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健確實是近些年非常值得關注的新人男演員,而且是個很聰明的演員,之前曾在上海見過他的幾個發布會,反應很快,也很有想法的一個小男生。可以關注下,包括我聽說,我的翻譯組就有好幾個他的粉絲。這篇文章,就是關于他的。
2013年的處女作《青春派》,董子健憑借本色出演獲封華語影壇首位“90后影帝”
董子健的處女作是2013年劉杰執導的《青春派》,他以持重沉穩的演技和生動自然的風格詮釋了“居然”這個人物,首次觸電便斬獲當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震驚業界!雖然是當之無愧的男一號,但他并沒有完全在觀眾群中打開知名度,因為當時青春片還沒有完全摸索到商業脈門,演員自身的定位仍需要依附于電影藝術本身。
再到肖洋執導的《少年班》,這仍然是董子健拿手的青春題材影片,但他的演技有了更明顯的飛躍,身上獨特的棱角氣質也漸漸顯露出來。《少年班》雖然是一部群像戲,但恐怕沒有人會否認董子健的吳未是全片中最出彩的人物,從折射現實的功能來說,這個人物所具有的復雜和鮮活從某種程度上升華了影片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其實《少年班》是部在故事敘述手法上有缺陷的作品,觀眾之所以能被情節打動,完全倚靠董子健精湛的表演所支撐。
董子健并不是第一眼看外貌就容易被吸引的演員,在俊男美女搏噱頭的年代,他所具有的潛能也很容易被人忽視。真正開始展現出他可塑性的是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他飾演的角色是張到樂,這個角色可以看作是《少年班》里吳未的延伸,只不過這是一個具有俄狄浦斯情結式的人物,因為童年的陰影,顯得更魚質龍文。董子健在戲里并沒有大段的對白,更多的是由內心傳遞到眼神、表情的心理式演法,來表現人物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場景中千變萬化的性格層次,給人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這個角色最大的難度在于很容易被塑造的流程化,尤其是與戲骨級演員張艾嘉搭檔,若自身氣質等等一系列客觀條件不夠,很容易被被動式引導,但董子健超乎真實年齡表現的演技、還是賦予了這個失愛的少年更有層次的說服力。從感性層面而言,《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在均衡藝術和商業性上的一次嘗試,之所以邀來了董子健,想必也是看重了他身上所具備的藝術和商業的雙重價值,也難怪《末代皇帝》制作人杰爾米·托馬斯在戛納看了《山河故人》后忍不住稱贊:董子健有一張未來的臉。
難得的是,在青春片日漸成為中國電影主流片種的今天,董子健并沒有選擇投拍不少濫竽充數的青春片來增加曝光度,加冕影帝之后,他毅然選擇出國深造磨練演繹技巧。2015年董子健參演的作品將迎來井噴式爆發,由他主演的青春電影《少年巴比倫》、農村題材影片《德蘭》、改編自臺灣作家藤井樹同名小說的《六弄咖啡館》都將陸續登上大熒幕,也就是說,這幾部影片無論從題材、背景和戲路來說都不重復,對一個演員來說,他們職業生涯面臨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對不同角色的精準分析和把握,從《山河故人》苦練英語扮演地道澳洲少年,再到《德蘭》、《六弄咖啡館》學云南話和臺灣話,一路過來,董子健極強的語言天賦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已成為他代入不同角色的加分環節。
董子健的走紅,也跟他為人低調謙和分不開。作為星二代,董子健并沒有依靠父母的光環為他打開一片天,更多是靠他自身修為和努力來證明自己,他在每一部作品中展現出的氣韻和舉止,可能表現的比許多酷男帥哥還要亮眼。有媒體曾這樣評價董子健:“相比時代下的那些花美男小鮮肉,董子健能演40年,能拿一堆影帝,能有他自己的時代!”因此那些過分單純的角色并不適合他,董子健更擅長的是像梁朝偉一樣用眼睛敘述自身閱歷和故事的角色,所以說,董子健現在已經成為了能精準刻畫青少年心理成長軌跡角色的不二代言人。金馬獎執行長聞天祥曾評論董子健是“天才戲精”,若能比喻,我會用“摩天輪”來形容他——每一站都能有光景,每一站都能轉到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