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父親的功能與悖論

作者:李孟潮

選自:李孟潮為《父性》中文版所作序言

配圖:youngjun kim

編輯:慈懷讀書會(ID: cihuai_dushuhui)“雄性”的特征是最穩定的,“男人”次之。而“父親”,大概是穩定性最差的身份認同了。

“雄性”不等于“男性”

什么是“男人”呢?

“男人”已經是社會化的產物,是一種身份認同。

“男人”的本質是不存在的,是空,就像“女人”不具備本質,“女人”并不存在的一樣。

“男人”這個符號的意義,必須是在和“女人”相比較、有差異中產生。

“男人”之特質,必和“女人”之特質有差異、有對立。

“張飛”屬于“男人”,所以不會涂脂抹粉;“貂蟬”屬于“女人”,所以不會大碗喝酒。

當我們描述,一些人是“純爺們”“真男人”,是“男子漢”“大丈夫”“男人中的男人”之時,必然,也暗含著另外一些人是“娘娘腔”“女里女氣”“不像個男人”。

可見,“雄性的”不等于“男性的”。

一個生下來是雄性的人,必須經過努力,符合社會對“男人”的定義,最后才能成為一個“男人”。

“雄性”的特征是最穩定的,“男人”次之。而“父親”,大概是穩定性最差的身份認同了。

比如,一千年前對“男人”的定義在今天仍然沿用,如勇敢、堅強等,但是對“父親”的定義卻可能是“五十年河東,五十年河西”。

就在數十年前,“嚴父”曾經是很長時期理想父親的標準,而毆打孩子是“嚴父”的功能之一。而今天,這樣一個父親會被定義為“虐待兒童”的。

我們如何做父親?

魯迅當年曾思考過,我們如何做父親?這個問題居然被提出來思考,也說明中國在“父親”的生產上遇到了危機。

心理分析師魯格·肇嘉《父性》指出,歐洲文明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就是要解決父親的危機。從他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文明史就是建立在“父親的制度”之上的,甚至美國的興起也和新教背景下的父權制有關。

眾所周知,美國又一次開始衰落了,可是美國衰而不落,落而又升在當代歷史上已經成了一個規律。

個中原因貌似也和“父親”是否得到支持有關。

近代美國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父親缺席的危機,一次就是工業革命,另一次是二戰。

據說,以前的美國就是歐洲的工廠,就像現在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一樣。當年美國男人們要拋開家里老小,到工廠工作,結果就是大批美國留守兒童的出現,和今天的中國一樣。這是第一波的“父親的缺席”。

第二波“父親的缺席”是二戰、越戰等一系列戰爭造成的,男人們奔赴戰場了,有些就此永遠地缺席了。

父親缺席的直接后果就是家庭解體,美國的離婚率一直節節升高,一直到1990年代到了高峰。

家庭解體帶來了一大堆社會動亂問題,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吸毒和暴力了。

吸毒、暴力的根源就在于一代代的男孩子們無法認同他們父親,這些“無父之子”長大后,對文化的最大影響就是如下兩方面:

第一,他們創造了、支撐了、強化了消費主義文化,并且把這種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第二,“父親”在婚姻市場上嚴重斷供。

如果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美國國民精神狀態遲早會展現出中國人在鴉片戰爭時期的那個樣子,他們離“北美病夫”這頂帽子不遠了。

到了1990年中期,美國政府和許多民間團體一起開始致力要轉變這個父親危機,開始做了很多事情。

然后,眼看要落下去的美國又升了上來。

而這已經不是美國社會第一次挽救父親危機,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早期,曾經有一陣子,婦女和兒童是可以工作的。媽媽和孩子賺錢比父親多很多,更加加劇了父親缺席的危機。

結果是一系列法律和道德手段保證了父親認同的傳遞,然后就開始了美國衰而不落、落而又升的循環。

最近一輪美國支持父親的大手筆是2006年,美國政府出臺法律,每年要用1.5億美元專門用于支持“健康婚姻和負責的父親”。其中5千萬美元是專門用來促進、宣傳“父親”的功能和重要性。(Rosenberg  & Wilcox ,2006)

