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先生看了一部《獵神:冬日之戰》,觀后5個小時之后仍激動不已。不過,他可能不知道,在這部電影開始前的那幾分鐘,當他安靜的等待大屏幕廣告播放結束的時候,白花花銀子已經流到了別人的腰包。
此前幾個周末,夏麗巴人在上海正大廣場看電影,開始前的幾分鐘,大屏幕竟然出現了小米、秒拍、途牛等廣告,而且每次去都是這樣的廣告,當時我就納悶:這廣告得多少錢?。慷颊l賺這個錢?
一次偶然的機會,夏麗巴人被人提點:去年開始,影院廣告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據說排期都排不過來。額,想想中國電影市場2015年的“蓬勃”,82部電影票房過億,總票房增長49%到440億元,觀影人數12.6億。如此,影院廣告井噴好像也沒什么值得奇怪的。
據說,電影受眾被稱是“暗夜的人”:
黑暗的環境把電影的交流系統與周圍日??臻g隔離的同時,也把受眾同他所體驗的現實隔離開來,使其全身心投入電影的世界在電影受眾暫時處于催眠的狀態下進行廣告宣傳,受眾接受信息度一般較高。和電視廣告相比,影院觀眾直接地暴露于廣告的轟炸,無從躲閃,它的到達率幾乎為100%。
前幾天,夏麗巴人看分眾傳媒發了2015年年報,瞄了兩眼,哇,這家一年凈利潤超過30億元的公司,2015年影院媒體竟然實現了13.5億元收入,增幅超過40%,扣掉成本,毛利數億元??!
夏麗巴人繼續八了一下,分眾傳媒里面有很多業務,經營影院媒體的公司主要是分眾晶視。按分眾傳媒的財報:
公司與影院合作的模式為購買影院映前廣告全部或部分時段的招商權和發布權、購買貼片廣告的獨家或非獨家結算權和發布權、或幾種方式組合。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簽約的影院共1000多家,合同覆蓋的銀幕超過6500塊,覆蓋全國約250多個城市的觀影人群。
分眾傳媒覆蓋的6500塊屏幕數量是什么概念?夏麗巴人去看看了同是A股公司萬達院線的數據:截止 2015 年底,萬達院線擁有影院 292 家,2557 塊銀幕。分眾的屏幕量是萬達的2倍多,只不過前者是租的,后者是自有的。
有屏幕,能覆蓋人群,自然能賣廣告。通過“度娘”,夏麗巴人竟然搜索到了分眾晶視2016年1月1日起的刊例價,每個城市不同,看看前十大:
據了解,夏麗巴人一直在電影院看到的小米手機的視頻廣告,是今年3月開始,持續時間半年(小米好有錢啊!)。
在一線市場,小米要重點進行品牌形象與偏好度建立(如接地氣的品牌形象訴求、公益性的品牌冠名提示);
在二三線市場,小米要抓住小鎮青年帶來的觀影人次紅利,進行品牌價值與產品的全面下沉(如新產品上市全面鋪展)。
廣告,有時,對一家公司而言,就是策略和戰略!
看到了吧,生活中都是經濟學!
在分眾傳媒的財報中,夏麗巴人還看到了這樣的信息:
這些主要是在影院媒體之外的,比如框架媒體,主要在封閉的電梯里。截至2015年12月底,分眾傳媒的框架媒體保有量超過111萬塊板位,覆蓋全國46個城市,市場占有率大約在70%。
另外,看看下面這張圖,廣告砸錢基本都在3億元以上,5家人家就占到了分眾傳媒總收入的20%多!夏麗巴人好奇的是,這前五大客戶都誰啊?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數據:一方面是行業昌盛,一方面則顯示競爭的激烈程度。比如,瓜子二手車、餓了么,據說都是分眾傳媒的大客戶。
看看這張圖,基本能感受到各行各業的冷暖了!
互聯網、娛樂與休閑、通訊行業的漲幅都在40%以上;
日用消費、汽車、房產家居是下跌的。
今天就醬了。
什么?周一不精神?去買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