論證中,周先生主要的依據是脂批中的女性語氣,但畸笏叟的批語更可明顯看出是男子語氣,為何他在此又對畸笏叟不再提起?把脂硯齋和畸笏叟當作同一人處理,確實很省事,并且各人持各人觀點也很平常,但自打嘴巴卻應該不怎么是滋味吧?而周先生引《葬花吟》批語,只引前面一部分不把整個批語引全,更加分明是只取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是典型的斷章取義。筆者一直認為,闡述自己的觀點時,不但應該把支持的證據擺出來,同時也應該對存在矛盾的方面提出解釋。對于這樣明顯的反方證據,周先生顯然不會沒有注意到,顯然是刻意避開。周汝昌先生作為一位大紅學家,筆者對他是尊重的,并且也對他為紅學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敬意。但筆者在此也毫不客氣地說,周先生在《紅樓夢新證》中關于脂硯齋所作的結論,是片面取證,屬于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除周汝昌先生外,霍國玲也是持類似觀點的,并且她在周的觀點上作了進一步的發展。筆者的戚序底本《紅樓夢》就是霍國玲校對的,她在此校本的序中不但明確提出脂硯齋是書中的史湘云,而且是曹雪芹的第二、第三任妻子的合稱?;魢嵩诖诵蛭闹胁]有具體提出她的證據,筆者對曹氏家族研究亦甚淺,故不敢妄評。但筆者認為,脂硯齋即使真的是女性,她在書中也只能是兩個人:黛玉和寶釵,而決不會是湘云,下面就此問題作一個分析。

筆者在此文第一節“名字”中已說明,脂硯,隱寓的是“血淚”二字。黛玉的前身是絳珠仙草,而脂批而明確寫出,“絳珠”二字本身代表的也是“血淚”。還有上面舉到的“茜紗公子情無限,脂硯先生恨幾多”的詩句中,“茜紗公子”是“脂硯先生”相提并論的。而一看到“茜紗”二字,很容易便想到第五十八回回目“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茜紗窗真情揆癡理”。同時第七十九回中寶玉與黛玉關于“茜紗”的對話?!败缂喒印睙o疑是指寶玉,如果脂硯齋真的為女性,那么這位“脂硯先生”自然也是指黛玉了。因此,假如脂硯為女性,且為書中的一個人物原型(這一點是必然是,下面再論),除了黛玉,還有誰適合?但黛玉后來死了,而根據甲戌本第一回的一條批語可明確知道,脂硯齋是在曹氏“淚盡而逝”后才“淚亦將盡”的。因此,女性脂硯齋的另一個書中形象——寶釵出來了。

這有點奇談怪論的味道,但亦并非是空穴來風。甲戌本第二十六回有一個側批:

“這是等蕓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真看書,在隔紗窗子說話時已經放下了。玉兄若見此批,必云:老貨,他處處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將余比作釵、顰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

這兒脂硯齋已明說“將余比作釵、顰等,乃一知己”。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釵黛在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寶玉的眼中,自然是黛玉排在第一位,但在作者曹氏的心中,黛玉和寶釵是并列的。書中第五回《紅樓夢引子》明確地寫“懷金悼玉”就是最明顯的例證,類似的例子還可以在書中和脂評中找到多處,如第一回雨村所吟的對聯“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及脂評中多次將“釵黛、薛林”相提并論,也是證據。也因釵黛是并列的,故黛玉逝后,寶釵便接替了她的地位,此時的脂硯齋便變成了寶釵這個角色。

因此,霍國玲認為脂硯齋是曹雪芹第二、三任妻子的合稱是存在著可能性的,但筆者認為不可能是湘云。對于脂硯齋可能是女性,并且其女性的書中原型為黛玉、寶釵這一點,還有另外一點證據,在說完下一下問題后再補充上去。

