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因為工作關系,整理國內一位知名企業家W的資料,用于作為采訪的信息。在海量堆積的素材中,我大概了解的他的童年及成長背景,家境貧窮,戰亂期間,父母從廣州逃離到香港,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切從頭開始。
家境貧寒,讓他在新的環境里,飽受世人歧視,冷眼遭盡。那時,他最大的愿望是成為一個富有的人,讓自己和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得到人本該應有的尊嚴。事實證明,他的發愿得以實現,經商之路在起步階段非常順利。不到十年的時間,他積累了人生的第一筆巨額財富,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正當盛年,風光無制。
經歷了長期貧困的饑渴,富有之后的他,是那么的空無一切,迷戀別墅、豪車、美女、山珍海味、盲從地擴展自己的產業,希望得到更多的財富……,所有象征著他身份、地位的幻象,無止盡的向外人展示,出手闊綽。生怕沒有人欣賞到它因成功帶來的榮耀之美。他是多么希望別人能了解他的生活,知道他的財富無敵。他像一顆成長中的樹苗,枝干也生得張牙舞爪,毫無節制、規律。他成為了一個緊跟時代潮流,喧嚷不止的人。
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自己的太太,那個內心冷靜、清涼如斯的女子,不僅成為了他的靈魂伴侶,更成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導師。在外界不斷得到吹捧和榮耀不止的背后,她不斷潑冷水,適度的提醒,讓他要學會在人生最巔峰時期,保持內心的冷清、低調與安靜。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書《禮記·大學》是他的太太每天無論多忙,都要完成的功課。還有一些佛經,這些行為與意識當時并沒給他帶去多大的影響與變化。
財富的急速擴張,已經擾亂了他內心的平靜。它們無法相依共存。它的太太已經覺察到,他早已被金錢所控制,炫耀及盲從,讓他的生活陷入了恐慌、焦慮中,壓力過大,失眠已成常態。當時,她曾明確的提醒過他:“財富不是人追求的終極目的,它到了一定程度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如何用它來造福他人的福祉才是金錢存在的意義。一個人不能因為過于追求財富而阻礙了內心的平靜。”“太急于追逐金錢可能會使你失去內心的平靜。激起大水花的人可能就是心靈落水的人。”拿破侖·希爾的話,似乎非常切合W當時的心境。W由于金融危機襲轉整個亞洲,再加上產業無節制、盲從擴充產業,一度導致企業經濟開始疾速下滑、失控。他身邊兩個富豪朋友,一個扛不住現實帶來的瓦解,跳樓自殺;另外一個,一次應酬中夜歸,車禍喪身。
一幕幕慘案在他身邊真實上演。他開始了內心的慌張,好在年齡能產生一定的定力。畢竟自己的企業還有回旋的余地,責任也在,香港、深圳兩地數以千計的員工需要他養活。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斷靠出售別墅和好車,來支撐自己公司的運轉。那時候,她的太太果斷將曾經購買的一些巨額保險和房產變現,幫助自己的丈夫度過難關。
外面的動蕩絲毫不影響她內心的清冷,即便逆境,依舊不慌不忙。她終究有自己的信仰,相信外界一切發生,都屬自然。他的太太這時候開始給予他信心、鼓勵,一切積極有形的能量,像一輪夜色中溫柔靜水的月光,澆灌、開始滋養他內心的安靜,亦給予了他無形的力量,讓他重新積蓄力量,開始新生活。
那一年,他45歲。開始跟隨太太,讀古書《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慢慢亦接觸一些佛法方面的經書。
這一切的體悟讓他徹底開始意識到自己,曾經是多么的自得驕傲、心浮搖擺、年少氣盛、目空一切。而如今,他的企業幾經生死浮沉,幾經磨難,反而讓他內心平靜,變得清醒,過去所擁有的一切可能是前世積累的福報;所謂的成功,也有可能只是無數機緣匯聚,到了一個適合時間,被他抓住。而人終究握在手里的物質、財富,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另一場變數,化為云煙一場。
