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明十六帝

     大明(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皇朝,歷經12世、16位皇帝,國祚276年。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

1424年明朝疆域圖

公元1368年,時為韓宋吳王的朱元璋在統一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群雄勢力后,于當年農歷正月初四日在應天府登基,國號“大明”。由于明朝皇帝姓朱,因此又稱朱明。

1、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小溪河鎮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早年參與元末民變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軍,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專制政權。朱元璋在位期間,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禁止百姓自由遷徙,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污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廢中書省,使皇權專制中央集權發展到了巔峰,史稱“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明朝之號承襲自小明王韓林兒之號。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以“明”為國號以表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亦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明朝的正式國號為“大明”,是元朝以來第二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王朝。“大明”中的“明”字來源于明教。明教也叫做“摩尼教”,吸收了佛教、祆教、基督教的教義因素,它的經典有《二際三宗經》,宣傳的是黑暗要被光明戰勝,最后眾生脫離苦海。明教在唐朝武則天延載年間,傳到中國。

明朝是繼漢唐盛世后又一個興盛的中原王朝,亦曾經為手工業及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在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中,認為洪武和永樂在位時期“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明朝時期,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然而由于皇權過度集中,因此經常發生皇帝不理政事,或是由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

2、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在位: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明朝第二位皇帝。太祖之孫,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年號“建文”。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于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朱允炆隨后下落不明。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后世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明朝前期,經歷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國力迅速成長,至成祖朱棣時期,國勢達到頂峰。成祖極力擴張領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是為永樂盛世。其后的仁宗和宣宗時期仍然處于興盛時期,史稱仁宣之治。英宗和景泰帝時期,雖然經過土木堡之變,惟經過于謙等人抗敵,最終解除國家危機。憲宗和孝宗相繼與民休息,政局尚可平穩。武宗沉溺游樂,最終使到孝宗一脈絕嗣。世宗即位后,引發大禮議之爭,清除宦官和權臣勢力,總攬朝綱。明世宗中后期,東南沿海任用胡宗憲和俞大猷等將領,平定倭患。世宗駕崩后十數年,經歷隆慶新政和萬歷中興,國力得到恢復。神宗中期,完成萬歷三大征,平定內亂,粉碎豐臣秀吉攻占朝鮮的計劃。然而因為國本之爭,皇帝逐漸疏于朝政,同時東林黨爭也帶來了明朝末期的政治混亂,史稱萬歷怠政。熹宗時期,魏忠賢閹黨禍亂朝綱,至崇禎帝即位后才廢除宦官專政。然而崇禎帝政策失誤和天災不斷,明朝最終被農民軍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所滅。(@高會民)1644年,崇禎帝自縊于北京煤山,至此明朝享國祚276年。隨后,滿清軍隊擊敗大順軍,入主中原。后繼南明與明鄭政權延續數十年,直至1683年清朝占領臺灣方止。

明朝的領土囊括今日內陸十八省之范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諸部落有宗主權,后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后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為嘉峪關;曾經在今中國東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國際上對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存在較大的爭議。明成祖時期,甚至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今越南北)。1415年,明朝領土面積達到最大,若包括西藏,其面積約為1000至1100萬平方公里。根據《明實錄》所載,明朝最高人口為7000余萬,惟許多學者估算實際上逾億(亦有認為可能達到1億5千萬)。

3、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太祖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侄兒建文帝。1402年奪位登基,改元永樂。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交趾、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后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史稱“永樂盛世”。朱棣也被后世稱為“永樂大帝”。廟號:成祖;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長陵。

4、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成祖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暴死,在位僅十月,終年47歲。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獻陵。

5、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仁宗朱高熾長子,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第二年改元宣德。宣宗當政十年,重點在治理內政方面,實行了一些減輕民困的措施。宣德帝又是一個喜歡射獵、美食、斗促織(蟋蟀)的皇帝。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宮,時年38歲。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圣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葬昌平景陵。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稱為仁宣之治。

