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酸辣粉如今已是在全國可見,但終究還是重慶的才算地道。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總會在北風呼呼刮的晚上下了自習順一碗酸辣粉回宿舍,呼呼地吃下一碗粉,全身都暖起來了。一碗上好的酸辣粉一定用上等的紅薯粉。在重慶,不少店家為保證品質都會選擇自制主粉。手工制作的主粉一般是由紅薯、豌豆淀粉與溫水按比例混合放于大鍋中,使用竹棍不斷攪拌,直至呈透明均勻的粉芡糊;再按比例兌入濕淀粉攪拌成面團,將勾兌好的面團放入漏勺中,用手不斷錘擊面團,利用重力擠壓下使之成條狀入鍋糊化浮起成為紅薯粉,最后將糊化過的粉條撈起在冷水中進行冷卻。這種純手工制作使得各家小店的味道各不相同。在現在這樣一個機械化生產講究效率的社會,一個人為你做這樣一碗純手工的粉怕是他最大的誠意和熱情了。
酸辣粉的湯底通常是用豬大骨或牛骨熬制成,牛骨的會比較香一點。
不知道這算不算小城市的好處,重慶人好悠閑,步行街上有很多人坐在樹下聊天。似乎在這座小城,吃才是人生中的大事。也許才下午四點,你就會看見出來覓食的吃貨,站在小店邊來一碗酸辣粉。當然你也可以坐在小店里,吆喝一聲:老板,一碗酸辣粉。花生、小蔥、香菜、肉末,粗粗入味的勁道粉條兒,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卻欲罷不能,辣中帶麻說不出的酸爽。
如今交通便捷、信息發達,但往往散落在街頭巷尾的那些正宗的飲食美味卻并非輕易找到。在那數萬條的街道窄巷中,究竟還藏有多少美味。跟著伍郎,來場尋味之旅,因為那些活在街頭巷尾的美食,才當真是歲月流轉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