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數年前,應某出版社之約寫的一部歷史題材作品的一部分,書最終沒出,今天拿來湊個熱鬧。出于當時的要求,文字風格有些戲說風,這次就不改了。
東進中原,一直是秦國歷代國君的夢想,但是當晉國還是一個完整的國家的時候,它就像一塊石壁一樣,阻擋在秦國東進的道路上。即使是在秦國最偉大的君主——秦穆公時代,也只能是無可奈何,望晉興嘆。
但是這并沒有徹底的阻礙秦穆公的強國夢……
當時的情形是:秦穆公在晉國這面石壁上,雖然沒有碰得頭破血流,但也是弄了一鼻子灰。之后的幾代秦國國君,也在這方面沒有什么作為,只好將目光重新轉向了自己身后,就又看到軟柿子義渠戎。
于是在第一次征伐義渠戎勝利的180年后(公元前444年),又一次大舉攻伐義渠戎。效果非常好!好到“執其君而歸”的地步。不過這次義渠戎的人民,沒有忍氣吞聲——本來嘛,打就打啦,搶就搶啦,干嘛還把人家老大抓來,這不是打人家臉嗎?
忍辱負重的義渠戎,在14年后(公元前430年)來了個大爆發,給秦國人沉痛的一擊,不僅收復失地,而且還從秦國的身上砍下塊肥肉來——把自己的疆域,從原來的10萬平方公里,擴大到了20萬平方公里。不但一舉翻了身,而且達到了鼎盛時期——把西戎的老大秦都打敗了,那些小國還有哪個膽敢不服?!從此義渠戎和秦國成為西戎地區的兩個超級大國——從單極世界,變成兩極世界,秦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外交上也遭受重創,很長時間沒有恢復過來。這種力量的均衡,保持了近百年的相對穩定。
在平靜的水面下,往往是洶涌的暗流——如果說秦在與義渠戎的戰爭中,是有選擇權的主動找事兒。那么與中原各國的連年征戰,就是身不由己了。所以一旦秦停止了對義渠戎的戰爭,義渠戎就基本進入了和平時代,而秦卻要繼續與中原各國打得昏天黑地。但秦也在這些征戰中不斷強大起來——這就跟運動員一樣,不參加高水平的比賽,自身能力很難提高。
秦國的強大不僅表現在軍事實力上,而且也表現在相對態勢和國家信心上,尤其是在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以后,秦國的實力無論絕對還是相對,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孝公死后兒子惠王繼位,由于有商鞅這個“萬人恨”墊背,秦國的辦法政策得以保存。所以惠王在殺了商鞅,用他的腦袋平復了貴族們的怨恨之后,僅僅經過了一個短暫的停頓,就沿著他老爸鋪好的康莊大道,義無反顧的走了下去——引進人才、大膽革新、銳意進去……一時間,六國才俊趨之若鶩。
經過惠王27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秦國在實力上、理念上、制度上都遠遠的超越了其他六國,此時秦統一六國的戰車實際上已經開始啟動。就在這當口,義渠戎又跳了出來——與趙、魏、韓、楚、燕相約聯合攻打秦國。雖然此時的中原之兵,已經無法奈何秦國了,但腹背受敵就難說了,所以橫行中原的秦國,竟然拉下臉來,送上“錦繡千匹,美女百名”拉攏義渠王,結果義渠王非但不買賬,而且從中看出了:秦國已經掉井里了,于是趕緊揀起塊石頭砸了下去——從相約改成實際起兵伐秦。
這塊石頭確實砸著了,而且砸出血來了——“大敗秦人李帛之下”。但同時也砸了自己的腳——雖然這一下阻滯了秦國東進的腳步,但是中原那五國不爭氣,并沒有趁這個機會攻入千里秦川。所以當五國并還之后——這是常有的事,五國、六國的兵將在函谷關外鬧騰兩天,等把糧食吃光了,就各自卷鋪蓋回家了。只是這個義渠戎,本來見識就少,有不看新聞,根本不知道中原打仗的玩法,就跟著瞎積極,結果被晾這兒了,活該他倒霉,成了五國的替罪羊。
很快義渠戎就從秦國那里領受了“對沖動的最好懲罰”——義渠戎的行為,讓秦深刻地意識到攘前必先安內后,于是暫時擱置了東進的計劃,將戰爭的矛頭對準了義渠戎,然后就是重重的一擊——義渠戎沖動的4年后(公元前314年)秦伐義渠戎,連拔25城,從此義渠戎實力大減,西戎一帶重新回到單極世界。
但惠王終究沒能在有生之年滅掉義渠戎,這才給我們留下了一處讓人嘆為觀止的歷史大戲。惠王在公元前311年去世之后,由武王繼位。這哥們是個十成十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主兒,滿腦子就想著一件事——稱稱周王的鼎到底有多重。如果讓這個人來統治秦國,毫無疑問是六國之“福”,他一定會把秦國敗禍一番。如此看來,上天還真是眷顧秦國,凡事有用的、能干的國王,就多活幾年。凡是不靈的馬上干掉,從孝公到始皇,共計6為國君先后在位,武王在位只有5年,雖然在位時間短,但其死法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作為一國之君,和人比賽扛鼎,結果把腿砸了個粉碎性骨折,不治身亡。想想也是,明明祖上是趕馬車的,不踏踏實實的干好這份高尚的職業,非學人家練舉重!……