但筆者是不認同脂硯齋是女性這個觀點的,證據在上面已經提到了,在此不重復。但筆者是認同脂硯齋是書中人物的其中一個原型這個觀點的,并且認為這個人就是甄寶玉。

甄和賈是全書的關鍵字,都是諧音取義《紅樓夢》一書就是以作者親身所歷而寫的,回首過去,他感到很沉痛。他非??释軌蛴腥巳A聽,理解他心中的這一痛苦,但同時又因為一些難言之隱,不敢將這些事情說出來。這與今天有些人心中有事,希望找人傾訴,而又害怕暴露自己的隱私那種感情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作者在全書中一直玩弄“真假”二字的諧音,并且作為他知己和知情人的脂硯齋,在多處提示讀者注意其隱含的情感和事件。作者在第一回和許多脂評都說明了一件事,就是《紅樓夢》一書其本義是以假說真,由此可知,在書中“真假”二字是并列等同的。就如書中的甄家,雖然在書中直接出場甚少,但其在書中的地位是和賈家并列的,現引幾條批語作證:

“又一真正之家,特與假家遙對,故寫假則知真。(甲戌本第二回眉批)”

第十六回趙嬤嬤的一段說話:“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甲戌側批: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勿作泛泛口頭語看。噯喲喲,庚辰側批:口氣如聞。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庚辰側批:點正題正文。”

從書中可非常的明顯看出,借賈家寫甄家,并且甄家“接駕四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曹寅時代曹家得寵興盛時,接駕四次。而《紅樓夢》一書,本身就是一部家族的衰落史,因此甄家在書中地位不言而喻,其重要性顯然可與賈家并列。這兩家各有一位“寶玉”,“甄賈”意思無疑也是諧“真假”二字。下面再引一條批語:

第二回甲戌側批:甄家之寶玉乃上半部不寫者,故此處極力表明,以遙照賈家之寶玉,凡寫賈家之寶玉,則正為真寶玉傳影。

并且由于同樣的理由,甄寶玉雖在全書中出場遠少于賈寶玉,但有一點是相當明顯的,就是在書中甄玉和賈玉的地位和兩家的地位是一致的,是可相提并論的。把所有的這些串起來想一下,在撰寫《紅樓夢》一書時,作者已說明“真亦假,假亦真”(第五回太虛幻境對聯)。且在書的撰寫中,可與雪芹并列相提并論者,唯脂硯一人矣。故賈玉為雪芹,甄玉為脂硯。

筆者也解釋一下前面引用《葬花詞》批語的其中一句話:“先生非寶玉”這句話。這里的“玉兄”指賈玉,這是無疑的。雖然甄玉假玉極為相似,但還是有區別的,他們不是同一個人。還有這條批語提到的“客”,所對的只是這一本書,而并非書中所提到的現實,因而他說“先生非寶玉”是指先生并非身在書中,更不是賈寶玉。因此,這一句話并非是否定脂硯齋是“寶玉”。

到此,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女性的脂硯齋,筆者在此再引兩條批語,皆出于庚辰本:

 “將薛、林作甄玉、賈玉,看書則不失執筆人本旨矣。丁亥夏?;僳?。(第二十二回眉批”

“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第四十二回回前)”

對第一條批語千萬不要誤解,畸笏叟告訴讀者執筆人的本旨是要看寶釵和黛玉要象看甄玉和賈玉一樣,她們的關系也與兩玉一樣。假如誤理解成為作者本旨是要將寶釵看作甄玉,黛玉看作賈玉,那可真是差之毫離,失之千里了。當然這樣解釋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因為此兩個寶玉本來就有“假為真傳”及兩者之傳合一之意,而這兩點若套于黛玉及寶釵之間是無論如何都說不清的。同時他在這兒說“人卻一身”并不是指只有一個人,否則就不會說“懷金悼玉”。下面的這條批語可以說是上一條批語的補充,再一次說明了甄玉與賈玉,寶釵與黛玉的地位并列關系。因而,假如脂硯齋是女性,其書中形象必然是黛玉與寶釵;而假如脂硯齋是男性的,其書中的形象為甄寶玉。在此再次表明,因為表明脂硯齋是女性的證據太過于無力,故筆者支持的是后一結論。

 

三、            畸笏

畸笏叟,其名字含義在上面已解釋過,是一位“記取零散往事的老人”。在甲戌、己卯、庚辰、靖藏幾個版本的批語中,其批語是脂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署其名的批語數量僅次于脂硯齋。

