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推薦齊豫《橄欖樹》,回復”330“可收聽,晚安~
夢田
三毛詞 翁孝良曲
每個人心里一畝 一畝田
每個人心里一個 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
是我心里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么
用它來種什么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里一畝 一畝田
那是我心里一個不醒的夢
多少人是因為三毛而取了Echo作自己的英文名,
也許是為了紀念心中這一道不曾消退的回聲,
也許是還做著那個遙遠的撒哈拉的不醒的夢。
今日推薦紀錄片:《三毛的橄欖樹》
收藏完整紀錄片請點擊圖文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
三毛的橄欖樹
畢淑敏曾在《藍色天堂》中這樣描述三毛:
“從13歲開始,她就是典型的抑郁癥患者。
她敏感而聰慧,曾拼命奮爭,抵御的方式就是游學和旅游,當然還有寫作。
縱觀三毛的一生,我覺得她在國外求學和與荷西在撒哈拉的歲月,是最多陽光的日子。
寫作中,因為太慘烈,三毛并不敢持續深入地觸及內心苦難,并全然宣泄憤怒。
她盡量輕描淡寫地把血淚化為詼諧和俏皮,只是實在抑制不住時,才露出哀傷和怨懟。”
甚至還有學者從三毛的字跡中分析出了她內心的復雜抑郁。
但既然我們面對的是一位作家,透過她的文字來了解其內心世界應該是一種較直接的方式。
不死鳥(節選)
文/三毛
她就像一只飛鳥,往返于夢與現實,穿梭于不同的故鄉之間,心還在沙漠,頃刻間人已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前降落。
她愛旅行,用她的話來講,就是“讀活書”。她曾給好友眭澔平留下“遺書”,后者便花了20年的時間行走在不同的奇妙國度之間,用鏡頭記錄下了摯友想踏卻未能來得及踏上的土地。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別已不見的我
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
跟隨我倆的傳說
滾滾紅塵里有隱約的耳語
跟隨我倆的傳說
——《滾滾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