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五一假期,抽出了一天的時間,跟隨一個戶外團隊去百花山游玩。雖然是跟團但是到達目的地后自己可以自由安排,只要遵循返程指定的時間就行。此時正是百花山夏花綻放的季節,我正是為這些花草而來。
百花山位于京郊的門頭溝區,距市區100公里,一路輾轉到達景區已近中午,略作整頓開始登山。
沒走多久,在一棵油松旁看到了柳蘭(柳葉菜科 柳葉菜屬),柳蘭因葉似柳、花似蘭而得名,頂端直立的總狀花序,由下至上次第開放,現在僅底部開了一小部分,未開的花苞形似毛筆頭,隨著成熟度由低漸高,花苞也由下垂狀漸漸橫向伸展,直至完全綻放。
遠遠的,傳來一股濃香,轉過一道彎,幾株暴馬丁香(木犀科 丁香屬)正開得濃烈,密集的圓錐花序,白中略帶乳黃,香氣正是由它而來,這般香氣和濃密的花真稱得起“暴馬”之名。
時而沿著臺階,時而竄到旁邊的小道,邊走邊低頭四處打探,眼前出現了一小片華北耬斗菜(毛茛科 耬斗菜屬),十分欣喜,華北耬斗菜花瓣奇特,末端長長的花距成鉤狀向中內彎曲,形態可愛,花冠朝向地面,借著地勢矮下身子仰望,這才看到中心處的花蕊。
接著又發現了幾株費菜(景天科 景天屬),開著并不怎么打眼的小黃花,雖然花貌不揚,但是費菜又名“土三七”,可作藥用,具有止血、止痛、散瘀消腫的功效。
不知不覺中已經爬了好高,回頭眺望,層巒疊嶂,山色漸隱。
毛蕊老鸛草(牻牛兒苗科 老鸛草屬)顧名思義,花蕊處生有糙毛,不過這并不代表同屬的其它老鸛草的花蕊都沒有糙毛,同樣道理,另有一種名為反瓣老鸛草,花瓣向后反則也并非它的專利,毛蕊老鸛草、紫萼老鸛草的花瓣都具有反則的特征,在植物學分類上,它們都被列入老鸛草屬下的“反瓣組”。
瓣蕊唐松草(毛茛科 唐松草屬)是被我列入重點觀察清單之中的植物,只憑“唐松草”這個充滿古意的名字,便有著自來的好感。當它真的出現在眼前,比想象中要來的嬌小,那些看似某些菊科植物狹長的花瓣,其實是雄蕊瓣化的花絲,頂端著生著淡黃色的花藥,這正是瓣蕊唐松草的有趣之處。
花如其名,舞鶴草(百合科 舞鶴草屬)生的小巧靈動,一串串玉潔的小花好似能工巧匠精心雕刻出來一般。寬大的葉片有著較深的弧形葉脈,與常見的玉簪葉片相似,這也是不少百合科植物共有的特征。
沼生繁縷(石竹科 繁縷屬)植株矮小,葉片窄小細長,稍不留神就會從你的眼皮子底下躲過,粗看平淡無奇,俯下身子細細觀察才能發現它的美妙。小小的白色花冠好似一對對的兔子耳朵,每對小耳朵看似各自獨立,其實是由一個花瓣從中間深裂而來。
距離山頂已經不遠,找一小塊開闊處,邊恢復體力邊拿出隨身的食物補充能量,周圍綠蔭環繞,吃起東西來別有滋味。
全神的低頭行走,不經意間的抬頭,正巧撞見攀爬在一株灌木上的長瓣鐵線蓮(毛茛科 鐵線蓮屬),陽光灑落在藍紫色的“花瓣”上,紋脈清晰可辨,有著令人舒適的棉柔質感,這樣的相遇著實驚艷,至今念念不忘。
鐵線蓮屬基本都是攀爬型的藤本植物,長瓣鐵線蓮外層的“大花瓣”實則是花萼,中間細碎的“小花瓣”則是由部分雄蕊退化而成(從植物進化角度,雄蕊是由花瓣進化而來),所以長瓣鐵線蓮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花瓣。
終于抵達山頂,頂部其實是一片近千畝的亞高山草甸(海拔約1800米),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幾株有斑百合(百合科 百合屬)花色艷麗,沐浴著暖暖的高山陽光。可惜并沒有找到珍貴的大花杓蘭。
順著棧道走到草甸盡頭,遠處群山盡收眼底,棉花糖般的云朵就在近前悠悠的飄懸,面對如此美景,人也跟著癱軟起來,找一處山石坐下,什么也不做,就這樣一直靜靜的看著。
迫于時間得快些返程下山,順著一條捷徑向下一路小跑,松軟的土地起著很好的緩沖作用,倒是輕松。
突然留意到路旁有一小片形態特異的植株,竟然是北重樓(百合科 重樓屬),真是意外的收獲。北重樓可治癰腫疔毒、毒蛇咬傷,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此一度被肆意采摘而變得稀少。
北重樓底部8枚葉片輪生,頂部其實是4片葉狀的花被片,兩相呼應,形成奇特“重樓”的形態。此時內輪的黃綠色條形花瓣已不完整,最突出的是絲狀細長的雄蕊及中央紫褐色的球形子房。細細的看上一會兒,滿足的離開,這次不虛此行啦。
附:北重樓手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