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邵毓挺
春日正好,陽光媚得耀眼,柳枝新綠,萬象更新,最鮮的美味也在這時登場。我們先不說高湯干貝、菌菇松茸,光地頭的這些已經美得不辜負這大好春光了:韭菜、春筍、蠶豆、馬蘭、莧菜、香椿,當然還有第一野菜,薺菜。這個燉肉,那個炒蛋,這盤冷拌,那樣上湯,一番安排,一桌的春日鮮美就齊整了,配上螺螄小蝦,陶淵明的日子也不過如此啊。時令之鮮,取時節的韻動,天地的靈氣,真不愧是自然的饋贈。若對“鮮”還有更高要求,就去靖江的長江邊吧,清明前的四鮮就匯在這一江春水里。
到了靖江,嘗江鮮前,蟹粉湯包是必定要嘗嘗的。南園賓館是喝靖江湯包的首先之地,早些日子去了,由于那日賓館有喜宴沒有吃到,今終于得償,果然美味無比,不同凡響。南園說是賓館,樣子早已成為一家湯包館,馳名商標、名牌企業、餐飲名店、非遺傳承的種種盛名倒也不是虛傳。南園的湯包之大,超乎想象;湯味鮮美也超越了一個包子能孕育的極限。服務員說了吃法:慢慢提、小心移、開小窗、緩緩吸,我依樣畫葫蘆學著當地老饕的樣子,第一個還是吃得鮮湯滿盤,狼狽不堪,看人家可是滴水不漏啊。開始嫌油膩,品后才得其味意,這湯原是雞汁與蟹黃調和,不是肉皮化成,趕快兩只接上,要涼。南園的湯包托盤也是一妙,完勝吸管各家,味道也超揚州富春、鎮江宴春和上海城隍廟的同款。湯包原來也有時令,最豐腴的日子是中秋前后,因為也是湖蟹的好時節。靖江湯包也數次開到上海灘均無功返,忙碌的上海估計消化不了緩緩吸的熱湯。
蘇東坡“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傳世絕句可是活脫脫的春日美食詩啊。春筍、游鴨、蔞蒿、河豚不正是說的此時此地嘛。靖江,有刀魚、鰣魚、河豚和鮰魚,被譽為“長江四鮮”。但市面上的鰣魚多出錢塘,長江的少之又少。沒有點,想象著上海烹鰣魚大多以酒釀火腿蒸制,微甜的口味千遍一律。古詩云:“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边@爛煮春風的豪邁意境可難再現了。河豚多數為養殖,野生的菊黃價格也是不菲。我還是愛紅燒,能燒出粘口肉味的魚也只有河豚了,那鋪底的草頭更是最愛。反正是養殖的,好像也不用擔心河豚的毒了,飯桌上也沒了銅錢放桌自買責的習俗和拼死吃的義勇氣概。
江鮮之王當數刀魚,刀魚可不能先吃,不然其他好魚便索然無味了。市面上的刀魚,大多是“湖刀”、“海刀”和“河刀”,雖然都是刀魚,但口感和品質遠不能與長江刀魚相比。江刀亦有分,只有鎮江到南通的江段才算得上正宗。刀魚不過清明,明前的魚可是金貴,二兩半以上算是上品,三兩以上就是天價了。刀魚出水上岸一般四、五點鐘,看鮮魚滿身銀光錚亮,若找個有光線的角度看,這刀魚仿佛披了一身威武的戰袍。條魚上桌,眾人埋頭悶吃,其鮮美實難描述。礙于多刺和對銀子的尊重,大家都吃得格外認真,我在想,今年恐難再次,就找時間去老正興吃碗刀魚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