所以,近年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從Discovery到好萊塢,“好爸爸”的形象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發展建構、破舊立新的過程中。

而這種“美國文化”是幾乎沒有人可以抵抗的,因為它抓到了社會建構的命門——“夫妻關系”和“父子關系”。就像中國曾經的儒家文化一樣。

儒家文化之所以如今無法傳揚,一個原因就是它學術化了,它變成了一種學術話語,而脫離了它本來的權力鏈條——父權—君權—神權。

從這一點來說,于丹也許比批判于丹不夠學術的人,更接近儒家的本意,她把儒家道德話語權力的觸角直接深入到家庭關系中,而不是在學術考據的無人沙漠上轉圈圈。

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父親”都是一個構建一種技巧一種藝術一類修行。

一個儒者,其修行道次第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通俗地說,如果你是一個儒者,只要在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證家庭穩定,也就是,做一個“好父親”。

“父親”是一種程序,這個程序從發明出來那天就有不少bug

“父親”是一種程序、也是符號認同系統最早的程序。這個程序從發明出來的那天就有不少bug,它們被稱為“父親的悖論”。

這個悖論是這樣的——“父親”這個身份認同一般來說,包括了四個成分:供養、護佑、規訓、傳道、勝利。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做一個“父親”,你最好做到:

第一,能賺錢養活太太和孩子并陪伴他們;(供養功能)

第二,能保護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災人禍的侵擾;(護佑功能)

第三,能夠設定家庭規則維持家庭結構;(規訓功能)

第四,傳遞給孩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傳道功能)

第五,你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強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媽媽強大有力,也就是說,你要是個男人,你要很man。(勝利功能)

其中前三個的養育、保護、規訓功能其實也是母親的天職,所以,父親的功能至少有75%是作為“輔助性媽媽”存在的。

這是為什么有些學者懷疑,父權制實際上是女人們發明的,因為它賦予了女人“陰性的權力”。

女人的確把看起來風光的“父權”給了男人們,同時女人們也獲得了“陰性的權力”,也就是說,不賺錢的權力、撒嬌的權力、譴責男人們不負責任的權力。

當然,這種一邊倒的觀點大概也不符合事實,“父權制”至少也應該是男人們提議、女人們投票通過的。男人或女人任何一方沒有辦法發明一種文明制度,并且傳承下來幾千年。

現在很多人說的“好爸爸”,準確地說,是指“貌似好媽媽的爸爸”

“好爸爸”和“堅強的、勝利的父親”這兩個形象是沖突的。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父親也是缺席的,但是那個父親是個勝利的軍人,僅僅這一點,他就贏得了孩子的尊敬和認同。

就像《教父》中的老教父,雖然他是一個黑社會老大,可是他勝利了,當他面臨失去“勝利者”這個位置之時,他的兒子邁克爾馬上就會從一個愛國軍人變成一個青年殺手,維護父親的產業、父親的位置和父親的榮譽。

孩子,尤其是兒子,總是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厲害”。這是他兒童般自豪感的一個根基。尤其是,孩子們期望自己的父親能夠勝過母親。

比如電影《駕駛課》中的那個少年,聽到父母離婚,讓他最憤怒的事情是,“爸爸,你作為一個男人,怎么能夠讓她甩了你,而不是你甩了他。”

“勝利功能”對孩子們如此重要,以至于他們并不在乎自己的父親是否是通過違法犯罪獲得勝利的——從某種角度上,這是貪官污吏、黑社會老大層出不窮的一個家庭無意識根源。

他們雖然為法律體系不容,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孩子或者妻子眼中,卻是家族的英雄,這曾經的勝利者雖然進了監獄卻給家族留下了無窮財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就是這個家悲愴的普羅米修斯。

由于勝利功能直接決定了男人的價值感所在,所以大部分男人寧愿犧牲供養、護佑、規訓、傳道這四方面,也不愿意放棄“勝利者”這個男性表象。

他們想出來的解決這個“父親悖論”的方式就是——給錢!

