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11月食品價格指數依然小幅下降,這是自3月份俄烏沖突后創下的歷史新高以來連續第八個月下降,糧食價格正在逐步回歸理性。
11月份數據基本與去年同期水平持平,也就是說當前糧食價格已回落至一年前水平,雖然如此,但由于全球糧食產量下調和市場需求旺盛,該指標在2021年達到10年高點后,仍保持在歷史高位。
其中,11月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環比下跌1.3%,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6.3%。在各品種的下跌趨勢中,大米獨樹一幟,11月再次上漲2.3%。
11月,國際粗糧價格亦有所松動,環比下降1.0%。玉米價格受“黑海糧食倡議”的影響,環比下降1.7%,而美國密西西比河航運條件改善也推動了玉米價格下行。國際高粱價格隨玉米價格一同走低,環比下降1.2%。但國際大麥價格卻上漲2.5%。
國際大米價格11月再次上漲2.3%,主要推動力來自一些亞洲供應國的貨幣對美元走強的影響,以及市場上良好的采購意愿。
全球谷物產量、庫存量創三年低點
聯合國糧農組織2022年全球谷物產量最新預報數為27.56億噸,環比下調720萬噸,同比下降2.0%(5700萬噸)。而在過去三年里,世界谷物產量平均每年增長5600萬噸。本月的谷物產量下調主要由玉米驅動,其次是小麥。
2022年全球粗糧產量預報數本月下調500萬噸,至14.62億噸,同比下降3.1%。2022年全球小麥產量本月預報下調了270萬噸,至7.812億噸,但仍處于歷史高位。2022年全球大米產量本月預報為5.128億噸(以碾米計),較2021年的歷史峰值低2.4%。
2023年季末世界谷物庫存量預報數為8.39億噸,環比下調110萬噸,較期初水平下降2.2%(1850萬噸),創三年最低水平。根據最新的庫存量和消費量計算,2022/23年度全球谷物庫存量與消費量之比為29.3%,低于2021/22年度同期的30.9%,創2013/14年度以來的最低記錄,但總體仍反映出較為寬松的供應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