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工智能迎來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谷歌的DeepMind團隊首次打敗傳奇式冠軍AlafaGo——一款高度復雜的棋盤游戲。目前該團隊正在制造具備自學功能的機器,這種功能能夠模擬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這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又意味著什么呢?它能在工作場所能替代人類嗎?我們拭目以待。
作為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開拓者,巴斯蒂安·特龍為人們所熟知。但是他現在通過聚焦于他的公司——Udacity,確保在線教育縮小技能差距。最近談到人工智能時他說:“Udacity是我發展人工智能的成果。我把讓所有人接受教育看成自己的使命,而這正是我在試圖延緩最終人工智能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老實說,我真的認為人們應該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我與Thrun共坐在硅谷總公司,一起探討他的宏偉藍圖和大膽的承諾。去年,Udacity以10億美元的估值籌集1.05億美元風險基金。它是另一個估價過高的硅谷獨角獸還是物有所值呢?
我們先講個小故事:在2012年,當Thrun看到有大量的人注冊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在線課程時,他感到十分吃驚。這個課程共有16萬人注冊,并且很多人都是不在美國。很快地,他意識到在線教育可以提供給全球數百萬人學習的機會。
2013年Tom Friedman在書中寫道:“沒有什么能夠開發數十億大腦來解決世界最棘手問題。”但很顯然,他的觀點以及Thrun的樂觀預測不可能輕易成功。在線課程這個行業初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退課率高、慘淡的失效率。但如今,在線教育的前景更加明朗。
目前全球在線教育機構不計其數,其中三大機構為:Coursera(由斯坦福發起),目前據稱有1500萬學生;edX(由MIT和哈佛創建),用戶超過500萬;Udacity, 用戶有400萬人。
自從圣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項目的失敗引起廣泛關注后,Udacity公司再次聚焦在它們的在線課程上,最近它與谷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亞馬遜根據科技公司的需求,共同研發 “納米學位”。這種4個月至12個月就能獲得的納米學位是一種基于項目的學習。Thrun十分看好它的市場價值,甚至還提供退款保障。
Udacity的CEO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說到:“對于某些納米學位項目,課程結業六個月后,如果你仍找不到工作,或者我們未能幫你找到工作,我們會退還學費。對學生來說,這些課程基本是免費的……在硅谷,這些工作年薪約8萬美金或者更多,說不定會是12萬美金。他們第一個月的薪水就能收回交納的學費,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退還學費。”
以下是訪談巴斯蒂安·特龍時的其它亮點:
教育再定義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縮小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所能負擔的唯一一次四到六年的投資,這種觀念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必須把教育看成是一件終身的事情,縮小我們的認知角度,讓教育成為一種日常習慣,就像每天刷牙一樣。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教育。
關于受教育機會
像斯坦福這樣的精英大學非常難入學,在提供教育機會這點上他們是失敗的。而Udacity正好相反:我們希望教育能普及每個人,沒有入學限制。我們希望能夠教書育人。現在,我們在加納,亞撒哈拉地區,孟加拉國,中國等世界各地都正在做這件事情。如果做了這件事,我們就會對世界的GDP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我們挖掘出那些由于缺乏教育而被埋沒的天才。如果我們能給敘利亞的孩子提供和美國孩子一樣的受教育機會,情況將會大有不同。
游說持懷疑態度的人
納米學位的含金量有多少仍需討論,這需要時間來鑒定。但是有一些公司專門給我們提供工作機會以及優惠待遇。谷歌還把美國加州山景城校園里頂尖的納米學位結業者推薦給他們的招聘人員,而其它大學確從未有過這樣的待遇。
其他人仍持懷疑態度:人們憑借傳統的證書聘用工作,我們的許多學生也處于職業生涯轉變時期,他們沒有那些從業20年的人的豐富經驗。
采訪Kelly Marchisio
去年,谷歌公司的Marchisio獲得Udacity的納米學位后,從客服人員升職為網站客服工程師。談起6個月的密集課程,她說到:“這個課程與我所從事的行業相關,挺有趣……也許我是個書呆子,但我真的享受周末學習編程這個過程。”
Marchisio又說:“我想參加Udacity課程的女性比參加普通面授課程的人多……在線教育環境更有安全感,社會壓力會少些。你可以自己嘗試干些事情,犯錯誤了也不會感到尷尬。”
Udacity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有2000萬大學生,數量龐大;新的中產階級逐漸壯大,而傳統的實體大學建設并不能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我想去中國,告訴他們:你可以在一年內幾乎不花任何錢就能成為硅谷一名訓練有素的安卓IOS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網絡安全工程師,甚至是無人駕駛汽車工程師。
注:目前Udacity在中國設有辦事處,計劃2016年第二季度仿制谷歌工具,建立自己的服務器機群,推出自己的學習平臺。
50年內的愿景:月球探測
傳統的劃分將會消失。我們將會消除“教育”這個概念,然后消除“工作”這個概念。
我了解到一些人高中畢業后直接工作,而且帶著已有的經驗,發現的不足以及對知識的渴望重新學習。學習和工作將會占據我們所有的生活。過去那種生活模式——出生、上學、工作、退休、去世已經過時,我們需要同時干所有的事情。當然,除了死亡。
我們要學會游玩,學會學習,要把生活看成一種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對待生命要用一種“成長性思維”。這將成為現實,因為50年后,世界將會瘋狂的快速運轉,保持現狀,大學教育將會比它的課程更快速終結。
***
總之,通過對IT就業市場的專注,Udacity似乎已經建立了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目前該公司大約有11000名學生注冊納米學位項目,每個項目每月大約200美元,創造的年度收入約為2600百萬美元。如果Thrun能夠持續地引領其快速其發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保持有效競爭,并在擴展中國業務時復制當前的成功模式,那么他創收10億美元也就相當有可能。
*有趣的是雖然Thrun是想通過提供在線教育的方式延遲最終人工智能所造成的大規模失業現象,Udacity納米學位最先上架的學科是…是的,正是機器學習,也就是我們所知的人工智能。
作者簡介:Alison van Diggelen, “新對話”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