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收藏家們和畫廊,你想買張海主席的字你有錢都買不著,不信你拿著兩萬塊錢去北京試試,看你找的著門口不!所以說啊,也正是收藏家們,因為有了這些橋梁,老百姓才有了可能和機會擁有自己想要的書畫藝術品,也正是他們(其實也有我)才讓我們有可能擁有了傳統的文化進入家庭和生活的可能。
早賣早賺錢,不賣更賺錢
好多人都這么認為的。作為我們的好多資金相對少的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2002年我買了一個劉大為的斗方,花了3000元,年底各種宣傳說藝術品泡沫了。什么的。。。我賣了不到20000元?,F在500000多萬一個斗方了!氣死了
各位朋友,看到這里你們都眼紅了吧?這叫“前年沒賣,留到現在更賺錢,哈哈。”可是朋友也要同時明白;為了生活,知道以后升值也要賣??!正如青州潤生胡子老弟所言———書畫是一個遺憾的行業!不賣吧,沒有錢花。賣了吧就后悔了,朋友自己體會吧。
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劉大為的現在最低(此處暫時略去幾個字)萬一個斗方了,嗚呼!要是多留倆年,一輛寶馬到手了??稍捳f回來了,不賣花什么,沒有辦法啊。
臨朐的一個朋友前幾年投了張海老師幾十萬?,F在可是大大老板了!最少價值幾千萬了。現在的畫廊·事業如日中天。羨慕死
有個青州的朋友,前些年手里有上百件朱新建的美人圖,都是每張賺一兩百塊大洋就賣了,要是留到今天(30000一平尺了),甭說豪車,估計二nai都養好幾個了。嗯,不賣更賺錢。
不過話說回來,收藏家或者經銷者,總要流通,沒有流通資金流就會斷掉。早賣,可以用利潤繼續循環,不斷擴大規模,擴大吞吐量。因此,這里面就有一個怪圈:你是做快速流通,還是以靜制動?要見機行事。
有人說“賺大錢的都是能夠手里面壓得住貨的!”沒錯,青州·臨朐的畫廊就是下手早,前一二十年人家就干上了,有個三兩萬,甚至用扒雞都能換來名家字畫,到現在基本身價千萬了。壽光一畫廊老板就買了一輛900多萬的勞斯萊斯幻影。青州、臨朐畫廊老板開寶馬、陸虎、沃爾沃的比比皆是。我徒弟就用一張兩萬買的馮遠的一張畫換了一輛好車。
但是,也有好多朋友卻走的是“快循環”策略,每件作品賺點就走,資金流動非??欤掏铝糠浅4螅杏X比守株待兔好得多。
守株待兔還是快循環,這個貌似沒有定律,其實是有規律的,看你想咋辦了,自己去體會
以賣養藏,逐漸留下精品
很多玩收藏的人,玩著玩著就玩不下去了,為啥?東西越來越多,資金越來越少。就形成了只出不入,如此玩法,你就是三峽水庫,也有把水放干了的一天啊,這哪行啊!再說,總這么玩,你都放在哪里?。窟@也是個大問題。比如我,越玩東西越多,范圍越廣,最后連自己有啥都想不起來了。想找個東西,比找個媳婦都難,你說這咋整?
收藏這行當,你不能啥都摟著,要學會“取舍”,就跟人生一樣。所以,當你的眼力越來越好、檔次越玩越高的時候,你就要考慮置換了(諸位當心,這招別給老婆用上?。。┲脫Q?似的啊。這么說吧,同一個人的作品,你要篩選精品、有意義的作品、你最喜歡的作品,這些留下,其余的可留可不留的統統的賣掉(一般叫做交流掉)。假如你這些東西是5年前收進來的,這時候置換出去,還能大賺一筆,然后呢,用這筆錢再去買別的作品。
還有就是,置換作者。比如你前幾年玩的都是二線、三線的書畫家,現在你完全可以陸續置換出去一些感覺沒有發展的、沒有潛力的作者作品,陸續弄點一線的、有升值價值或者藝術價值很高的作者。如此,你會逐漸進化成一個高檔收藏家。
所以,要逐漸的賣點,通過賣來養著你的收藏。一個勁兒的往里燒錢玩收藏,這不是好辦法,你就是李嘉誠叔叔,也不一定受得起
時間與檢漏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玩物喪志”。其實呢,這是相對而言的,在古代,讀書至上,別的都是浮云。古人又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到底何去何從?讓我們很糾結。過了四十歲之后我才知道----神馬都是浮云,神馬又都不是浮云。
比如說專一吧,現在的孩子們念書可謂專一,可是悶頭“兩耳不知窗外事”12年考上大學之后,又繼續整4年,而后碩士+博士又整7年,最后30多歲走向社會的時候忽然發現“老子專一了半輩子,依然窮困潦倒、身無分文、身無所長、沒有出路”。所以,人還是有點愛好好啊,人還是別太專一了好啊。比如,前些時候某個職位還不低的朋友跟我說“我現在沒事在市場撿漏玩了”。我問原因,他說“我總不能等著過兩年退休了,啥也不會、啥也沒玩的,那還不閑的蛋疼??!”現在好多老板、局長什么的都是逐漸買一點。退休了稍微一賣就可以弄輛好車開開了,前幾年某局長花十二萬買了一套馮遠的十二條屏,去年拍賣了三百多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家太有眼光了,這叫閑了置下忙了用,真是不錯的辦法
告訴大家一句實話,在市場里面玩的,很多都是職務比較高的或者白領、金領啥的。利用一點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打發打發無聊的同時,還能淘個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多好哇!趕上眼神兒好、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撿個漏,何樂而不為呢?看我日志的朋友啊,是不是咱也湊一下啊。我認識的青州、臨朐的老書畫油子都是包里裝著一沓錢,碰到合適的是不放過的,他們都玩精了。
青州有位老弟的眼力,是我比較佩服的幾個人之一,前幾年他買了一張大家都沒有看好而他自己認為是對的吳昌碩的,花了不到三十萬。下半年在北京的一個大拍賣公司拍了二百多萬,沒辦法,眼力啊,好好學學吧!