筆者首先將甲戌、己卯、庚辰、靖藏幾個版本中有他署名、署有“朽物、老朽”等類似稱呼及時間全部為丁亥的批語查了一下,的所有批語批語全部作了反復仔細的閱讀判斷。丁亥年時脂硯已逝,批語應全部出于畸笏之手(下一節細說)??赐赀@些批語,第一感覺就是他比脂硯齋更象一位純粹的批書人,他雖然也是對《紅樓夢》一書極盡贊美,但并非和脂研齋一樣認為此書完美無缺不同。庚辰本第二十一回關于賈璉與多姑娘兒偷情處有一個夾批:

“趣聞!相契作如此用,相契掃地矣?!?br>
同是庚辰本的這一部分,同一頁的頁眉有三個連續的批語:

“一部書中,只有此一段丑極太露之文,寫于賈璉身上,恰極當極!己卯冬夜。”

“看官熟思:寫珍、璉輩當以何等文方妥方恰也?壬午孟夏?!?br>
“此段系書中情之瑕疵,寫為阿鳳生日潑醋回及一大風流寶玉悄看晴雯回作引,伏線千里外之筆也。丁亥夏,畸笏?!?br>
此三個批語中,第二條批語明顯是針對第一條的,而第三條批語所言“此段系書中情之瑕疵”亦很顯然就是第二個批語的解釋與補充,其余是對下面平兒撿到多姑娘送給賈璉頭發的文字而言。此類批語非常的多,不多舉證。

筆者又將找出了兩個批語,作為其可能曾經為官的一些證據:

“紙團送迭,系應童生秘訣,代卿何處學得,一笑。丁亥春。”

此批出自庚辰本第十八回頁眉,所指文字為黛玉傳詩,此處尚有一意思類似夾批,因不能確鑿判斷為畸笏所作,故不引。根據此批語判斷,畸笏似曾入科場,否則如何想到童生應試?

“丁亥春間,偶識一浙省發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緣所纏無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幾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悵然之至。恨與阿顰結一筆墨緣之難若此,嘆嘆。丁亥夏,畸笏叟?!?br>
此批出于庚辰本第二十三回。此時的畸笏,應已是潦倒落泊之人,如其不曾入官場,難以結交宦緣人,更何況欲求其字畫?在此那位“浙省人”是因為宦緣所纏才不能答應的。當然,以這兩個批語及對其名字含義的猜測就作為其曾做官的證據,顯得很有些無力。筆者亦苦于暫無找到進一步證據,本文中對此問題的討論也只好暫到此為止。

筆者在上一節提到脂硯齋是書中的人物原型,作為脂批系統中出現次數僅次于脂硯齋的畸笏叟是否亦會被曹氏寫進書中呢?筆者認為,也是有的?;蛟S有人會有人對此嗤之以鼻,會質問是否按這樣推下去,是否要將梅溪、松齋、棠村、杏齋等其他脂批系統的人在書中一一對上號?

假如有人讀《水滸傳》,聲稱要將從宋江開始的一百零八將全部歷史面目考證出來,這肯定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筆者也會捧腹大笑。因為在正史中除了宋江有一點零星的記載外,其他的根本找不到半個字。但《紅樓夢》不同,它是一部自傳性質的書,這一點已是公認。而脂批系統的撰寫人都是與作者關系非常密切的人,甚至是親歷者。就這一點說來,他們本身就是書中故事的人物原型,作者完全有可能將他們寫進書中。因此,筆者在此肯定地回答,會繼續做這方面的探究,并且希望能夠找到相關的證據。

畸笏何人?首先,他的輩分應高于脂硯和雪芹,對于書中所說到的很多事情,他曾親歷。這是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意見,是現成的結論,筆者不再對此累贅求證。其次,從本文前面分析可知,其名字寓孤單零落的記事老人,甚至可能做過官。再次,他比脂硯、雪芹更刻意去隱瞞書中所暗中透露的事實,命曹氏修改第十三回關于秦可卿自殺部分就是最明顯的例證,甚至曾為隱瞞事實修改脂批。根據此三點,筆者開始將書中可能的人物開始一一對比和排除。

