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頭是一種亦正亦邪的發型,有一種魔力:雖歷經百年,期間還飽受非議,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道德家指責為“不正經的女人才這樣留頭發”,卻依舊深受女性喜愛,其經典的時尚前沿造型更是難以撼動。英國國家美發協會副會長馬克·科雷( Mark Coray )認為: Bob 頭見證了朋克、摩登、新浪漫主義等各種風格,最終因為流行明星而發揚光大。
1909 年,理發師安東尼·斯普里克沃斯基從圣女貞德故事中找去靈感,為演員伊芙·拉娃利爾剪了一個男孩墨陽的齊耳短發,好讓她在舞臺上盡情扮演比自己一個實際年齡小很多的角色。
因為長頭發妨礙跳舞,交誼舞演員愛蓮娜·卡斯特( Irene Castle )大膽地剪了短發,由此,她成了第一次因 Bob 頭上頭條新聞的明星,更成了引領 Bob 頭發型時尚的先驅。
△加布里埃·香奈兒
△克勞拉·鮑
隨著可可·香奈兒、克勞拉·鮑等社會名流、明星先后加入,剪了短發,勇于嘗試、獨立大膽的女性形象開始在歐美社會慢慢樹立起來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不少電影中的經典形象,露易絲·布魯克斯就是其中的典型。
露易絲·布魯克斯,因在默片中扮演放蕩墮落角色而聞名。她是默片時期最妖艷最有靈氣的女孩,曾出演《潘多拉的盒子》中的充滿野性的性感尤物“露露”一角,成為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永恒的性感偶像,而“露露”成了她的代名詞。她也成為了“爵士時代”的典型,更是追求女性自由、平等、民主的典范。她積極參與政治,社會活動,倡導性解放,成為當時婦女發揮公共作用的象征。
露露曾公然在片場閱讀歌德和叔本華作品,這直接觸動了派拉蒙高層,因為相比一個有思想會反抗的女星,派拉蒙更需要的是一個被好萊塢法則馴服,可以所心所欲被指定染上色彩的空心人。而露露本性率真,更熱于思考和喜愛讀書,幾番激烈對抗后,露露被雪藏了,一生只主演過 25 部影片。晚年窮困潦倒,后來出了一本自傳——《露露在好萊塢》記錄自己的放蕩、爭議但充滿個性的人生。
伴隨著 Bob 頭的流行,那個縱情享樂、紙醉金迷的爵士時代業已開始,Bob 頭在倫敦上流社會迅速流行起來,并蔓延到整個社會,與此同時,安東尼·斯普里克沃斯基來到美國,將這種發型在其正在開始的摩登女時代中迅速成為主流。斯科特·菲茲杰拉德是此時“摩登女之王”,而其著名的妻子,亦是著名的 Bob 頭。
Bob 頭也引起了極大的社會爭議,起初 Bob 頭流行在倫敦上流社會,后來成為濃妝艷抹,活躍于倫敦社會邊緣的“浪女”的標準發型。甚至連當時的瑪麗皇后在參加皇家典禮時,都要詢問哪些人是待了假發,以便區分、辨別出剪 Bob 頭的女性。更甚者,有保守人士猛烈抨擊道“剪 Bob 頭的女人是有傷風化的”。據說當時很多大型百貨公司,開除了一大批為趕時髦而剪了 Bob 頭的女工,甚至還有個美國男人回到家,因發現妻子剪成 Bob 頭,而要鬧到離婚的地步。隨著大蕭條時代的來臨,爵士時代宣告結束, Bob 頭開始消停并成別著發卡的鄰家女孩形象。
二戰后,各國經濟開始復蘇,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也跟著恢復正常。 60 年代,維達·沙宣( Vidal Sassoon )改變了剪發方式,并將此前的 Bob 頭重新改良。他為時尚界的標桿、超短裙之母瑪莉·官( Mary Quant )設計了這款經典波波頭,而瞬間引起轟動,也逐步改變了人們此前對Bob頭的誤解。
不久后,沙宣又為華裔女演員關南施剪的 Bob 頭,幾何線條感與優美造型,該款發型成為了世界時尚的經典之作,頻頻出現在 VOGUE 等時尚雜志上,給世界時尚界帶來了不小影響。后來人們干脆以 Kwan bob 或者 Kwan 發型來命名南施的這一經典發型。
隨著造型技術的進步, Bob 頭不限于沙宣頭那種簡單幾何線條的形式,而變得更加多樣化。 1976 年,電影《 Bonnie & Clyde 》中,女主角 Faye 的貝雷帽以及長款波波頭的帥氣造型,成為眾多想改變頭發長度的首選, Bob 頭又再次流行起來。
進入 21 世紀,有更多的電影喜歡用 Bob 頭發型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天使艾美麗》,青春而又精靈古怪的女主角奧黛麗·塔圖的造型,隨著電影的大熱,成為女性爭相模仿的又一典范。
提到 Bob 頭,自然少不了安娜·溫圖爾,這位被譽為被譽為時尚界“女魔頭”,美國版《 VOGUE 》主編,不管潮流如何變幻,她頂著那頂彷如盔甲的 Bob 頭,引領世界時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