6、英宗朱祁鎮(1427年—1464年),宣宗長子,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憲宗朱見深之父,明朝第六位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兩次在位)。第一次,年僅九歲,繼位稱帝,年號正統。正統14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無奈之下,釋放英宗。景泰帝將他軟禁于南宮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稱帝,改元天順。天順八年(1464年)病逝。廟號:英宗,謚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7、代宗朱祁鈺(1428年--1457年),宣宗朱瞻基第二子,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稱景泰帝。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廢景泰帝為郕王,死后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他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后,唯一沒有葬于十三陵的皇帝。憲宗追認其皇帝之位,謚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南明時期,加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8、憲宗朱見深(1447年-1487年),英宗朱祁鎮長子,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1487年在位)。兩為太子,天順八年(1464年)登基。次年改年號為成化。成化初年,給于謙平反,恢復景泰帝的帝號,勵精圖治。成化末年,好方術,終日沉溺作樂,寵愛萬貴妃,任用宦官汪直、梁芳等奸佞,以至于廠衛橫行、朝綱敗壞。成化二十三年八月駕崩,時年41歲。廟號:憲宗,謚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圣孝純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

9、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明朝第九位皇帝,憲宗第三子。即位后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并發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弘治十八年(1505年)因病去世,享年36歲。廟號:孝宗,謚號:建天明道純誠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明十三陵泰陵。

10、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1521),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16年(公元1506-1521),是明孝宗朱佑樘唯一的一個活到成年時的兒子。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可武宗又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應州大敗小王子。崇八虎,修豹房,有皇位不要,自封為威武大將軍(此期化名為朱壽),有皇宮不住,住自己修建的鎮國府。被后人評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昏君;也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是有個性色彩的皇帝。死后葬于“康陵”,廟號:武宗,謚號: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11、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憲宗庶孫,孝宗之侄,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武宗無后,因此張皇太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時間之長僅次于其孫子神宗),年號嘉靖,與楊廷和等朝臣在議父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爭論,史稱“大禮議”之爭。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后史譽之謂“中興時期”。后期崇信道教,并癡迷于煉丹,致使后來發生“壬寅宮變”,之后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駕崩,終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永陵。

12、穆宗朱載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世宗嘉靖帝第三子。登基后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不理朝政。(@高會民)朱載垕在位6年,終年36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13、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歷。登基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歷朝新政。親政初期,他勤于政務,在軍事上發動了“萬歷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亂和楊應龍叛亂,對外幫助朝鮮擊敗侵朝日軍。此時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史稱萬歷中興。后期不理朝政,經常罷朝。女真在東北迅速崛起,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明軍。此后,明朝國勢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史》對神宗的評論是:“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4、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神宗朱翊鈞長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在位)。太子時發生梃擊案。服用李可灼進獻的紅丸之后,即位三十天的光宗暴斃,史稱紅丸案。光宗暴斃不久,魏忠賢等人意圖把持朝政,堅持讓李選侍待在乾清宮,導致楊漣、左光斗等人反對,最后李氏移居噦鸞宮,史稱移宮案。明末三大案,無不與光宗緊密聯系,使得他傳奇色彩頗為濃厚。廟號:光宗,謚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慶陵。

15、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光宗朱常洛皇長子,思宗朱由檢異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1627年在位)泰昌元年,光宗暴斃,朱由校被擁立即位。次年改元天啟,即位之后不理朝政。熹宗好木工,被稱為“木匠皇帝”。魏忠賢常常趁天啟帝在專心制作木器時啟奏,這時天啟帝總是厭煩地說:“朕知道了,你去照章辦理就是了。”魏忠賢據此濫行賜賞,大施刑罰,造成空前的宦官專政,政治極其黑暗。天啟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藥”身亡。享年二十三。遺詔立光宗皇五子信王朱由檢。廟號:熹宗,謚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16、思宗朱由檢(161116444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光宗第五子,熹宗異母弟,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朱由檢繼位后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節儉樸素,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高會民)在位期間農民起事猖獗,關外滿清勢大,已處于內憂外患交集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大明亡。朱由檢死后廟號懷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1583年明朝疆域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朝十六帝簡述
關于明朝十六帝,你不知道的,在這都有
明十三陵共葬入了13位皇帝,你知道是誰又分別葬于哪座陵墓嗎?
大明十六位皇帝一覽
【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列表及簡介、圖片、年號
大明十六帝?其實有這些皇帝不為大眾所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冀州市| 剑阁县| 福鼎市| 岳普湖县| 东兴市| 宜阳县| 沧源| 修水县| 土默特左旗| 凤山县| 大连市| 洛宁县| 安阳市| 黄石市| 江口县| 延吉市| 贵阳市| 通道| 平阴县| 景泰县| 仪征市| 阆中市| 卓尼县| 托克托县| 项城市| 重庆市| 吴忠市| 五台县| 乐清市| 勃利县| 五大连池市| 扎囊县| 玉树县| 琼海市| 长泰县| 乌审旗| 阳谷县| 汾西县| 建湖县| 绥化市|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