你需要養育嗎?我可以給你請保姆,你要六個還是八個?

需要保護嗎?我可以雇六個保鏢加三只藏獒。

……

正好,現代社會恰恰是可以提供這種需求的滿足的。

我在內環高架上看到,一武術學校的招生廣告語就是,“你安心賺錢,孩子,我們來管!”

“缺席的父親”也許恰恰是父親功能進化中,人類的無意識合謀

“缺席的父親”在美國這百年的歷史來看,集中于富有階層和貧民階層兩段。

富有階層之所以父親缺席,就是因為父親去打拼,努力成為一個“勝利者”了。

這表面上看起來很不符合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的規律,但是確實符合終身發展的規律。

一朋友告訴我,“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他忙碌的背影。”

這個朋友已經50多歲了,他也成了和他父親一樣的人,一個缺席的父親但卻是勝利的男人。

讓一個6歲的孩子來選擇,他會選擇父親不要缺席做個“好爸爸”,可是到他16歲,他發現父親是個窮鬼、是個軟蛋,事情就不一樣了。

供養、護佑、規訓、傳道這四個方面雖然重要,但是你或多或少可以用錢買到,但是“勝利者”只能親力親為,在成為勝利者的過程中,才可能賺到很多錢,雇傭其他人來承擔供養、護佑等功能。

這就是進化歷程中男人們的選擇,他們優選選擇了成為“勝利者”——在當代社會,也就是“有錢人”——在其他父親功能上缺席或者把這些功能轉讓給母親,或者外包給其他人。

中國的“父親危機”

在中國歷史上,“父親危機”的出現,可能要比美國的歷史還要長。如明清時期文學作品中的西門慶和賈寶玉,就分別象征著父親危機下的父親意象和兒子意象。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我們生活中仍然到處是西門慶一樣的父親,我們的兒子也越來越像寶哥哥一樣——被一群女人團團圍住,對男人、對父親不是那么認同。

這場危機也許是在中國制度化的儒—道—釋互補系統中,父親的勝利功能很多朝代都受到壓抑和克制,直到外族入侵才被激活。

而父親的傳道功能在儒家體系中,很多時代至少在話語層面是不完全的,直到宋明理學之后。儒家的“道統”好像才是在形而上學層面上比較圓滿的。

從中國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否可以說,當中國歷史上每次父親功能得到支持后,就會帶來中國經濟的騰飛和富強,然后,就出現衰落和異族入侵呢?

所以,美國今天的“衰而不落、落而又升”的歷史,是不是也是中國昨天的歷史?而美國今天的歷史,也是中國明天的歷史?

而中國今天的騰飛,是不是和一個個強烈認同“父親”和“父權”的民工和鳳凰男有關?

而中國日后的衰落,是不是和這些人的孩子在生命中學會,世界上最好的不是父親,而是父親帶來的錢,尤其是“花錢”最終會變成他們生命的意義所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父親是一種程序,從發明起就有不少bug
父親給步入社會兒子的40個提醒
父性:我們如何做父親
父親的五大功能 文/李孟潮
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
勝利者和失敗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贵定县| 南汇区| 乐东| 黎平县| 卢湾区| 筠连县| 嵩明县| 泊头市| 年辖:市辖区| 临桂县| 诸暨市| 新兴县| 合作市| 白城市| 宁阳县| 张掖市| 河间市| 屯留县| 日照市| 东丽区| 鄂尔多斯市| 海林市| 蒙自县| 昆明市| 电白县| 湘乡市| 宣化县| 克拉玛依市| 雷州市| 綦江县| 淮滨县| 江陵县| 卢氏县| 闵行区| 嵩明县| 措勤县| 昭苏县| 神木县| 谢通门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