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乃是一種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人健康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不光是生理健康,還有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當估計自己的能力;
3、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4、 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具備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 能適度地調節和控制情緒;
9、 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10、 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發揮個性;
(二)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
1、 正常的認知能力(智力正常)
認知是指人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包括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學習、語言理解和產生等心理現象。正常的認知能力要求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較強的記憶力,良好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語言表達清楚,理解力強。
2、 情緒健康(善于調節與控制情緒)
情緒健康的主要標志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樂觀開朗,充滿熱情,富有朝氣,滿懷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泄,不過分壓抑,情緒反應正常:要有合理的情緒反應,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轉移,經常保持心情愉快)
3、 意志健全
意志是推動人們采取各種行動,克服困難以達到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為實現預定目標在行動中能表現出較多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力,機智靈活地克服困難、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受外界誘惑。
4、 人格完整(人格各要素無缺陷、協調一致,而不是失調、人格分裂)
人格指一個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心理特質的獨特綜合。人格完整指具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心理和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格。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以及積極地進取信念、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5、 人際關系良好(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
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既是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心理健康的人樂于與人交往,能充分認識到人與交往的重要作用,富有同情心,對人友善、理解、悅納他人,采取恰當的形式與他人溝通,交往中不卑不亢(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人際關系比較和諧。心理健康的人,能用尊重、平等、信任、友愛、寬容、諒解的積極態度與別人相處,既有廣泛而穩定的人際關系,又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
6、 社會適應良好(行為方式、年齡特點和社會角色相一致)
社會適應指對社會環境中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當正常反應。心理健康的人行為方式必須和年齡特點和社會角色相一致;行為反應強度須于刺激強度相協調。能適應生活環境的變化,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不回避現實,主動面對各種挑戰,妥善處理環境與自身的關系,創造條件使自己始終處于有利環境中。
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參加社會交往不孤僻不冷漠。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助人為樂。在自己的生活領域中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已的朋友。一身正氣,堅持原則。對身邊的壞人壞事敢于斗爭,對朋友的缺點錯誤勇于批評指正。
7、 自我評價恰當(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當的自我評價,他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的能力 、性格、優缺點能客觀評價;同時,能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
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缺點缺乏正確的評價,自高自大,自我欣賞,還有的是自暴自棄。
我們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奉獻為人生的最大樂趣,多向自己提出我究竟為社會、為國家、為別人貢獻了多少的問題,而不要一味地只是埋怨社會、國家、別人給自己的太少。把貢獻的多少作為衡量自己價值大小的標準,以奉獻為樂趣的人,胸懷開闊,心底無私,笑口常開,這種精神境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三)人生不如意常常是十之八九,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保持陽光的健康心態??
1、事實上,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層面、在遇到不同的問題事件時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當你感到心情郁悶、焦慮、信心興趣下降等不適或異常表現時,要及時傾吐,千萬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鉆牛角尖。
這就要求我們保持社會功能良好,對社會適應自如,看問題要看主要方面,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不要理會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的事情。3、面對個人得失,不要患得患失,要泰然處之,順其自然。但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還是很難的,這需要一個很成熟的心態,首先要看清利益,尤其是不要去妄想不可能、不切實際的利益;其次要看明白利益的中間點,得自己應該得的;最后用自己的觀點去看清楚事實的本質,多想想事情好的方面。可以阿Q一下,我已得到那么多,夠了,知足常樂吧!
4、受認知局限性的影響,每個人腦子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負面的、不成熟、消極的的想法,這就要求我們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將所有消極的思想從頭腦中清理出去,讓頭腦充滿積極的、向上的正能量思想。你必須將所有沮喪和消極的情緒和思想從頭腦里清理出去,以健康和積極的思想來代替。這些積極的思想極具活力,總能在生活中促成美好的事物。
5、世界是相互的,快樂才會陽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態對人的影響很大,比如你開心時,做什么事情都很愿意去做。哪怕是比較累的事而且你會覺得時間過得簡直像梭子一樣快,但當你的心情糟透了,非常不開心,那么就算是舉手之勞的事你也不屑一顧。做人啊,就要隨時保持自己擁有陽光心態,那樣你的生活才會充滿朝氣,自己的事業才有可能興旺,才能使自己交到更多知心朋友。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所以我們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與人交往時還應注意:真誠的鼓勵和贊美,而不是阿諛逢承或者是吹毛求疵的批評;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善意的指正;尊重別人人格,不把意見強加于人。二、身體健康
做到身體健康相對比較容易了,但我們也需扛得住紛繁的誘惑,否則白談:
(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
健康飲食、營養合理,不暴飲暴食,避免垃圾食品,保持健康體重;戒煙限酒、早睡早起足夠睡眠等;以下健康格言如“早早睡,早早起,眼睛鼻子都歡喜;晚晚睡,晚晚起,渾身上下沒力氣”、“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常常曬陽光,身體健如鋼”、“冷飯不入口,晚飯減三口”、“少吃多餐,益壽延年”讓你受益匪淺。
(二)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運動可以增強自身免疫能力,預防疾病的侵入,經常鍛煉身體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科學證明:每天劇烈運動10分鐘(年輕人時間緊)或者有氧運動1小時(老年人)對保持身體健康機能必不可少。可以參與游泳、騎行、散步等活動,或進行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來保持健康體魄。參與你喜歡的活動,不要勉強自己參與不喜歡的活動,不然你會失去興趣停止鍛煉,盡量在戶外鍛煉身體。這樣,你更會覺得充滿活力。鍛煉后,會讓你擁有良好的睡眠和休息;良好的睡眠能使你心曠神怡,讓你感覺更加健康。
(三)經常注意個人衛生及醫療保健,
勤洗澡,有益身體健康,有病及時治療。一些健康格言寓含醫理,如“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指甲常修剪,疾病不來染”、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常開窗,透陽光;通空氣,保健康”、“小病不治,大病難醫”、“三分藥,七分養”、“大病要養,小病要抗,無病要防”等,這些健康格言真可謂妙語連珠,極富哲理,可以說是一味味利于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