武王死后,弟弟昭王繼位。通常這種打亂傳承制度的傳位方式,都將帶來國祚的震蕩,但是秦國沒有,因為昭王繼位初期,實際是由他的母親,惠王的老婆宣太后(也就是羋月,羋八子)攝政的,可能是由于惠王剛死不久余威尚在,而且宣太后又成功的引進了娘家人(也就是外戚)魏冉做丞相,很快就穩定了國內政局。并不是所有的外戚都是只會貪財、貪權的草包,也有許多確實具有相當的政治才能,這個魏冉就是其中一例。雖然是通過裙帶關系上來的,但的確有兩下子,橫向對比一下的話,大概不會輸給后來的呂不韋。因此在宣太后和魏冉的共同治理下,秦國很快又回到了統一六國的軌道上。
在此期間,宣太后還干了件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一個人把義渠戎給挑了。
今天回頭看這位宣太后,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概是受到丈夫秦惠王的影響,或者長期在朝中耳濡目染,了解到義渠戎是絆住秦國戰車向東奔馳的車輪的繩索,不除掉義渠戎,秦國幾代國君的統一夢都得泡湯。但一味強攻,雖然能夠取勝,但終將消耗掉秦國大量的國家資源,于是宣太后決定調整政策,以懷柔之策慢慢消化義渠戎。
就在這個時候,剛被秦惠王痛扁一頓的義渠王,想趁著昭王初立的機會,搞好兩國關系,主動前來朝賀。他卻沒想到,此時在秦國的深宮里,有一門人間大炮,已經將炮口對準了他。這尊大炮不是別的,就是宣太后本人!——正當宣太后盤算著,怎么才能先軟化,后消化義渠戎的時候,發現敵人竟然主動送上門來了,立即決定:馬上行動;目標:義渠王;武器:她自己;戰場:床上;勝利條件:將其徹底拿下。
宣太后做到了。
當義渠王朝賀完畢之后,就被宣太后留在了宮中,長達數年之久,期間宣太后還為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估計義渠王心里這叫一個爽啊,所謂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更何況是偷了個太后,而且這個太后又是自己平生最大的敵人的老婆,所以從生理到心理爽的一塌糊涂,卻不知死亡正在一步步逼近。
宣太后用這幾年的時間,至少做了這么幾件事,或者說達到了這么幾個目的:
1. 讓義渠戎長期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國君作為最高決策者,在封建專制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其重要程度至少不亞于一支足球隊中守門員的作用,況且義渠戎的管理水平本來就低得可以,再少了當家的,可以想象幾年下來,一定是國事荒廢,國力銳減。這就達到了進一步削弱義渠戎的目的。
2. 由于國王長期滯留在秦國,實際上等于拿國王做了秦國的人質,甚至比做人質更糟——楚懷王被秦國“留下來”之后,楚國還可以另立國君,而義渠王是被人間大炮擊中,自己樂不思蜀不愿回去,所以國內還無法再立新君。一個國家的現任國王,成了敵國的人質,還能發動戰爭嗎?因此就為秦國贏得了幾年的和平期,可以進一步增強實力。
3. 由于國家處于相對安定的狀態,至少不至于再度陷入雙線作戰的窘境,這就為昭王鞏固王位,爭取了的時間,創造了條件。
等該辦的事都辦完了,這個義渠王的好日子也該結束了,因為下面要干的這件事,最不需要參加的就是他了,于是宣太后把他叫到宮里,給殺了——估計不會比殺雞麻煩到哪去。隨后就起兵,將國力比他們的國王的腎還虛弱,而且還毫無防備的義渠戎一舉滅掉,徹底解決了秦國東進,完成統一大業的后顧之憂。
后世的史學家們,在記錄此事時用的是“淫亂”一詞,只能說是思想太狹隘,眼光太短淺的表現。更有甚者,還有人拿宣太后,與后來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相比較,為趙姬鳴不平。不理解為什么宣太后“淫亂”沒人過問,而趙姬**就被人口誅筆伐?有這種疑問的人,不是太幼稚,就是太缺乏政治頭腦。宣太后的淫亂,是“一個人在戰斗”,是以一人之力抵十萬雄兵,這種行為的學名叫“為國捐軀”。趙姬的淫亂,完全是寡婦思春,圖個肉體快活,根本不是一個境界。
縱觀古今,狠人不少,這么狠的沒有!宣太后或者說秦國的這種滅胡戰術,也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瞠目結舌。后來西漢的呂后,如果能學學宣太后這兩下子,學學人家這種膽識與魄力,在冒頓單于寫信對她進行性騷擾的時候,來個將計就計順勢將單于拿下,那會省了后來多少事!會少死多少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