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寫情書
上世紀90年代,追女孩有三樣法寶:彈吉他、唱民謠、寫情書。那時的戀人們,靠筆和紙傾訴衷腸,經常寫到手發抖。字能看出一個人的心,你心急就寫得潦草,你心誠就寫得動人。
20年來,溝通情感的方式已經改變,從寫信到寫郵件,又從寫郵件到發短信,現在則連短信都不發了,改在微信里用表情符號傳情。安吉麗娜·朱莉透露,只要兩人分隔兩地工作,布拉德·皮特一定會手寫情書寄給她,9年來一直如此。
2 軋馬路
上世紀70年代,當時中國人住房緊張,兜里也沒有錢,那時的愛情在馬路上、公園里、城市的水邊徜徉。熱戀中的男女往往人約黃昏后,沿著馬路一邊走一邊談戀愛,不知不覺就走出了幾公里,也不覺得累。因為有禁忌,一點點的身體接觸都變得驚心動魄。
改革開放后,馬路上的車多了起來,軋馬路的人就變少了。如果你試試黃昏與戀人散步,心里還是會涌起濃濃的幸福感,攜手人生的感覺,在沒有目的的夜色中得到了強調。
3 帶你去外婆家
在中國人的傳統里,拜見家長是確定人生大事的必經步驟。雙方父母認可了,得到祝福的感情才得以繼續。跟見對方的父母有一點不同,去見隔代的長輩,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則代表一種加倍的信任和依戀。這基本上代表著,他希望你也能得到那份來自長輩的無條件的寵愛。
戀人在一起三年,他還不愿意帶你回家。他可能解釋,愛情不是兩個家族的事。但是聽看著他長大的人談他童年的事,那也是最美好的愛情細節。
4 漫無目的的等待
在一起一個月,等待26年。這件事真的在2014年發生了。木心說:“使愛情的舞臺上五光十色煙塵陡亂的,那是種種畸戀,二流三流角色。一流的情人永遠不必殉隕,永遠不會失戀,因為‘我愛你,與你何涉’。”你也許等一個人,也許等一份真摯的感情。等待,猶如堂吉訶德大戰風車,又傻又動人。
有目的性的叫婚姻,無目的性的才叫愛情。只有地產廣告才勸人別等了趕緊下手,愛不能轉手套現。真是情到深處,何必要對方報償?
5 有共同語言
過去談夫妻關系,有一個重要的詞叫:共同語言。例句:我和老婆離婚了,因為沒有共同語言。
所謂共同語言,是指具有相似的價值觀,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并且對很多問題的判斷都出奇地一致。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從相擁著傾訴衷腸,變成了相擁著玩手機。過去談工作煩惱、家長里短,也談詩歌和夢想,但是現在情侶之間的話題都變成了消費和八卦,或者客戶端推送的新聞和朋友圈轉發的段子。
6 一切盡在不言中
掏心掏肺的表白,成了愛情的標準配置。不僅要表白,而且要公開說。這就造成了打臉。名人在微博上公開示愛,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又自己灰溜溜地刪掉了,總是這樣。語言比行動更快,所以容易出爾反爾。
過去的愛情也許并不明明白白說愛,但絕不吝嗇為對方付出。心里有沒有裝著你,看眼神就知道。
他想了解你的全部,他關注你的一顰一笑,他默默為你付出,雖然始終沒有表白,但愛已一目了然。
7 單相思
單相思,意思是你動情了,但對方沒有。25歲以下的人往往會明確拒絕單戀者,但30歲以上的人多半世故地選擇默不做聲,這一開始會讓被愛的人為自己的魅力得意,但是很快就會感到困擾。
相思者反而更快樂,因為他懷揣一份真摯的感情。
科學研究說單相思只能持續36天,過去經歷這36天的煎熬并非毫無指望,對方可能終于被你感動。而現在,宅男愛上“虛擬女友”,這樣的單相思是無解又虛無的。
8 朝夕相處
異地戀早已不是問題,只要你記得常常查看他的主頁,給他發的朋友圈點贊。想念了就通個視頻,
實際上如今表達愛情是變得更容易了,你可以相隔2000公里眉目傳情,甚至模擬肌膚相親。
但是那種朝夕相處、互相搭把手過日子的默契感覺已經失傳了。掃地有掃地機器人,洗衣有洗衣機,換燈泡有物業,做飯可以叫外賣。戀人的存在變得不那么有實際功能,如果精神交流跟不上,關系就很危險。
9 等待初夜
很多中年人還回憶得起1980年第一次看《廬山戀》的情景,當女主角突然轉頭吻了男主角一下,整個電影院都沸騰了。
愛情破冰,定格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20年來,中國人的初夜年齡提前了4.2歲,90后這一代的初夜平均年齡是18.2歲,72%的人初夜發生在大學期間。
如今再提初夜,并非處女情結,而是懷念少年情竇初開的清純之愛。即使性變得更容易了,也要尊重你的戀人,享受親密的時刻。
10 殉情
過去殉情是兩人為抵抗不可抗的外力而進行的抗爭,而現在,殉情更像是一種少年無知的魯莽沖動,殉情的主體現在是90后。
女友車禍身亡,19歲男孩服農藥殉情;女友選父母不選自己,17歲男孩爬上高塔欲殉情;19歲男孩因網戀女友與其分手,微博直播燒炭殉情;95后女孩殉情閨蜜陪跳,男友救人未果三人全部死亡。
殉情于愛情無益,又為生者留下無盡痛苦,但愿這項技藝永遠失傳。(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