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莉姐請了10天年假。同事們打趣兒道:“好興致啊,趕著孩子假期把年假休了,一家人準備去哪里玩啊?”
沒想到莉姐愁眉苦臉地哀嘆:“玩什么玩?快開學了我才發現兒子還有一堆作業沒寫,為了避免在開學家長會上丟臉,我的10天假期全用來盯著熊孩子補作業了!”
每年8月底,都會有一大波像莉姐一樣的家長陷入焦慮,有人擔心孩子從幼兒園升至小學難以適應,有人發愁孩子的作業還有好幾摞沒完成,還些家長為孩子的“綜合實踐作業”犯難……
玲玲一放假,爸爸媽媽就把她送回了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著。孩子的自律意識比較強,暑假作業倒是認認真真完成了,但是實踐任務卻全都落下了。
比如去博物館做一天志愿者,在社區里參與一次環保活動,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習慣等等。
齊魯晚報記者采訪了某小學老師,老師表示:“對小學來說,如今的很多暑假作業都是實踐性的,需要家長陪孩子一起去完成。設置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父母的引領下開闊視野。”
實踐任務設計的初心是好的,可是不少家庭未必能做到,尤其是像玲玲此類由隔代老人照顧假期的孩子。例如做志愿者這樣的難題,實在是超出了老一輩人的理解,爺爺奶奶們幫不上忙,只能是有心無力地干瞪眼。
開學倒計時,無論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孩子的焦慮,很可能都是因為沒有合理的分配時間和任務。
孩子年紀小,尚未養成合理分配假期時光的意識,比如每天完成多少作業,應該培養哪些新的習慣,開學前一周就應該恢復早睡早起的狀態等。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就舉足輕重。
在假期一開始,家長就需要了解清楚孩子的假期作業和實踐任務,引導孩子制定“作業推進計劃”。
假期作業往往沒有老師批改,但是盡職盡責的家長需要檢查孩子的功課,了解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旦遇到很大的漏洞,就要考慮是否需要假期補課。
需要家長配合的實踐作業,爸爸媽媽們也需要合理地分配在假期當中,避免開學前集中惡補,讓自己和孩子一起陷在緊張的氛圍中。
除了完成作業,心態的備戰也很重要。
有一些適應能力弱、學習成績差,或者是過分追求完美的孩子,可能會在開學前后出現頭暈、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反應,或者是情緒不穩定、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等心理狀況。
這些不良反應統稱為“開學綜合癥”,是一種來自于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意味著孩子將自己不愿面對、不愉快、不認同,以及感到壓抑的負面情緒,轉化成了身體上的病態表現。
想要避開開學綜合癥,按時完成作業只是其中一環。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多跟孩子進行交流,帶領他們總結假期中的成長和收獲,真正意識到新學期即將來臨,需要慢慢恢復到有節律的學習生活中。
你可以問問孩子:“暑假快結束了,你的心情怎么樣呢?期待見到同學們嗎?”或者引導“假期中的哪些事情是你認為非常有趣,想要跟好朋友分享的呢?可以告訴媽媽,我幫你好好回憶一下。”
這樣的交流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那些積極正面的事情上,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放松心情,以期待的狀態去面對新學期。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也會讓孩子盡可能遠離開學綜合癥的困擾。
你家孩子的暑假還剩幾天?以上的應對策略,家長們快演練起來吧!
【好物推薦】O2泡 衣物泡洗顆粒 天然有機 母嬰更放心!原價260,現價60!
關于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贊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雨滴醫生說育兒##聰明孩子養成記##健康早班車#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系。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愿意核實并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