首先賈珍、賈璉可立刻排除,此兩人與寶玉同輩,雖為兄長,庚辰本第二十一回指明珍、璉兩人之名的一條眉批中可看到(此批在上面已引,不重復),他對此兩人非常的鄙視,顯然就不合適。其次到賈敬、赦、政三人。賈敬在第六十三回就完蛋了,那時賈府還沒敗落,所以可立刻排除。賈政更不用說了,其原型為雪芹之父。賈赦好象有些可能,但細想一下,其行事為人如珍、璉輩無異,甚至更有不堪之處,以此等劣跡,又何以斥珍、璉輩?筆者因此將眼光放出了賈府之外,很快便鎖定了一個人,就是第一回出場,在前八十回中也僅直接出場一次的甄士隱。

這看起來簡直不可思議,但這絕對不是牽強附會,而是存在著證據的。此結論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甄士隱只是在第一回出場了一次,那時連賈府的影子也沒出來,更別說甄士隱和賈府沾邊了,這似乎跟上面提到的畸笏叟等與作者關系非常密切這一說法相悖。但筆者從來都是不會讓自己的證據去打自己結論的嘴巴,更不會強詞奪理地以甄英蓮后來與賈府相熟來解說這一段關系。

請再看第一回,甲戌本在在“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這兩行上面有眉批道:“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南直召禍”具體指的事情,在全書都找不到,除此之外也找不到任何提示,而甄士隱家更是到第二回就全部交代完畢了。因此,此眉批所指的事情無疑不是指書中的事情,而是指現實中曹氏家族所遭遇的事情。

接下來,甄士隱在注解《好了歌》時更是驚人之作,將全書主要人物的結局隱說出來。書中賈府影射曹家,這是無疑的,而知道所有人物的結局的人,還會是局外人嗎?從此可判斷,現實中的甄士隱與現實的曹家關系非常密切,甚至就是曹家之人,而且書中所寓事情他都知道,甚至是親眼所見。并且能總全書之人,此人亦應輩分高于作者,而書中甄士隱明顯是與賈敬、賈赦、賈政輩同一輩的。作者除了出于文學作品的安排外,估計也有出于某種隱諱(這種隱諱可能就是對尊者的隱諱),讓他在第一回就結束了出場(佚稿及高本續作的情節此處不論)。

在甲戌本脂評凡例中便說到“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接著在一番解釋之后又說“何為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 甲戌本在第一回中關于甄士隱名字有側批:“托言將真事隱去也。”在賈雨村的名字又連續有幾個批語:

“姓賈名化,甲側:假話。妙!表字時飛,甲側:實非。妙!別號雨村甲側:雨村者,村言粗語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話也?!?br>
接下來就是甄士隱家中遭受橫受橫禍,落泊潦倒,最后出家。賈雨村則得甄士隱資助,則踏上宦途。從此甄士隱退到幕后,賈雨村走到前臺,這就是“真事隱去,賈語存”。再考深一層意思,就是用表面上是假的說話演繹出一段真事,從這一點分析,甄士隱其實一直都是存在,只不過不露面而已。因此,以“孤單零落的記事老人”的名字之解釋,及在書中比脂硯齋及作者更加深地隱瞞事實,除了甄士隱,還有更合適的嗎?有都只能是賈雨村,但按作者、批者對雨村的厭惡,無疑也是不可能的。而甄士隱為“一家鄉宦”,這與畸笏叟可能做過官也前相吻合。根據上面的種各判斷,畸笏叟的書中形象筆者認定為甄士隱無疑。

因為筆者對曹氏家族的情況并不熟悉,且手頭上除《紅樓夢》諸校本及幾個影印本外,并無其它資料,因此對脂硯及畸笏二人在曹氏家族中為何人不予探究。

 

