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暖了,枝頭開始冒出新鮮的綠色。鳥兒不知倦地飛來飛去,唱響了春回大地的贊歌,小草鉆出泥土,探頭探腦地,世界似乎在瞬間熱鬧起來了。
那天,恰逢放學的時候,穿著校服的孩子三三兩兩的出來,嘰嘰喳喳地說著、笑著,稚嫩的臉上漾著溫暖的笑容。站在校門前,望著磚紅色的教學樓、樓門前那懸在空中“獵獵”飄蕩的國旗,思緒一下子使我回到了學生時代。那時候,我像他們一樣,每天面對著滿天飛的試卷、厚厚的習題,像只小螞蟻一樣孜孜不倦地把紙上的東西搬運進自己小小的腦袋。可是即便這樣,收效依然甚微,成績單上的數字增長緩慢,有時停滯不前。面對困境,我焦慮過,失望過,甚至想到過放棄。可是每每沮喪的時候,并不識字的父母總是變戲法般找來一些書讓我讀。在閱讀中,我從別人的成功中汲取了一些力量。那時候,最激勵我的是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她頑強不屈的精神使我汗顏。間或也讀一些散文、隨筆類的文章,隨著優美文字的流淌,我的心也走入了“人靜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一本本書里,我讀懂了夢想,讀懂了感動,猶如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燭火。
成長的過程很漫長,也很平淡,夢想在它的面前是蒼白的。我想,我是不甘于平庸的。于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都要找些書來閱讀。雖然不一定會有什么結果,但為夢想閱讀的過程總是美麗的。有首歌這樣唱:“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讓風吹干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回首走過的歲月,我很慶幸自己從來沒有放棄過閱讀。在書的指引下,沿著最初的方向堅持走了下來,并看著當年的夢想一點點成為現實。是的,即使背負著蝸牛那樣的重殼,但是如果能夠一直保持向上的姿勢,總有一天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常聽別人說“風雨兼程我們來不及閱讀,面對風雨交加又怎允閑情逸致?”于是,常常在“來不及”和“不允許”的奔走中,痛失閱讀的雅致。閱讀是什么?閱,是觀看,是瀏覽,是欣賞,是經歷;讀,則是心靈穿越時空與自己交談的漫步,是一把竹椅、一盞清茶、一本線裝的書,輕吟漫步中,暖暖的陽光下,身旁的花兒“嘩啦啦”綻放了一地……也許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有人愛喧囂華麗的多彩生活,也有人愛平淡如水的寧靜生活。雖然多彩的生活可以磨練一個人的品質和毅力,但付出的卻是自己原本保存最真實和美好的東西,這樣的意義又何在呢;而寧靜的生活,帶給人的卻是由始至終的那份如癡如醉的陶冶和極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完美卻與世格格不入。屈原很早就知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留給后人的是一種不屈而又傲骨的情懷。但倘若你的情懷不再那么清晰明澈,那么你如何能靜下心來找到一份淡泊?如何在孩子天真爛漫的笑中找到春天?面對生活,我最想做的依然是閱讀,帶著我的孩子一起去閱讀。在閱讀中,我讓他知道“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時的靜美和深邃,體味內心深處最感人的獨白。在閱讀中,讓他細細品味人生的對與錯,愛與恨,丑與美,懂得獨善其身的樂趣。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享受一份蛻變的喜悅。
魚歡快地游來游去,海洋因此而寬廣,我們因了閱讀而悠然自得;云披著蓑衣,越過千山萬水,為有遙遠的理想而美麗,我們因了閱讀而風煙俱凈;秦淮河的泥沙,因有了千年的積淀,才有了那些滄海沉浮。唐詩宋詞,因有了春花秋月而清靜雅致,我們因了閱讀而超逸脫俗;歷史有詩歌而詩意,詩意因情感而婉轉動人,我們的閱讀如品茗一壺使之醉然的茶,萬籟皆空。未來就像一張什么也沒有寫的白紙,需要我們用閱讀來豐富。在閱讀中我們升華情操,在閱讀中我們腳踏實地,那怕付出再多的汗水和心血,只要是能讓生命色彩繽紛,我們就不需左顧右盼,信步不前。
歲月一點一點地將我的身體腐蝕,可是它不能讓我停止閱讀,那么我的心智就不會失去活力,就能夠陪著孩子一起走過春夏秋冬,一起沉醉于文字的海洋。所以,我要為我的孩子而閱讀。或許這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或許這也是一種自我享受時光的奢華,不為世人知,不為后人曉,僅僅是一種愛,一種對夢想不屈的追求。我們要用閱讀的方式將生命里的秋月春風渲染,直至生命的盡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