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平。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生山谷。
玉竹,味甘,氣平,無毒。一名葳蕤,《神農本草經》叫女萎,入心、腎、肺、肝、脾、胃經。補中益氣,潤津除煩。主心腹結氣,虛熱濕毒。治腰腳冷痛,定狂止驚,眼目流淚,風淫手足,皆治之殊驗。去黑 ,澤容顏,烏發須,又其小者。此物性純,補虛熱,且解濕毒。凡虛人兼風濕者,俱宜用之,
玉竹是養陰潤燥的中藥,但是它的功效較為緩慢,不能用于救急,如果患者體內陰液嚴重耗損而欲竭,身體灼熱煩渴、嘴唇干扁、滿面通紅、身體皮膚皺癟、脈數疾、汗出如油這種癥狀,那么久不適合使用玉竹。而且我們在使用玉竹時用量要大,不然功效就會很微弱,達不到治病的效果。
在臨床上大多數情況用它來養陰潤肺,我們來看看葳蕤湯的使用。原因呢是患者本身身體陰虛,然后又外感受外界風熱邪氣。外感風熱,所以會表現出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者有汗不多,咳嗽,心煩,口渴等癥。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輛車,人體心臟就好似發動機,肺臟呢就是冷卻系加上輸送動力的裝置。發動機在工作的狀態,會產生動能和大量的熱,發動機熱量過高會導致熄火,這個時候就需要冷卻系來降溫。身體也一樣,心臟跳動產生熱需要通過肺臟的肅降送到腎臟,而腎水同過肝臟的生發,到達心臟。這就是我們中醫講的“水火既濟”,中醫里水火既濟具體是指心、腎二臟,其實還需要其他臟腑配合才能完成。
我們回過頭來看,患者身體陰虛,又感受外邪,就非常容易化熱,而且陰虛生內熱,所以患者喉嚨干干的,舌頭紅紅的,脈跳得非常快。這個時候呢,就可以用到葳蕤湯,葳蕤為君藥,入肺胃經,為滋陰潤燥的主藥,長于養陰,且滋而不膩,用以潤肺養胃,清熱生津。配合以蔥白、淡豆豉、薄荷疏散外邪;白薇味苦性寒,其性降泄,善于清熱而不傷陰,于陰虛有熱者為宜。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大棗養血,甘草(之前文章有)調和諸藥。
在治療咳嗽(肺陰虧耗)會用到用到沙參麥冬湯,肺陰虧耗主要是燥邪傷了肺胃或者肺胃陰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熱,或干咳少痰。玉竹在這里就能滋陰潤燥,補充津液。
玉竹能療黑皯,這個黑皯是指面部皮膚的色素沉著性疾患,我們知道面部是足陽明胃經運行的區域,像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下關穴、頭維穴、頰車穴、等都在足陽明胃經上。玉竹入胃經,能補中益氣、滋養胃津,所以玉竹能療黑皯,經常給足三里做艾灸也能使面色紅潤有光澤。俗話說艾灸足三里,等于吃一只老母雞。
《黃帝內經》講“風能勝濕”,六淫致病中,風邪傷血會導致筋燥。玉竹可以潤燥。陳士鐸先賢就認為中風之后,玉竹和人參煎服,就能治療肢體痿廢的問題。
現在的年輕一族受困于各種工作壓力,往往都免不了要熬夜,大家應該都知道,熬夜多了會耗散人體真陰,就該多滋陰。給大家介紹一款食療之品。簡化版的沙參麥冬湯,這個簡化版的沙參麥冬湯有清養肺胃,生津潤燥的好處,主要用來治療燥傷肺胃陰分,津液虧損,咽干口渴,具有很好的潤肺止咳的效果。
用料:豬骨 500g、沙參 200g、玉竹 200g、麥冬 50g
做法:
1、豬骨沸水后,清洗干凈
2、沙參、玉竹、麥冬浸泡十分鐘,;
3、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所有材料放到鍋里,大火煲滾后,轉回小火,再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