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妙殊 來源:金庸江湖網
金氏小說之中頗有幾位天仙化人的姑娘,香香公主是其中一位。在《書劍恩仇錄》之中金老把她寫得如此天仙、如此天真,以致于寫成了一個極端符號化的假人。
香香公主最為人知的特征是:體有異香(怎么會這么香呢?因為她從小愛吃花。人需要吃多少花才能遍體生香、香成一個人肉香水瓶那樣呢?數十噸?),純潔美麗。似乎是為了跟她精明能干的姐姐霍青桐做對比,這位公主娘娘智力極低,聽聽她說的話,往高了說也就只有七八歲的智商,整日只知與小花小鹿為伴,和陳家洛尋找霍青桐來到天山雙鷹的住處,晚上居然玩起了砌沙子——那是七八歲小孩都不屑玩的。而她對世事之懵懂,更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比起她來,阿甘簡直精明得能當國務卿。
這種弱智法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爹媽近親結婚,天生產品質量不達標,另一種是像《狼犬丹尼》中的殺手李連杰,被人為封閉幽禁起來。但喀絲麗不是弱智,而且也能很自由地到處亂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就算她父親與姐姐寵愛她,不讓她操心族中事務,耳濡目染也該懂點戰爭與和平,怎么會滿口是些“亞低能”的話呢?
——前半年很紅的一部迪斯尼電影《曼哈頓情緣》中的女主角倒與喀絲麗有幾分相似:童話世界里生活在森林中的小姐剛與王子定情,就被邪惡王后送到了現代都市紐約。那位小姐也是不通世事,只知道唱歌跳舞,到處鬧笑話。但人家是童話人物情有可原,而且她比喀絲麗可愛太多,便在于她沒有被塑造成一個玻璃人瓷娃娃。
金庸寫作《書劍》之時三十余歲,還十分年輕,在“天真”與“弱智”間的懸索之上,筆力尚待錘煉的他十分失敗地讓喀絲麗墮入了“弱智”的深淵,讓一個本意要寫得天真“無邪”的角色變成了天真“無腦”。很多人覺得陳家洛是個失敗的人物,其實他和香香公主比起來,都不知哪個比哪個更糟一點。
陳家洛在政治上的幼稚天真比之喀絲麗的低智不遑多讓,佳偶天成。他與喀絲麗向乾隆借來的那最后一天,既是生離,亦是死別,只是那時兩人心里都還懷著幻想。起初喀絲麗完全蒙在鼓里,陳家洛強作歡顏,陪她游玩,為她唱曲:“細細的雨兒蒙蒙淞淞的下,悠悠的風兒陣陣的刮。樓兒下,有個人兒說些風風流流的話,我只當情人,不由的口兒里低低聲聲的罵,細看他,卻原來不是標標致致的他,嚇的我不由的心中慌慌張張的怕”,這明顯是首艷情歌子,妙的是聽在公主娘娘耳朵里就成了笑話:“原來這個大姑娘眼睛不大好”;游覽嘉峪關之時,陳家洛為她解釋長城的作用,喀絲麗的感想是:“大家都在一起唱歌跳舞有多好,干嘛要打仗”,還是四五歲小孩的口吻。但最后陳家洛不得不告知她,太陽落山就要把她送回乾隆身邊——太陽落山了,香香公主“跳了起來,哭道:‘大哥!太陽下山了!’”。我前日重讀此處,自己“情景重現”,表演了一下“跳了起來,哭”,結果把自己狠狠地惡心著了——喀絲麗該年一十八歲,一個十八歲的成年女子作出這等這種撒嬌發嗲的幼兒舉動,想象一下真令人作嘔。
這場離別之令人嘆息在于:喀絲麗對陳家洛是完全的言聽計從,哪怕是他讓她做她認為最可怕的事情,她也絕不會說個不字。然而就是這個人,為了幼稚的政治幻想,親手把她推回了火坑,從此萬劫不復。喀絲麗香魂有知,也許倒不會怪他,但是在生者的朝朝暮暮,陳總舵主想起喀絲麗信任的目光,再想想他犯下的無以復加的嚴重錯誤,心中滋味只怕是生不如死吧?
P.S. 陳家洛為喀絲麗唱的小曲見之于清人編寫的《霓裳續譜》,該書收集了清乾隆時期傳唱于天津北京一帶的民歌時調,此曲名叫《寄生草》。
再P.S.我在《清稗類鈔》第一卷“祠廟類”中,發現了這樣一段記載:“香冢:京師南下洼之窯臺,在陶然亭東,其地有香冢、鸚鵡冢,相傳香冢為張春峐侍御瘞文稿處,鸚鵡冢則瘞諫草處也。香冢銘云:浩浩愁,茫茫刧,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竭,一縷煙痕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又詩云:蕭騷風雨可憐生,香夢迷離綠滿汀。落盡夭桃又穠李,不堪重讀瘞花銘。”《書劍》之中,這段被挪來放在全書的最后,安排成陳家洛為香香公主寫的銘文。“一縷煙痕”改做“一縷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