“人生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世事充滿變數,當下我能做到是,通過企業這個平臺保持正念的心境及平靜,從中吸取力量,端正做事待物的態度……曾經我的心非常浮躁,以為權與錢就是威風,體面。現在才理解林肯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能力會讓你達到巔峰,只有‘德’讓會讓你常駐那兒……”一次面對南方一家大的紙媒采訪,他這樣表達自己當下內心的情緒。
毫無疑問,他后來的事業再次風生水起,產業遍及香港和中國大小城市。曾經的失去,讓他更加理解了:“正知、正念、正行”的重要性。他雖然一度事業起伏,搖擺不定,但他終究沒有像另外兩個朋友,無法抵抗外界的壓力及對生活失去積極、樂觀的態度,他高度保持了對低谷的認知能力:“財富起伏強化了他的內心。一度艱難就是磨難,足夠徹底,好在境遇能發人深省。”
從此之后,他開始簡單、質樸、踏實的生活,如他的太太一般,即便家境優渥,但從來都是保持低調、親和、安靜的心態面對自己、外界:“低谷后的再次崛起,讓他的心性開始更加穩定、輕松、能客觀正視自己的優、缺點。生活的活力與激情在平靜的參與下,變得與先前大為不同。他的人生也從此進入一個新的分水嶺。”
這些形而上的變化,讓我感受了,擁有內心平靜后給生活及個人所帶來的巨大能量。它像珍珠一樣飽滿而光澤,透明而倍顯珍貴,散發的光無以言表。
我曾經與W談到內心平靜的問題,問他:“世人念及的平靜,可能有到人首先會想到死一般寂靜,毫無生機與活力。你怎么看待平靜對你的生活及個人心性帶來的影響。”
他說:“內心平靜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與外界人事打交道。反而是一個人在保持了心性的穩定后,能從容面對外界所有的復雜與忙碌,低谷與動蕩,它是積極的、樂觀的、匆忙但有序的。內心平靜好像一個轉動的圓規,以軸為中心,不停旋轉,最終形成人生的圓點。那應該也是生命的終點。我曾一度承受財富帶來的負擔、壓力的同時,也陷入了它來給我內心的膨脹與展炫的生活,但瞬間失去,這一切并沒讓我失去對生活堅定的認知,反而更加平靜,有了新的活力。”
他的話讓我再次想到:“平靜的內心是自由的內心,它的力量無窮。”我們內心深處若能保持平靜,它確實能化解人生中很多重要的矛盾和問題,坦然接受一切,如是面對當下。
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心會發現,水從來都是內斂、悄聲無息的流淌,穿過小溪、匯集大海,潮起的時候,它會一鼓作氣,沖向人體、物本,力量無比巨大;從石縫中發芽的種子,最終能突破重重阻礙,辟出一條生路,你卻絲毫不覺得它是多么的蠻橫及不懂矜持,相反能感受到它因安靜,獨自生長而散發出的力量,是那么的珍貴。
人何曾又不是如此呢?如果你也曾注意到,一個低調而安靜的人,內心也一定是寡言、謙恭,心藏海水一片的人。能扛得住低谷,也能托得住順境。人世的喜舍無常,在Ta面前,不過是一滴水灑入大海,悄無聲息。
拿破侖·希爾認為內心的平靜對人整體的福祉是十分有益的,并且能拓展你的人生,讓你的人生始終都能保持活力與生產力。他還固執地認為,自由需要內心的平靜,內心的平靜是基本的自由。古人言:“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還有:““靜能生慧”、“寧靜致遠”、“平心靜氣”……諸如此類一切,似乎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安靜的力量與珍貴。它不僅僅是人存活于世的一種態度,更是一個人在面對種種變遷后,心性的升華與境界所在。
靜觀人生,以靜制動,是積淀,是底氣,是智慧,更是修行。它不以外界為轉向,而以內心為導向,沉著應戰生活變遷萬象,一步步抵達人世真相。
- END -
作者:蔣嬋琴,關注生命實踐、精神成長、覺察思省、窺破虛幻、沉靜記錄,只為完成內心的蛻變與成長。公號:落雪聽禪。