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后,早晚溫差大,血管收縮,冷熱交替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增加腦溢血、腦梗塞、心梗等疾病的發作風險。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被譽為人體的“中央處理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壓力陡然增大,突發腦供血不足的病人也日漸增多。
嚴格意義上來說,腦供血不足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癥狀的俗稱,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導致輕度腦功能障礙。
腦供血不足可發生于年輕人,也可發生于中老年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預防和改善這一狀況。
按揉這兩個穴位
給大腦供血加油
1
風池穴
風池穴藏在頸后部,摸后腦時,會摸到頭發邊緣有一個凹窩,挺大的,很明顯,如果往里一推,就會觸到脖子后面的兩根硬筋,往上面就是枕骨,用大拇指往里一頂,便會摸到風池穴。
風池穴是個不可多得的寶穴。
“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并化為陽熱風氣輸散于頭頸各部,故名風池。
日常可以用大拇指在這個穴位上以打圈的方式按揉,力量由輕漸重,以有酸脹感為宜。每次堅持1-3分鐘,一天2-3次。
經常按摩風池穴能升陽補氣,開竅醒腦,并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顯著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尤其對于高血壓所引發的眩暈和耳鳴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刺激風池穴還能讓你神清氣爽,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
心情煩躁、焦慮緊張的時候,按按這個穴位也能讓你冷靜下來。
2
懸鐘穴
懸鐘穴藏在小腿外側,從外踝尖往上大約4指寬的地方。
這個穴位屬于足少陽膽經,但卻是髓的匯聚穴位,髓通于腦,所以中風、頭暈、失眠、精神等大腦方面疾病,都可以用這個穴位來調理。
頭暈腦脹時,可以用指腹在這個穴位上向下按壓并進行打圈按摩,或者用指關節輕輕敲打,直到你感覺那里有點酸脹為止。
每天敲打個10分鐘,一天來個2-3次,不僅能改善腦部供血,還能降血壓。
一個動作
讓大腦血液循環更順暢
在八段錦等傳統功法中,雙手梳頭都是一個重要的收功動作。
手指分開如爪、以手心向內的手勢,從前額抓到后頸部,每次梳頭或抓頭5分鐘,建議每天早晚各一次。
在梳頭的過程中,當你的手掌滑過印堂穴、太陽穴、百會穴和風池穴這些重要穴位時,可以稍微用點力氣。
這樣做不僅能讓你頭部的神經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放松,還能加速血液循環,讓頭皮和腦細胞獲得更多的血液和氧氣供應。
俗話說:“梳頭十分鐘,預防腦中風。”
腦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對付它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預防,而堅持梳頭就是一種最簡單易行、最方便實惠的好辦法,可以說是不花一分錢調百病!
經常梳頭能加強摩擦,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預防感冒、偏頭痛;可促進大腦和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腦出血等問題的發生。
從今天開始,不妨試試這些簡單的方法,讓你的大腦保持活力,思維更加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