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開具醫囑之前,首先我們得找出患者便秘的原因,方可對癥下藥。
1.可能起眼底出血與失明:用力排便時,人體血壓會升高。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老人可能會因此造成血管破裂,引起眼底出血,導致失明。
2.可能誘發心腦血管事件:排便時過度用力會讓腹壓增加、血壓升高,會讓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在這種情況下可能誘發心絞痛、急性心梗、主動脈瘤或心臟室壁瘤破裂、腦血管破裂等后果嚴重的事件。
3.其他危害:便秘可能會引起“糞石性”腸梗阻、誘發憩室病和憩室炎、誘發或加重痔瘡和直腸脫垂、肛裂,增加結腸癌風險等。
1.瀉藥。對不存在器質性病變的便秘患者,保守治療為主,盡量避免過度或長期使用瀉藥。瀉藥通常有這幾類:容積性瀉藥(如果膠、歐車前、麥麩、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瓊脂等)、滲透性瀉劑(如乳果糖、鹽性瀉劑硫酸鎂)、潤滑性瀉劑(如液體石蠟、甘油),刺激性瀉藥(如大黃、番瀉葉、酚酞、蓖麻油)。
2.補充益生菌。微生態制劑可以改變腸道微生態,調節腸道正常蠕動,對緩解便秘和腹脹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態制劑有雙歧三聯活菌片、酪酸菌片等。有報道顯示應用益生菌對2型糖尿病便秘有一定的治療作用[1]。
3.促胃腸動力藥。常用藥物有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對便秘有一定的效果[2]。
4.降糖藥和營養神經類藥物。降糖藥能使血糖長期得到良好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延緩神經病變的發生、發展。如果出現神經病變,可考慮選擇口服營養神經類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1等[3]。
5.中成藥。麻仁丸、四磨湯、蓯蓉通便口服液等可以辨證選用[4]。
1.養成定時排便好習慣。每天定時排便,讓身體形成反射。一般每天早上或剛吃晚飯時容易有便意,一定要及時排便,養成習慣。
2.合理膳食。多喝水、多吃綠葉菜、粗雜糧等高膳食纖維飲食。飲食過于精細(缺少膳食纖維)、飲水不足會使得胃腸道內容物運動速度緩慢,排便不暢。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有效防治便秘,同時還可以延緩食物中糖的吸收速度,起到平穩血糖的作用。
3.適當運動鍛煉。長期靜坐,運動少,可能會使結腸應激性減弱,從而導致便秘。適當運動鍛煉,不僅有利于減少胰島素抵抗,增加血糖的利用和消耗,有助于控制好血糖,也有利于緩解便秘。推薦糖尿病患者可選用慢跑、快走,太極拳、八段錦,做做老年操或者跳跳廣場舞之類的活動。
4.經常揉揉肚子、做做提肛運動。揉肚子的時候,告訴糖尿病患者可以按照大腸的走行方向,從右下腹開始,順時針方向轉圈揉肚子,這樣能促進大腸的運動,進而促進排便。提肛運動是指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就是提肛運動。站、坐、行均可進行,每次做提肛運動30-50次左右,持續5-10分鐘即可。提肛運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便秘,提高生理機能、預防痔瘡等都有一定好處。
5.作息規律、心情舒暢。工作壓力過大、作息不規律、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郁,可能會抑制自然排便反射導致便秘。平時生活工作作息規律,遇事想得開,心情放松,也有助于改善便秘。
參考文獻:
[1]劉東宏,索有梅。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2型糖尿病便秘45例臨床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09):36-37。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J]。胃腸病學,2013,18(10):605-612。
[3]陳鳳英,薛翠青。糖尿病患者便秘防治進展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9):195-196。
[4]李玲霞,朱里。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5):133-136。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丨呂雄 本文審核丨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責任編輯丨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