四      年份

此次重新判讀脂批,筆者將甲戌、己卯、庚辰、靖藏所有有關年月的批語全部找出來重新整理分析(附此節之后)。

署有明確時間最早的一條是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的批語: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br>
此是署有確切年份最早的一條脂批,但非常明顯這不是脂批的開始時間。乾隆二十一年為丙子年,西元1756年,此時距第一個明確的年分甲戌(乾隆十九年)已相差兩年。此批語透露了在乾隆二十一年已對清書稿,并且可從這點推測,此時的《紅樓夢》不但已大致完成,且基本完整,佚失書稿的事情應該還沒有發生。在此順便根據此回內容推測一下這三首首缺的中秋詩,一首是寶玉作,一首是賈蘭作,還有一首是賈環的。雖然不見此三首詩的面目,但賈政對這三首詩的態度無異于“制燈迷賈政悲讖語”,無疑是暗示三人后面故事的。書中關于賈政態度的描寫比較長,故不引。但賈政說寶玉以溫庭筠自擬,應暗示寶玉后半生潦倒。賈環被賈政說是“曹唐”,是暗指賈環以后屢舉不第,后面賈赦的話可以為證。至于有人據此認為以后賈環被賈赦指定為世襲之人,襲了賈赦的官,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非常容易證明,賈府是在賈赦任上敗落的,還談什么世襲?故此這幾句話是煙霧而已。至于“佳讖”之說,對于寶玉、賈環二人,只不過是因為賈政因年紀逐漸上來,思想有所改變(請參看第七十八回),對兩人此次的表現較為滿意而已。真正是“得佳讖”無疑是只有一個人,就是賈蘭。這些內容已超出此節范圍,所以也不詳細討論。

按年份接下來的是靖藏本第四十一回的一條批語:

“尚記丁巳春日謝園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妙玉泡茶一段眉批)”

此批語與其它有年份的批語相比,可說為非常的難得。它不但將作批語的時間——丁丑年,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寫了出來,而且將這件事發生的年份也寫得非常的明白。丁丑年往后推二十年正是丁巳年,為乾隆二年。從批語看似乎所寫的事件價值不大,但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對事件發生的年代有明確交代,我們可從這條批語中知道曹家在遭遇雍正朝的打擊之后,開始試圖重新興起。在此說明一下,筆者撰此拙文,是建立在完全信任上述四版本批語的基礎上的,至于對任意一版本的疑問,筆者在此都不作解釋。

丁丑后署的明確年份便是己卯(乾隆二十四年),因為《紅樓夢》有個版本叫做“己卯本”,所以這一年很多人都知道。己卯本注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其它在此不累贅。此年的批語對于批書提示并無太多可點可考之處,大多都是純粹的批書說話。

筆者搜遍所有署年份批語,并無找到一條署庚辰(乾隆二十五年)年的批。庚辰本亦有“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字樣,并注明“庚辰秋定本”。

壬午年,乾隆二十七年,署此年批語甚我,亦極為重要。很多人認為雪芹即逝于此年除夕,書中的證據估計是來自于甲戌本第一回的兩個眉批: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br>
此兩條批語分于兩頁,緊緊相連,第一條批語筆者在此把校本的標點刪去。因為筆者發現有幾個版本在校第一條批語時將“壬午除夕”幾個字作為“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這條批語的年份,筆者查過影印本,發覺這顯然是有問題的。筆者在甲戌影印本中看到,“壬午”兩字跟在“書”的后面,接著另起一行“除夕”兩字起頭,接著才是下面的內容。因此單單按四字所處位置來看,“壬午除夕”四字是跟著它后面的那些批語的開始,而不是前面文字的年份。因此,很多人根據這條批語說曹雪芹逝于壬午除夕。

第二個批語的所署的年份顯然是錯誤的,因為“甲午”年是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此時的脂硯齋應早已逝世(下面會提到)。而這條批語前面說到“一芹一脂”,后面又說“余二人”,故此批語出自脂硯齋手應無疑。并且從批語的語氣看,這很有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樣的味道,估計脂硯齋的逝世時間跟作此批的時間相差不遠。現在一般認為“甲午”是“甲申”的筆訛,按敦誠作挽曹雪芹詩的時間及脂硯齋逝世的大概年代來推算,此條批語出于甲申年是可信的。此批語是雖無署名,但可完全確定脂硯齋身份。此批語是甲戌、己卯、庚辰、靖藏四版本中完全確定出于脂硯齋手(相當于已署名)、署時間最后的一條批語。

但即使雪芹不是逝于壬午年,但《紅樓夢》的撰寫及完善、流傳顯然在此年遭受重大打擊,筆者引庚辰本二十一回的兩個眉批:

“趙香梗先生《秋樹根偶譚》內,兗州少陵臺有子美詞,為郡守毀為己詞。先生嘆子美生遭喪亂,奔走無家,孰料千百年后,數椽片瓦,猶遭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固改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數句,為少陸解嘲:少陵遺像太守欺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夢歸來兮聞嘆息,日日無光天地黑。安得曠宅千萬官,太守取之不盡生欽顏,公祠免毀安如山。瀆之令人感慨悲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書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頭記》也?!?br>
“壬午九月因索書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頭記》也。為續《莊子因》數句,真是打破胭脂陣,坐透紅粉關,另開生面之文,無可評處”

