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生,實際上應該是,隨時隨地拿起,隨時隨地放下,隨時隨地瀟灑的走。因為最終一個結果你要明白,我們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最后赤條條離開這個世界,什么都帶不走,剩下的都是一個過程。
記得心理學家畢淑敏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心智成熟表現在他能從負面情緒中快速地走出來,停留時間越短越好。還有知名的劉庸先生也說過:他能在接到影響自己情緒的電話后,當客人來到他家后,他會立刻將這種負面情緒暫時擱置腦后。
我有很長時間會關注一個人的情緒的變化,這里面很有學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中國好聲音有一位歌手唱到:你知不知道,一個人寂寞的時候,會想著誰,當一個人痛苦的時候,會忘記誰。
實際上,越是想著那個人就越是寂寞,越是想忘記那個人就越是感到寂寞,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定不可以在某個人上或某個事上停留太久,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那樣容易走極端走胡同,還是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多與外界的世界進行適度的能量互換,不接觸大的世界,永遠只是井底之蛙,你會把一個芝麻大的事情看得比天還大,試想我們如果呆在一個小房子里或者呆在大海邊,甚至是宇宙中,你自己就簡直太渺小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即使有再大的能量也會瞬間變得忽略不計,這就是相對論原理。
另外,人每天都在變化之中,今天不能預測明天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也不能為了怕發生什么事就坐以待斃,怎么辦呢?
順乎自然,該來的擋不住,只有事來心應,這是處事的一種境界,我們不怕事,但絕不能主動惹事。來的事無非是好事和壞事,碰到好事我們會歡欣鼓舞,遇到壞事我們就抱怨不至,這個世界沒有人愿意聽你抱怨,也沒有人可憐你的眼淚,因此,只有將這些壞事情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點,將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消化和屏蔽。
我的一個援友,他是負責組織人事工作的,當聽到自己的援友發生車禍或者其它意外,起初他會陷入一種悲傷的情緒之中,久久不能自拔,經過幾次這樣的事情以后,他一下子變得成熟起來,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他會馬上積極行動起來,采取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而不是讓自己沉醉于悲痛之中。
還有我過去的一個企業界的朋友,他以前在大型國有企業當廠長,廠里有很多機床生產軍工產品,有一次發生意外,車床將人絞進去,瞬間車間的血流淌滿地,很多人都要嚇死了,而他當得知這一情況后,最快做出一個決定,成立一個突擊隊將車間的人全部換下來,讓這些人迅速離開現場回去休息,這個突擊隊馬上打掃戰場,不一會車間就回復常態,以至再來車間的人很難想象這里剛剛發生一場慘案,絲毫看不到血跡,我問他當時做完這件事后的真實心情是怎樣的?他告訴我:你知道過去有一句話嗎?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前赴后繼,踏著先烈的足跡又前進了”,這就是他當時的心聲。
這樣的事情我們這代人碰到的還很少,因此還是有些遇事慌張,容易急躁,有好幾次我們自己都有感覺,沉不住氣,“氣急敗壞”的時候也是有的,以往的那種優雅和風度仿佛都蕩然無存,因為在意在乎,就很容易受傷,現在想想還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缺乏歷練。
如果我們試著冷靜再冷靜,也許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可怕,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量變的積累必然導致質變,事情的發生必有原因,你必須早有預備,一旦發生只能坦然面對,積極解決,逃避是暫時的,這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
另外解決后不要留下后遺癥,長久不能擺脫,那也是不行的,事去心止,要及時畫上句號,不要在此浪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及時調整到新的事物中去,特別是善于總結規律,為下一次類似事情的發生提供幫助。
我很欣賞有的人,他們不怕麻煩,反之越是麻煩的事,他們越是笑看和面對,仿佛他們天生就很喜歡麻煩一樣,有的時候他們把麻煩當成一種“挑戰”、“過癮”和“有趣”,結果越是這樣的心態,往往麻煩就變得不麻煩了,這一點很有意思,有麻煩的人一下子和解了,大家又成了好朋友,正應了那句古話“不打不成交”。
反之,你越是怕麻煩,麻煩就越是找上你,似乎能量吸引力法則一樣,你越是念叨的事情越是容易找上門來。
因此,我們不如心態放松一下,坦坦蕩蕩過日子,多去想美好的事情,多去做積德行善的事情,多去交那些樂觀積極健康的人,我們的生活就會時時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