天下真有這么好的事兒???有!那朋友經常說“漏,每天都有,就看你能不能撿到!”檢漏是需要學問的。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奶”。我覺得時間在于你把零碎的時間碎片如何積累起來。曾經無數次跟搞書法創作的朋友講“每天積累半個小時臨帖,就如同一張紙,你覺得很薄??墒牵斈阋荒赀^去的時候會發覺365張紙也是很厚很厚的一摞??!”
這個說法用到收藏上來說,每個月拿出點零錢來買一張好的書畫作品,一年下來就是12張,5年就是60張一大摞了吧!一個月買賣一張字畫需要幾分鐘呢?持之以恒這道理都懂,誰能堅持下來誰就是勝利者!
從哪里開始下手?
很多人都知道,要藏就藏最好的。民諺有句話叫做“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可是,面對龐大的書畫藝術品市場,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精品?恐怕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事情。
所以,我說,你要想開始玩收藏,想開始倒賣書畫作品,最好還是從低端開始。為什么?
一是資金投入相對比較少。你上來就想玩齊白石、張大千或者玩宋畫,那得多少錢啊?
二是安全系數大。對于不是非常專業的你來說,千萬要小心!這種小心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別遇到贗品或者高仿品,那樣的話你一下手就玩高端的就慘了。第二是,別被人忽悠了。這年頭大師、書圣滿大街都是,萬一你花很多的銀子買了一個當代“書圣”或者“天下第一草圣”的作品,那就完蛋了。
我曾經就是從低端開始玩起的,你們知道我手里有多少當時低端的書畫家現在成了一線書畫家了嗎!
什么是低端呢,就是年輕的有實力的。有前途的書畫家。
從低端玩起,即使碰到有問題或者失手的時候,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且,這樣的好處是慢慢成熟、慢慢增長知識和眼力。多少年之后沒準你會發現當年你玩的低端里面,有的人已經成為名家了,這種例子太多了。05年我請鍛鐵、宋玉增老師來山東的時候,一萬買好幾張。現在一萬半平尺也不和咱玩了。比如七八年前我收藏的毛國典先生的作品,那時候他還在河南,沒啥名氣?,F在人家已經是中國書協理事、江西書協一把手主席了,誰知道下屆中國書協換屆他會是個啥?難說難說啊,那時候他一張四尺整張的字才100多塊錢,現在據說4000一尺了。
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慢慢來。如果你非要起步就玩高端,這也不是不可以,得有資金支持。。最好要請高手在后面替你掌眼。俗話說“一個成功的收藏家后面肯定有好幾個懂行的經紀人”
收藏家是“倒賣”出來的!
書畫朋友聚會的時候,一位朋友說“我手里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可我卻不舍得賣了,咱販子咋成了收藏家了???!”這句話說得太好了,而且這幾年從我接觸的或者與我一起成長起來的書畫商來說,他們大多都感慨“啥都不舍得賣了??纯词裁炊疾诲e”
為啥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一是書畫作品是一個非常好的保值增值物品。逐年通貨膨脹,“手里放著錢不如放著實物踏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
二是隨著倒賣字畫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些人越來越懂得欣賞字畫了,他們的欣賞品味越來越高,于是乎他們把手里的寶貝看的比賺錢更重要了,連靈魂都得到升華和凈化了。
三是字畫越來越升值了,今年賣了明年同樣的價錢你就買不到同樣的東西了,遺憾,后悔啊
隨著“倒賣”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不小心你就成了收藏家、鑒賞家、藝術家了
由一個商人,不小心就蛻變成了一個頗有品位的收藏家甚至鑒賞家,還把錢賺了。沒事的時候,曬曬太陽、喝喝茶、聽聽小曲兒、啃倆螃蟹、看看字畫,美死了吧!再者,藏著的那些寶貝精品,你就是睡大覺它們都替你升值下錢呢,天底下還有比這更美的事兒嗎?比放高利貸都受人羨慕嫉妒+恨?。?/span>收藏家是“倒賣”出來的,沒錯吧?
通過倒賣字畫,如果你做的不算太小的話,每年經過你手的寶貝太多了,這么多寶貝原跡是一般人無法親手把玩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熏陶的過程,整天浸淫在藝術品種,人的品味不越來越高才怪呢。那么這大量的字畫過手,以及有那么多的機會去面對、去接觸這些東西,肯定你能有機會發現、淘到你最心儀的東西,慢慢的你不成為一個手里有諸多寶貝的大藏家都是不可能的。
什么產品都需要市場來運作------也就是“倒賣”。作為書畫來說難度就更大了。它不是生活必需品。是一個高于生活的東西---思想用品(自己起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思想境界和經濟基礎的。所以,想參與就要仔細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