第一個批語因為比較長,占了兩頁頁眉還多出了兩行。第二個批語在接著第一個批語后另起一行,用較小的字體抄寫,后面“為續《莊子因》”幾句話,估計是抄的時候接著抄了下去,因為從內容上看與前面幾句話顯然沒有關系。第二條批語顯然是對第一條批語的解釋,其原因就是被人“索書甚迫”。至于為何人索書,似無可考處,但其以杜甫草堂千百年后遭受貪吏毒手而喻雪芹(脂硯)在如此潦倒落泊的情況下,還被迫害,所著書本遭到收繳這一點是無疑的。

繼壬午年出現較多署年份批語后,接著批語中署有的年份是乙酉年,即乾隆三十年(1765),其批語見于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眉批:

“二寶答言是補出諸艷俱領過之文。乙酉冬,雪窗。畸笏”

此批是對寶玉、寶釵答鳳姐的說話作一個解釋,純粹的因批書而批書,從字面上看不出太大的意義,但其重要之處在于署了年份。

在所有署年份的批語中,壬午年的批語是最多的,其次是丁亥年,即乾隆三十二年(1767)。此年的批語與壬午年或之前的相比,很多批語的語氣顯得非常悲涼,同時也透露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有一眉批:

“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

“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悲乎!”

靖藏本同樣有兩條類似的批語:

“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朱眉)前批知者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

庚辰本兩條批語分開兩頁,第一條批語的最后一字與第二條批語同一頁內。從文字可看出,第二條批語顯然就是第一條批語的補充,原來說是“寥寥”,到丁亥夏就只剩下畸笏叟一人了,而靖藏批語更是指出了批者的名字。從這幾條批語判斷,此時的脂硯齋已經逝世了,所以此前引甲戌本的所署的年份為甲午年,顯然是錯誤的。靖批還提出了一個杏齋的名字,然對此人找不到任何可考證其身份的證據。

庚辰本第二十回有一眉批

“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僳拧?br>
庚辰本第二十六回:

“惜“衛若蘭射圃”文字無稿。嘆嘆!丁亥夏?;僳??!?br>
此兩批語說明了在雪芹和脂硯齋及大部分批書人逝世后的丁亥年,畸笏叟還在進行《紅樓夢》的謄清批書工作,并且說明有相當部分文稿到此時已迷失,無法追尋。

庚辰本第二十五回:

“通靈玉聽癩和尚二偈即刻靈應,抵卻前回若干《莊子》及語錄機鋒偈子。正所謂物各有所主也。嘆不得見玉兄“懸崖撒手”文字為恨。丁亥夏。畸笏叟”

多批語中提到有“懸崖撒手”文字,庚辰本二十二回更是有“故后文方有“懸崖撒手”一回”,由此推測,雪芹在著書時,是已經完成“懸崖撒手”這一回的。但崎笏叟居然說“不得見玉兄懸崖撒手”,而且到丁亥年,雪芹已逝,莫非連他也沒有讀完《紅樓夢》全本?這應該不可能,筆者在此再引一個批語,此批出于庚辰本十八回眉批:

“樹處引十二釵總未的確,皆系漫擬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諱。壬午季春?;?。”

此批說明,在壬午季春,畸笏已讀完全書,說明類似情況的批語還有不少。故此“不得見”可能是“不見”的傳抄之誤,上一批語依然是說書稿的迷失情況。

接著的下一年戊子年,即乾隆三十三年(1767)還有一條署戊子孟夏的批語,僅出于已佚的靖藏本第十八回。此批語文字非常的混亂,在下面《靖批》一節筆者會作詳細評論。

署有明確年份,并且年份最遲的批語出于靖藏本的第四十二回:

“應了這話由好批書人焉能不心傷獄廟相逢之日始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實伏線于千里哀哉傷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讀辛卯冬日”

因為靖藏本死無對證,故按此批語內容估計,應該是對劉姥姥為巧姐起名字部分所作的批語。辛卯年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此時距第一條有確切年份批語所署的“乾隆二十一年”,相差了足足十五年!從此往下推,即使按甲戌年書稿初成為計算,那么批書已有年份可完全確認的已延續了十七年。但非常明顯,這個年代還應該向前,如果按一般認為的乾隆十七年計算,那么批書至少延續了十九年。因在丁亥夏已有批語證明當時的批書只?;僳乓蝗?,故此推測此批語應是他批的,按此估計畸笏叟大概應逝于辛卯年后的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年或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左右。此批語還透露了佚稿的一些內容,不細說。

脂批中還有一部分沒有確切年份,但也涉及到時間問題的批語,這些對于探究有關紅樓事件的時間也很重要,下面對此類批語作一個分析。

甲戌本第十三回有一眉批:““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傷哉,寧不痛殺!”

有人根據曹寅曾說過相同的話(筆者引用現成的觀點),而認為這是畸笏叟回憶曹寅原話。但即使曹寅在其逝世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說這句話,但向下再推三十五年,也是乾隆十年(1745年)。若此說成立,豈不意味《紅樓夢》一書在乾隆十年已初具規模,而批書更是從那個時候已經開始?

類似的批語還有:

甲戌第十三回眉批:舊族后輩受此五病者頗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見書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淚盈面。

庚辰第十三回眉批:讀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

第一個批語可理解為鳳姐提出“五病”的實際中事,也可指因“五病”而導致發生的其它事。第二個批語中,筆者懷疑此“三十年前事”是指曹家敗落之事。當時曹家敗落,其重要一個原因是就是“受五病者頗多”,而批書人在此提到“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可以理解為“當年為何不提出”這樣的意思,且語氣顯得非常沉痛。按比較多人認可的曹家敗落于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此兩批語應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年左右的事情。

己卯本第三十八回有一條夾批:傷哉!作者猶記矮[幽頁]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此處又出現了“二十年”這個時間,參考前面引的靖藏本第四十一回批語“尚記丁巳春日謝園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估計此批亦成于丁丑年左右。

關于脂批產生的年代,筆者還聽說過一種“程前脂后”的說法,但從來沒有讀過有關的文章。庚辰本第二十五回有一眉批,估計是這種說法的一個證據:

“通靈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見,何得再言?僧道蹤跡虛實,幻筆幻想,寫幻人于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br>
從其它寫著“雨窗”的全部批語所署名字為畸笏叟來看,估計此批也出于他手。讀此批內容,很容易讓人想到高續本。由于高鄂在續寫中讓通靈寶玉再來除了一次邪,所以乍一看起來,這條批語簡直是專門質問高氏“你為什么還要加多一次”似的。但仔細分析下去,這顯然是不成立的。此批語明確指出了“全部百回只此一見”,這個“百回”不論是實指還是概數都不重要,但“全部”是指整本書,程本是有兩次的,所以這兒“全部”顯然不是指程本。 “只此一見”,說明這兒才有這個情節,其它地方就沒有了。此批的下半部分,是解釋《紅樓夢》這本書的,很顯然是引導別人去讀書的語氣。故此,這是對一位沒有讀完《紅樓夢》的讀者的話,而且好象顯示了對這位讀者不會讀書的一點點不滿,但絕對不會是對高氏續書中讓通靈寶玉再除一次邪的不滿。

 

 

(作者:墨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史湘云,甄寶玉的知己和愛人
《紅樓夢》大揭秘之十一
【丁以華說紅樓】脂硯齋母親說
《好了歌》解
《甄道元〈紅樓夢〉筆記》前言
風之子:紅樓隨筆續(34)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阳县| 德州市| 江口县| 石棉县| 崇义县| 乌兰浩特市| 伊金霍洛旗| 思南县| 体育| 星子县| 甘泉县| 鹤岗市| 石屏县| 莱州市| 纳雍县| 韩城市| 左云县| 全椒县| 彝良县| 乌鲁木齐市| 永兴县| 囊谦县| 衡水市| 黑山县| 吉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德化县| 泽库县| 宜兰县| 辛集市| 颍上县| 抚宁县| 师宗县| 大英县| 韩城市| 衡东县| 汝城县| 宜黄县| 五寨县| 泽普县|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